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350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Word下载.docx

7=21(棵)

5=20(棵)

21+20=41(棵)

订正时提问:

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

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请同学们先独立列表整理,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2)学生列表、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3)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答案,共同校正。

3.谈话:

你能够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做题。

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答案。

4.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答了三个问题,都是先列表整理条件,再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的,你发现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组织练习

1.先填表,再解答。

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5个班。

三年级每个班放8盆花,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花,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花。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多少盆花?

三年级

4个班

每班8盆花

()年级

()个班

每班()盆花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花?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先列表再解答,也可以不列表,先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接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选择列表和不列表的答案予以展示。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填表,再解答。

学生独立做题,让两名学生把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展示,共同评议。

提问:

这道题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可以怎样检验我们做的对不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总结:

这节课我们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学习了根据所求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继续运用从问题想起或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计算。

我们还知道了为了保证解答正确还应该自觉地检验答案。

掌握了这些策略,以后我们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可以在演草纸上整理条件,作业本上只写算式和答语,第(3)小题要先写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再列式解答。

教科书第70~74页,数据的分段整理。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段整理数据。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时候做的?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测量身高、胸围等)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

收集数据)

3.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

(1)班学生身高记录单。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课

1.提问:

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四

(1)班的学生总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

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老师与校服生产厂家联系了一下,厂家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一种型号的校服,但是也不能做成同一大小的校服,最后商定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小黑板出示图片:

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cm,大号身高140~149cm)

从小黑板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提问:

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

(统计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

请发表意见。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

做好分工,看哪组整理得既快又准确。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我们能不能把你们画“正”字的记录表送给生产厂家呢?

还应该怎么办?

制作统计表)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人统计表。

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

(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谈话:

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

怎样给这份统计表命名?

(四一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4.提问:

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一共做多少套)

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

分析数据)

5.回顾统计过程: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

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统计表④分析数据)

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

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我们学习统计知识和方法不但要用来解决我们同学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像上面提到的做校服、统计某项体育成绩等,还要用来统计关系国家、关系人类的大事,其中有一件大事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十分关心的,我们也应该关心,那就是空气污染问题。

什么是空气污染呢?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73~74页的“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下面请你们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3题,了解我国目前空气污染的状况,了解目前的空气质量。

全班共同交流统计结果。

看了上面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在小组里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收集从11月1日到11月31日无锡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制成统计表。

教科书第75~78页,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准备:

1.例题挂图,“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幻灯片5张。

2.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知道世博会吗?

20XX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2.谈话: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

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

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

20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20XX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上海市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例题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条形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③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

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条。

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条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

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

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

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重点检查:

①直条高度是否正确;

②是否把数据标在直条上面。

你从统计图里知道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再全班汇报。

(4)提问:

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使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世博会的简要情况。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

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它与前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没画表格,只画直条)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条高度正确吗?

(2)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说一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②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这幅统计图与上幅统计图又有什么不同?

(这幅统计图中的直条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这是一种艺术的画法,还有的画成长方体,这样的画法更形象、更生动。

(2)提问。

①我国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②20XX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完成“想想做做?

’第3题。

(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

(2)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①制图日期填写了吗?

②直条的高度准确吗?

直条美观吗?

③标出数据了吗?

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

这幅统计图与前面几幅统计图相比,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这幅统计图的刻度在横轴上,项目在纵轴上)

讲述:

前几幅条形统计图是纵式的,这幅是横式的。

(2)交流四条河流的长度。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

淮河1000千米

(3)各自完成统计图。

(4)同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四、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

请告诉大家。

教科书第79~81页,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一)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

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玩过游戏吗?

谁来说一说玩了哪些游戏,是怎样玩的?

同学们平常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游戏。

二、操作体验

1.出示例题图。

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在玩什么游戏(摸球游戏),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吗?

(指名读书上的游戏规则)

刚才这个同学读的就是他们的游戏规则。

请同学们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同学们猜的怎样呢?

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

2.分组活动。

请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

画“正”字或打“√”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

请同学们先分工再做游戏。

(小组长分工)

3.各小组展示摸球结果记录表。

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游戏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不公平。

4.提问: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平吗?

分小组重新设计游戏规则。

5.谈话:

谁来说一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

为什么这样设计?

方案一:

在原来的口袋里去掉2个红球。

方案二:

在原来的口袋里增加2个黄球。

总之,只要口袋里红球、黄球个数相同就可以了。

6.再次做摸球游戏。

请你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摸,把摸的结果也填写在记录表里。

7.集体讨论。

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

请同学们现在再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

8.教师小结:

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的机会均等,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

三、巩固运用

谁来说说方方和圆圆她们在做什么?

她们玩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出示游戏规则)

如果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如果用右边的转盘呢?

你们认为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

每个小组每次选两个人轮流转动转盘,每个人转动转盘10次,其他同学边做裁判边记录。

小组同学轮流玩一玩。

你能用游戏的数据说明你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默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为什么?

让学生读题,说出题意。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应该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说明理由)

(3)按照每个小组修改的游戏规则,做一做这个游戏,再相互交流。

4.猜一猜。

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一枚硬币抛起后落下来,你知道是哪面朝上呢?

如果抛10次、100次…·

·

10000次,结果又怎样呢?

在课本第81页“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外国的5名著名学者抛币试验的数据,请你们读一读。

看了他们的试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不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

还知道了游戏规则公平,只表明双方有了均等的取胜机会,但不一定不分输赢。

练习八书上82~831~4题、思考题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熟练掌握用统计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统计观念。

2.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一、复习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与可能性,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1.统计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

你觉得哪一步最重要?

(统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才是我们的目的。

有的同学统计得很认真,但是分析就草草了事。

2.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结果以外,还学过用什么来表示统计结果?

画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哪几点?

3.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游戏双方赢的可能性一样)

二、练习(书上80~811~4思考题)

1.请同学读题。

独立完成。

交流结果。

(1)根据题义,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分成哪几段?

(分段整理数据;

420—500.350—415.250—345.250分以下)

(2)你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的?

(3)你对统计结果有什么看法?

2.默读题目。

(1)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2)统计图反映的是学校哪几天的用水情况?

回答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想到什么?

3.独立完成。

注意:

整理数据的过程不要出现在统计表中。

制统计图的时候要细心。

4.先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说说为什么?

5.思考题。

先读题,有没有什么问题?

老师有一个问题:

两人同时一枚硬币,会有几种可能情况?

用列表的方法找一找。

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再小组交流交流。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统计与可能性,也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别人解决了很多问题。

明天的课上,我们将用我们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我们自己的问题,来了解来了解我们自己。

教科书第84~85页,了解我们自己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信息卡(如下)贴于桌角,练习纸、小黑板等。

我的信息卡

编号: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年龄:

()岁

生日:

()月份

参加()兴趣小组

最喜欢吃()

家里共()人

一、产生统计需要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你为什么和他(她)做好朋友?

看来你对自己的好朋友了解得还是比较多,我们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你想和更多的同学做好朋友吗?

今天我们就有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让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说说你最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哪些情况?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分组讨论方法

1.谈话:

下面就请你选择一个最想了解的项目,然后同项目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

先来分一下组,想了解大家身高的同学为一组,带好练习纸和笔坐在一起;

了解体重的同学分为一组……(板书:

各统计小组名称和人数)

2.分好的小组推荐出组长,组长组织组员先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各小组汇报收集数据和统计的方法。

三、分工收集数据

1.教师举例:

如身高统计一组(如果有11人):

哪两人收集第1号~11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哪两人收集12号~22号同学的身高数据……另外两个人汇总,一个人检查核对。

当然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的,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2.每组自己分工,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

3.小组进行统计活动,汇总情况。

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四、分类、分段整理

对身高或体重进行统计的,先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1)找出范围:

例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范围是128~159厘米。

(2)分段整理:

可以分成121~130厘米、131~140厘米、141~150厘米、151~160厘米四段,如果高矮悬殊不大,也可以5厘米分为一段。

统计生日的可以按出生的季度分类,统计年龄的可以按岁数分类。

2.各小组分段或分类整理数据。

五、填写图表并核对

各小组自己完成统计图表,集体交流。

各小组设计问题准备向全班同学提出。

六、分析、交流、提问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统计过程。

其余各组评析。

2.提问:

看了统计图表,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你想到了什么?

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七、总结

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通过今天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

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统计并交流。

教科书第86~87页,认识整万数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述、概括的能力。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昆山发展很快,老师了解了一些介绍我市概况的数据,如我市土地面积九百二十一平方千米,全市人口约六十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六千多元……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谈话:

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将会写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黑板上已板书个级的数位顺序表)

六十万、九百六十万到底是多少呢?

怎样写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比较大的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百万、千万。

(出示计数器)谈话:

在这以前,我们已经知道:

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万)

如果一万一万地再往下数,(边拨珠边与学生一起数)一万、二万……九万、十万。

万位上拨了10颗珠,表示多少个一万?

你认为10个一万是多少?

十万)

教师把万位上的10颗珠拨去,在十万位上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