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886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doc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一、诠释: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活动方式:

(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l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

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

10.网络采访

主要形式:

1)直接转载信息

2)组织网络调查

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

4)查阅资料(真实性)

l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

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

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

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

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

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

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

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三、作用

(3“是”、2“标志”、3“有利于”)

三个“是”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

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

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

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

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

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

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

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③谨防过度介入

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

⑤必须符合实际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

1.目标锁定

2.制定方案

3.落实措施

4.目标校正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

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立足全局看问题

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事实广博助敏感

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一、含义:

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

1.重要性

2.显著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3.时新性

4.接近性

5.趣味性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一、新闻政策:

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一、重要作用:

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二、获取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三、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

一、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

2.政策准备

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

4.知识的准备

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

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二、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

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

二、访前心理分类

l性质内容:

1.先期性心理

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

l表现形式:

1.积极配合型

2.一般协作型

3.蓄意应付型

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条件: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

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提问:

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1.正面提

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激(激问错问)

二、注意事项

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

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二、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4.不轻易下结论

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一、原因:

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

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

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二、具体功能:

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

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三、注意事项:

1.明目的

2.多请教

3.抓特点

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5.善用脑

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注意: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强

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二、主要范围:

(有所侧重和选择)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联想

三、注意事项:

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

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一、悉心抓特点

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

3.选择角度抓特点

二、悉心抓本质

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具体有:

1.盲目自满

2.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

4.先入为主

5.轻视理论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方法:

1、投入记者智力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步骤:

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

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新闻写作

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

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

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一、原则:

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

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

处理不当:

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

二、选择主题:

1.来源于生活

2.有强烈倾向性:

(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

三、提炼主题:

1.依据两个因素:

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注意事项:

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

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