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892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公共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公共财政学在方法论上以实证为主,而公共经济学继承了实证研究方法,又借鉴了规范研究方法。

 

第二章资源配置

1.资源配置

2.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

3.社会总收益和社会总成本

4.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5.净边际收益

6.市场

7.市场经济

8.生产者剩余

9.消费者剩余

10.市场失灵

11.产权失灵

12.科斯定理

13.协调失灵

14.政府失灵

15.寻租活动

二、简答

1.市场经济定义、含义及特征

2.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3.自由竞争市场下,关于市场结果的三个观点

4.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论述

1.简述洛伦兹曲线的含义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

3.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及治理

四、填空选择

1.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讲义》中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

2.帕累托最优原则的实际含义解释为:

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大于失者的所失”或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是具有效率的。

3.社会边际收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这是符合最一般的边际递减规律的;

而一般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4.实现帕累托最优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

配置在任何一种产品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即MSR=MSC。

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抑制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

6.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

7.抑制通货膨胀的实质是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的上升。

8.衡量经济增长的幅度一般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9.资源配置的方式有:

习惯与传统;

政府的计划或命令机制;

市场机制。

10.市场经济的特征:

平等,开放,自由,法治,竞争。

11.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中各种要素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则和模式,它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个方面。

12.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作用机制。

13.价格机制作用的深层基础在于价格是价值的实现形式。

14.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以及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是产生市场竞争的内部原因;

而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变化是竞争发展的外部原因。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主要形式有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竞争;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

16.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有效说明自由竞争市场的效率最大。

17.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用来衡量市场中买者和卖者福利的基本工具。

18.科斯定理重新设定了资源最佳配置的基本条件:

第一,产权得到了明确界定;

第二,交易费用为零。

19.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模式:

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即计划经济;

政府只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内发生作用,即混合制经济。

20.计划机制曾在战争阶段、战后恢复、资源极度匮乏、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等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1.政府决策存在的三个时滞: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22.最常见的政府寻租活动的来源:

政府的特许权;

政府的关税与进出口配额;

政府订货。

五、画图分析

1.画图解释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

2.公共资源

3.林达尔均衡

4.准公共产品

5.外部效应

6.产权

7.一体化

1.纯粹的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2.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

3.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与纯粹的私人产品或服务的区别

4.公共产品均衡的阻碍

5.准公共产品的类型

6.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的联系与区别

7.外部效应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各举一例说明

8.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

1.简述林达尔均衡模型

2.政府怎样纠正外部效应

四、选择填空

1.公共所有资源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但是它们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例如公共草原。

因此公共所有的资源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

2.萨缪尔森将纯粹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①对于私人产品来说(效用的可分)某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产品的数量的总和——私人产品可以在消费者之间分割。

X=

②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效用不可分)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不可分割。

X=Xi

3.林达尔均衡有两个赖以为基础的假设:

其一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的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边际收益;

其二社会成员彼此了解各自的嗜好及收入状况,从而不纯在隐瞒或低估边际收益的可能。

4.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部分社会成员无须付出任何成本便可以享用公共产品或服务,这种现象在经济学理论中被称作“搭便车”。

5.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之一就是不存在外部效应。

6.外部效应的最主要特点是:

它不仅存在于有关当事人决策的“外部”,而且也存在于市场定价制度之外。

7.广义的外部效应包括一切的市场失灵,而公共产品不过是带来外部效应的产品的一种极端情况,其外部效应的受益人遍及所有社会成员。

8.外部效应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从实质上说,外部效应就是经济人个体行为的外在影响。

9.生产者的成本和效益内在化,是以权益界限的明晰为前提的。

10.物质产品的权益界限相对比较明确;

精神产品的权益界限比较模糊。

11.权益不明确也表现为大家共同使用某种资源而引起的所谓的共同资源问题。

也成为公共池塘问题。

12.外部效应的存在,是一部分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生产的过多,而另一部分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生产的过少,这表明社会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化。

13.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有:

一体化,清晰的产权界定,社会制裁。

14.产权明晰是克服外部不经济的基础。

15.私人经济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各种机制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种因素决定的:

公共产品问题;

“交易成本”。

16.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黄金率的内容就是“要产生外部经济性,不要产生外部不经济性”。

17.政府在纠正外部效应政策的选择中必须考虑的成本问题有:

管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1.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在市场均衡上的差异

2.画图分析拥挤性公共产品进行收费的合理性

3.分析政府对排碳征税和交易排碳权的合理性

4.画图分析污染税的征收的合理性

5.请用公共经济学有关原理分析政府对排放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污费或罚款的合理性。

6.分析利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对利益外溢性产品的纠正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1.一致同意规则

2.多数同意规则

3.简单多数规则

4.比例多数规则

5.投票悖论

6.阿罗悖论

7.利益集团

8.寻租

9.租金

1.什么是非市场决策

2.传统的政治学在对人性的认识上与经济学的区别

3.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地位

4.简述中间投票人定理

5.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过程中的作用

6.寻租与寻利的区别

1.寻租行为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的原因

四、画图分析

1.寻租行为的影响

五、选择填空

1.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理解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2.公共选择的主题就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官方政治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论则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3.有效的市场化决策至少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一个条件是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

另一个条件是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能够提供所有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4.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是用研究个人行为的方法来研究集体行为。

5.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干预的失败;

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

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6.公共选择理论正式发端于詹姆斯·

布坎南等创办的“托马斯·

杰斐逊中心”。

7.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学术学派:

罗切斯特学派,代表人物赖克;

芝加哥学派,斯蒂格勒生前曾是领袖,思想来源是奈特和弗里德曼等人;

弗吉尼亚学派,由布坎南和塔洛克领导,理论源泉是奈特和西蒙斯二人的经济学。

8.在民主政体下,投票是非市场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方式。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研究投票规则和投票行为的理论。

9.公共决策的目的有两种:

提高社会福利总量;

对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

10.投票机制的逻辑前提,即阿罗假设的前提:

理性假设,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帕累托最优状态,无限制区域,非独裁性。

11.人们在投票过程中往往不是真实反映他们的偏好,有几种情况:

隐瞒偏好、策略性投票、无意参与投票和偏好强度差异。

12.多数同意规则分为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多数投票规则又可分为简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

13.阿罗关于社会选择的两个公理:

可递性公理,不完全性公理;

关于民主主义所要求的四个条件:

有关选择方案的独立原则,社会评价与个人评价正相关,无限制区域,非独裁性。

14.单峰偏好所隐含的经济学意义是这类偏好组合代表了一种开口向下的效用曲线。

15.投票人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投票交易。

16.吉伯德和沙特斯华定理对投票操纵最严格的描述:

每个非独裁的投票过程都是可以被操纵的,除非选择只在两个选项内做出,或者严格限制了个人偏好的范围。

17.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信息成本。

交易成本,稳定性。

18.奥尔森根据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界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

相容性的利益集团和排他性的利益集团。

19.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增加社会福利的行为,另一类是对社会福利的再分配行为。

寻租行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福利的再分配行为。

20.官僚,即行政官员,是公共选择中的重要参与方。

21.政府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大选进入并领导政府的政治家,另一部分受雇佣的官僚,即职业性的政府公务人员。

22.官僚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与市场环境下的私人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行为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

缺乏竞争性,缺乏激励机制,非利润化,缺乏敏感性,个人影响力较大。

23.官僚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预算最大化,是因为官僚具有以下特点:

官僚是公共政策的垄断供给者;

信息不对称。

第五章公共预算

1.公共预算

2.经常性预算

3.建设性预算

4.公共预算管理体制

5.分税制

1.公共预算的功能

2.权、责、利三者的关系

3.分税制及分税制改革

1.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1.公共预算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

2.公共预算收入的范围。

按收入来源所在的经济部门分类:

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部门;

按预算的性质分类:

通常把公共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一般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与此相适应,预算收入则按预算性质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资本性或建设性预算收入。

我国将预算收入按其性质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三部分;

按预算收入的形式分类:

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基金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等;

按预算级次分类:

预算收入可以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

3.公共预算支出的范围。

按指出的性质分类:

经济建设费、科学教育文化费、行政经费、国防费、其他费用等若干大类。

我国将预算支出按性质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公交商业部门事业费、农林水利事业费、科学文教卫生事业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工业部门支出、农林部门支出、商业部门支出、交通运输部门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部门支出、行政部门支出和国防部门支出等;

按支出的形式分类:

无偿性质的拨款和有偿性质的贷款支出;

按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的分类:

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拨款支出是预算支出的基本形式,贷款支出是预算支出的特殊形式。

5.预算结构形式: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项目-计划-预算制,零基预算制。

其中复式预算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6.我国现行的公共预算结构是复式预算。

复制预算的具体模式是将各项预算收支按照来源和资金的性质,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经常性预算分为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

建设性预算分为建设性收入和建设性支出。

7.我国复式预算制完善的目标:

面向绩效的预算管理;

基于项目的预算管理;

吸取零基预算的优点。

8.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是公共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政府间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9.公共预算编制的依据:

法律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10.公共预算的编织程序可以分为两大步骤,即预算草案的编制和预算草案的核定。

11.我国公共预算的编制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

12.公共预算的审批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构对公共预算进行审批。

实行一院制的国家,如瑞典、荷兰、西班牙、丹麦等国,公共预算直接由一院议会批准;

实行两院制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国家议会的两院共同行使批准公共预算的权力。

13.公共预算的执行是将公共财政计划变为现实的基本过程,包括组织预算收入、拨付预算资金和预算调整等内容。

14.公共预算的执行分为预算收入的执行和预算支出的执行两个部分。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15.我国公共预算执行机构有三个层次:

一是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所属公共财政部门;

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及所属各预算单位;

三是政府专门设立的预算管理机构。

16.从本质上讲,公共财政决算是一种事后监督。

正式决算的成立标志着该预算年度的预算程序的结束。

17.我国的公共财政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决算两个层次。

18.发达国家的公共预算管理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是预算编制管理:

是对预算草案形成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预算编制机构、编制程序以及编制方法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公共预算草案。

二是预算编制程序:

发达国家的预算编制程序有两个特点,一是编制时间较长,预算有充足的编制审批时间;

二是编制过程基本上是一个立法过程,程序非常严格。

三是预算执行的管理:

发达国家在预算执行方面的预算调整、国库制度和政府采购。

四是预算监督管理。

第六章公共收入

1.公共收入

2.税收

3.税收转嫁

4.税收归宿

5.局部均衡分析

6.一般均衡分析

7.公债

8.规费收入(规费)

9.公共工程受益费

10.特许金

1.公共收入的原则

2.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的原因

3.什么是税收的逆转?

请举例说明

4.公债的特点、种类和结构

5.相对于税收来说,国债有什么优势和特点?

以国债的方式解决政府财政赤字有什么好处?

6.规费收入与税收的区别

7.公共工程受益费与税收的区别

1.如何理解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1.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2.税收归宿(往年考过的计算题)

3.说明产品的供求弹性是如何影响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的?

4.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

五、填空选择

1.公共收入的形式基本上包括以下内容:

税收收入,公共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收入。

2.公共债务收入包括:

国内发行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

3.税收是公共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可以说税收是公共财政之本。

4.公共税收的要素:

课税主体,课税客体,税率。

其中,课税客体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要素,课税对象规定了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根据。

5.衡量计税依据的尺度有两种,一是按照财产或商品的自然数量衡量,叫做从量计征;

另一种是按照他们所包含的的价值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叫做从价计征。

6.税率可以具体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三种形式。

7.税收原则最早由威廉·

配第提出,“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

8.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的高度,并对其进行了明确而系统的阐述的是亚当·

斯密,提出税收的四项原则:

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原则。

9.瓦格纳,集前人税收原则理论之大成者,将税收原则归纳为四大方面:

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0.对税收转嫁和归宿的讨论,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英国。

11.税收转嫁的形式:

前转(顺转)、后转(逆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12.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13.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所得类课税是作为主体税种的最佳选择;

发展中国家更重视行为类课税。

14.税制结构的手机主要是为了在税收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税种的设置,税源的选择,税率的确定。

15.一般可将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归并为:

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商品(服务)课税。

16.目前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税种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

经合组织的税种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税种分类。

17.我国现行主要税种,按课税对象的性质,习惯上分为五大类:

流转课税,所得瞌睡,财产行为课税,资源瞌睡。

其中,占税收总额比例较大的几个税种是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18.公债的基本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调节宏观经济。

19.公共部门收费包括行政收入和公共事业收入。

20.一般情况,可以把公共部门收费划分为规费收入、特许金收入、罚款收入、以及公共工程受益费收入和公共事业收费五类。

第七章公共支出理论

1.公共需要

2.公共支出

3.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总量)

4.公共支出结构(定义及内涵)

5.消耗性公共支出

6.转移性公共支出

7.社会保障支出

8.影子价格

1.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分析与私人经济部门具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特点

1.现代社会政府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

2.公共支出也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途径。

3.公共支出的性质:

公共服务性,非市场营利性,计划性。

4.公共支出的目的:

政治目的,社会目的,经济目的。

5.公共支出的原则:

服务于国家职能的原则;

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公平原则;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

法定原则。

6.衡量公共支出的标准有两个,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绝对标准,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公共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标准是指,一定财政年度内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

7.公共支出总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公共部门消费,公共部门投资,补贴,经常资助,资本转移,债息。

8.公共支出的增长状况:

绝对数量的极大膨胀;

相对数量的大幅度上升;

公共支出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张。

9.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市场因素失灵,技术进步因素,都市化因素。

10.总体上看,公共支出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用于提供市场完全不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安全、法律秩序、经济稳定等;

而是提供准公共产品,即市场虽能提供一定数量但往往提供不足,如教育、保险、对贫困者的救济等等。

11.对公共支出的体制分析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公共悲剧”;

二是信息上的不对称及高交易成本;

三是政府各部门之间激励机制不协调;

四是政府体制对公共支出的制约是任何政府都不能回避的现实。

12.消耗性公共支出包括:

公共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

公共卫生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

公共投资支出。

13.转移性公共支出包括:

社会保障支出;

公共财政补贴。

14.决定公共支出的因素很多,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技术与人口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和社会因素等。

其中,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因素有:

公共收入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展水平。

15.公共支出的成本和收益类型:

真实的与货币的;

直接的与间接的;

有形的和无形的;

内部的与外部的;

最终的与中间的。

16.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的指标:

净现值、成本收益比率、内在报酬率。

第八章消耗性公共支出

1.公共管理支出

1.造成公共管理支出超常规增长的原因

2.国防支出的分类

3.决定一个国家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

4.如何确定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

1.公共教育支出的必要性及政府对不同家庭提供的教育资助方式

2.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现状及改革的政策方向

3.我国政府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4.政府介入卫生市场的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