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09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2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库施工组织设计3Word文档格式.docx

4、主体

本工程混凝土柱截面有900×

450、800×

400和500×

500三种,柱高不等,柱距为6.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外墙为500厚烧结砖3M以下为MU10混合砂浆砖砌,3M以上为MU7.5混合砂浆砖砌,屋盖为24m跨梯形钢梁屋架。

5、储粮艺施概况

本工程储粮工艺系统包括一机三道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系统,主要是通过通风降温散热,排出粮堆积热,缩小粮堆温差,防止或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结合通风系统管道进行环流熏蒸杀虫灭菌,并进行熏蒸后的散气;

用谷物冷却机进行致冷,通风机送风进行降温并确保储粮安全。

6、三通一平

施工用水:

从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用水点引入施工现场;

施工用电:

由施工现场就近引入点引入施工现场,并采用自行发电的方式予以补充;

施工道路:

由现有公路接通至施工现场;

第四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各阶段施工的先行工序,同时、也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和延续到工程竣工的重要工作。

施工测量起到各施工阶段、各工种、工序之间的指导、衔接与配合作用,从施工准备、控制网测设、建(构)筑物定位、基础放线、结构、装修、安装施工和竣工测量的每个环节都要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和依据,因此它是指导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准确及时的完成施测放线工作,必须做好以下测量准备工作

1.1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审核图纸

通过本工程设计交底,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熟悉工程概况,了解工程平面、竖向布置,明确设计施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

审核施工图纸,全面核对各建(构)筑物定位坐标数据的正确性,对图纸中的轴线、标高进行校核计算,如发现座标、标高、尺寸不正确不交圈时应及时提出请设计解决,以免造成差错。

1.2对现场进行详细察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和施测定位条件,了解工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和质量要求,针对本工程设计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测方案,施测方案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2.1工程概况及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1.2.2平面控制网的复测与桩位保护;

1.2.3高程控制网的复测与桩位保护;

1.2.4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轴线控制桩测设;

1.2.5基础施工施测放线工作;

1.2.6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工作;

1.2.7特殊工程项目:

结构吊装等施测工作;

1.2.8沉降观测与竣工测量:

施测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重要依据,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实施前进行技术交底。

1.3本工程由具有较高测量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测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本项目施工测量和放线工作。

1.4配备齐全测量仪器、工具,本工程测量控制及施测放线将使用智能电子全站仪;

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先进测量仪器。

1.5对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应进行检验、校正;

对已到检定周期的仪器应及时送交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确保经纬仪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

横轴垂直于竖轴,水准仪、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

使用于本工程的全部测量仪器处于良好的校准和使用状态;

对施工测量工具如:

钢尺等进行鉴定,以满足本工程施测精度要求;

1.6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

但进场后也应对控制网进行全面的复测、校核,对控制桩的距离、角度和高程进行实测;

防止因桩位有误或桩位被移动,而发生错误,经复测无误后该平面、高程控制网方可使用。

2、本工程定位放线施测方法

2.1本工程施测定位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先复核工程整体平面、高程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2.2贯彻执行施测放线技术复核制:

施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校核、闭合措施,以保证施测精度和及时发现错误。

2.3本标段的建(构)筑物主要为:

2#、3#新建仓房。

施测时依据就近的厂区平面控制点使用全站仪采取极坐标法定位放线,亦可采取经纬仪直角坐标法和角度交汇法定位放线,测定出建(构)筑物的四角定位桩,并对各定位角桩的座标、距离、角度进行闭合、复核,经技术复核无误后,方可定桩。

定桩后依据定位桩测设出各主轴线控制桩,控制轴线的间距以30-50米为宜。

并避开回填土区域管线开挖范围和施工运输道路,以利于保存、通视和方便使用。

2.4测设出建(构)筑物轴线控制桩后,应立即对轴线控制桩采取保护措施。

3、基础部分轴线测设及高程控制

3.1基础部分轴线测设

施工时,根据结构图中各轴线位置,进行轴线控制投测,放基础位置线,用灰线放出土方开挖位置线,土方开挖至设计深度施工混凝土垫层,复核基轴线位置放基础线、拉梁位置线,以及结构外皮的500控制线,做为基础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并弹出钢筋绑扎的分档标志线,以保证钢筋摆放的准确性,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做好标记,做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及插筋的依据,当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施工的强度后,继续将结构的轴线外边线以及500控制线,用墨线弹到基础的平面上,作为基础上部结构施工的依据。

3.2基础部分高程控制

基础部分高程控制可根据现场已布设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分阶段地进行引测控制,根据施工流程如(土方开挖),可在各基础四周等部位,以水平壁桩或立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混凝土施工的高程控制依据,基础、连梁混凝土浇筑前,可将标高测设到模板上或在钢筋上焊数个标高小件来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

4、结构轴线竖向投测及高程传递

4.1轴线竖向投测

根据该工程的结构形式,±

0.00以上结构轴线控制采用轴线控制法、轴线平移法、直角坐标法,对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进行投测控制。

4.1.1施测步骤

1)向结构外平移首层边轴线一数值L做点位。

2)以该点为测站架设仪器,将前方轴线平移同值L1为后视点。

3)前视上层放置的水平标尺,使标尺垂直仪器视线移动,当仪器十字竖线所切标尺尺面读数为L值时既可,标尺零点处即为所投测的轴线点,以该方法顺序测设数点连接各点,即为所需轴线(注各层投测均需以首层轴线为准)以避免造成系统误差,投测完毕后用仪器对施工作业层进行其他轴线的加密测设,并进行角度、距离的闭合检查,以达到测设精度要求。

4.2高程传递

首层结构施工完毕,在外墙、柱面上围绕结构一周,精确测设正0.50m标高控制线,标注三角点,并弹出该标高墨线,做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并进行复测检查,各层标高传递均需以首层标准点为依据,不得逐层、逐段传递,以避免误差累计。

5、沉降与变形观测

5.1在施工各阶段过程当中,为掌握重要的结构轴线位移与沉降情况,及时发现沉降与变形的程度,提供出可靠的变形数据,在各阶段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结构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并配合协助专业队伍进行沉降与变形观测。

5.2根据该工程基础构造、受力特点,沉降观测点按图纸设计部位设置。

在施工过程当中,按观测计划及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沉降观测,掌握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5.3对观测点的要求:

严格按照结构施工图结施-01中的沉降观测点做法执行。

5.4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5.5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5.6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7观测与成果整理

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时,为保证观测成果的准确和有较高的观测精度,消除使用仪器的视准误差所造成的影响,在观测时要尽量使前、后视距离等长的方法,以抵消仪器视准轴的误差,从而提高观测精度。

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第五节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1、开挖边线确定

根据不同基础类型留设相应工作面,作为基坑的下口边线,开挖坡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放坡。

2、开挖方法

土方开挖拟采用机械开挖条形基槽、人工配合清土。

开挖的土方运至发包人指定的临时堆土场。

3、开挖程序

3.1开挖基槽时,应精确控制挖土标高,在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前,应在基坑底面的设计标高上留10cm,改用人工开挖清底。

3.2在机械挖不到的地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3如果出现橡皮土,挖土时先用渣土铺路,以免造成挖运土机械沉陷。

3.4土方开挖工程中如遇障碍物,报项目总工检查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

4、土方回填

4.1填土前,应清除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4.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记录。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4.3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4.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和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200~300mm,每层至少夯打三遍,分层夯实时要求一夯压半夯;

回填土施工应尽量连续进行并夯实,有中断时采用台阶状接茬,每天回填完立即进行覆盖。

4.5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的分层填土、压实和测定压实后土干容重,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4.6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土、压实和测定压实后土干容重,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4.7回填土的干容重应按施工规范分层、分段检验,并划出平面示意标明位置,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夯实碾压遍数和含水率进行调整。

第六节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

因此施工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进行全工序监督和全面检查,控制的重点在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1、原材进场检验

本工程钢筋采用热轧

级光圆钢筋及Ⅱ、Ⅲ级螺纹钢筋,所有钢材均使用发包人指定钢厂的产品。

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试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对复检发现的不合格钢材及时进行退场处置,防止混用于工程上。

2、钢筋加工及贮运

2.1钢筋加工

为保证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本工程全部钢筋加工、成型均根据施工布署安排在现场布置的钢筋加工厂进行。

由项目经理部提出钢筋加工计划,要求加工厂严格按配料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和成型,以保证钢筋半成品的工程质量。

2.2钢筋的贮存运输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

现场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

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等整齐码放,挂牌标识,作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

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2.3钢筋绑扎

2.3.1条形基础底板钢筋

1)施工顺序

弹线→底板、基础梁下网筋→放垫块→搭设钢筋马凳支撑结构→基础梁上网筋→柱插筋

2)操作要点

垫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值后,在垫层上按图纸弹线,要求弹出柱、梁边线及中线。

钢筋绑扎顺序:

先绑扎基础网片,再绑扎基础梁钢筋,最后是柱插筋安装。

底板网筋绑扎的同时,需绑扎同强度混凝土垫块,其间距为1000mm。

预留柱插筋时,应在插筋的上部和下部各加三道水平筋或箍筋固定防止钢筋偏位。

2.3.2构造柱钢筋

(1)在构造柱的主筋连接之前,先将柱箍筋套在插筋上,主筋连接完毕后,在主筋上标注分档线将箍筋就位绑扎。

(2)在构造柱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四次定位:

第一次:

浇筑柱子混凝土前,在柱模上口,套上钢筋定位框,进行第一次定位,此框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取下。

第二次:

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在梁板内上铁处用粗铁丝将短钢筋头与梁、柱主筋绑牢,以此对柱主筋进行第二次定位,此短钢筋浇筑在混凝土内。

第三次:

在梁板上方约500mm处,再用钢筋定位框对柱筋进行第三次定位。

第四次:

在板上放线后,检查每根柱筋,若有位移应按1:

6比例进行调整到位,即第四次定位。

(3)构造柱钢筋定位框采用Φ18钢筋制作。

(4)为避免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时,柱筋被污染,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前,分两次在柱顶及梁板面标高以上10mm处用塑料布包扎柱筋,高度≥500mm。

2.3.3梁钢筋绑扎

1)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

画梁箍筋间距→放梁箍筋→穿梁底层纵筋→穿梁上层纵向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先穿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

穿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并套好箍筋;

隔一定间距将纵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再绑主筋。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

,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在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18mm时,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小于18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2.3.4绑扎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主要抽查钢筋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和安装绑扎质量。

重点抽查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位置、间距、数量、节点构造,接头连接方式,连接质量、接头位置、数量及其占同截面的百分率,保护层厚度等。

1)钢筋位置、保护层控制

本工程所有钢筋必须绑扎到位,且保证保护层厚度准确,施工时从放线开始检查,从审图放样开始计算,钢筋密集处,钢筋绑扎时必须首先保证柱子立筋位置,再安排横向筋位置,同时钢筋绑扎过程中,梁、柱均需采用钢筋定位框确定钢筋位置。

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规范设计要求确定。

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准确是防止钢筋锈蚀,确保结构耐久年限的重要一环。

本工程钢筋保护层将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强度砂浆垫块。

不得使用灰浆皮、钢筋头、石子、碎砖、木片等杂物充当垫块。

2)接头位置、搭接和锚固长度控制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和绑扎搭接接头质量,同一构件内的接头相互错开和接头在连接区段长度为50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的比值应符合规范规定,否则对长短不一的接头位置进行调整。

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最小长度要求。

第七节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模板设计

1.1构造柱模板

1.1.1一般构造柱模板均考虑采用15厚竹胶合板50×

100mm木肋,柱箍采用[12@间距600mm、对拉螺栓紧固,槽钢柱箍现场组装。

1.1.2木模板加工

1)根据模板的加工数量,要求一次性进够所有材料,选择含水率小于9%的50×

100mm的木方,检查木方截面尺寸,在50mm宽的侧面刨光,保证尺寸一致。

2)模板面板加工前,先检查周边是否有破损,否则截去破损的边角。

锯开多层板后,检查截断面的平整度,如有偏差,用电刨刨直,但要保证柱截面尺寸。

3)加工好的木模板在其截断面用酚醛树脂封闭,面板上钉钉子处也用酚醛树脂封闭。

1.1.3模板清扫口:

模板清扫口留设在木模木肋之间,即在安装模板前模板下部抹找平砂浆时,清扫口范围内不抹留作清扫使用,待模板支设完毕,浇筑混凝土前再用砂浆封堵。

模板底部因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较大,要防止模板下口发生胀模产生位移。

1.2梁模板

1.2.1一般梁模板及支撑

1)梁模板采用12厚竹胶合板作面板,50×

100mm木方作肋间距不大于200mm。

当梁侧模支承刚度不够时,需加设1~2道ф14对拉杆,按梁高确定(超过800mm一道,超过1200mm二道)。

2)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可调式顶托头,梁板高小于≤800mm支撑立杆间距为1000mm;

梁板高≥1000mm时,支撑立杆间距800mm。

第八节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浇筑前准备

1.1机具准备及检查:

串筒、料斗、振动器及刮尺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现场有备用振动器。

1.2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1.3浇筑混凝土前对该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做好隐检验收记录,办理好土建与水电等其它专业的会签手续。

1.4混凝土浇筑前工长对项目试验员下发混凝土浇筑通知单,试验员接到通知单后,根据通知单内容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1.5混凝土施工前由工长(重要部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全面且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要包括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过程控制、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以及成品保护等。

2.混凝土振捣

2.1基础、柱采用HZ-5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当遇有梁重叠部分钢筋较密,HZ—50振捣棒无法插入时,可选用HZ—30振捣棒;

板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2.2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300mm考虑,则插点间距不得大于450mm。

同时振动棒插入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不得少于5cm,不得接触模板,且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等。

2.3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可通过对浇筑混凝土表面变化的观察进行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泌出灰浆为准。

2.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常温施工,浇筑12h内即进行浇水养护,对于柱子混凝土拆模后涂刷养护液进行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覆盖黑塑料布和洒水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第九节 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砌筑材料为烧结砖、多孔砖。

1墙体砌筑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弹线→立皮数杆→构造柱钢筋绑扎→砌筑→浇构造柱混凝土→质量验评

2墙体砌筑前的准备工作

2.1放好墙体轴线和边线,并按照12m的间距以及在墙体转角处立好皮数杆,并办理预检手续。

2.2将墙体基层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

2.3根据皮数杆最下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处理。

2.4砂浆配合比提前申请,并接到实验室的配合比通知单。

3拌制砂浆

3.1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施工前将所用材料取样送实验室进行试配,施工时按照配合比拌制,水泥称量精确度控制在±

2%以内;

砂、石灰膏等精确度控制在±

5%以内。

3.2砂浆采用机械搅拌。

先倒砂子、水泥、掺和料,最后倒水。

拌和时间不得少于1.5min。

3.3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

4墙体砌筑

4.1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放出墙身中心线及边线,浇水湿润。

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

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构造柱位置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五皮砖。

4.2墙体的组砌方法:

八度以上地震区的砌砖工程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

4.3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数。

如不合模数时,可将门窗洞口的位置适当移动。

移动门窗口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扇开启时是否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方砖墙合拢时也不得出现破活。

4.4墙体砌筑时,应首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第十节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

1、脚手架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施工脚手架架内外墙采用φ48×

3.5钢管搭设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架体尺寸选用排距Lь=1000mm,纵距La=1500mm,横杆步距1200mm。

2、搭设前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焊接钢管(Φ48×

3.5):

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GB700—88)中3号镇静钢的要求。

所用扣件应符合《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

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小于5mm。

2.1.2脚手板:

厚度50mm,宽200mm,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