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80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乡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王俊

学号:

学好我不太清楚,麻烦老师帮忙填写,多谢

指导教师:

沈芸

教学点:

2012年5月16日

目录

内容摘要

一、乡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责权不对等,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二)乡镇债务沉重,缺乏稳定财源,基层政权履行职责困难

(三)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基层阵地名存实亡

(四)基层干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基层工作难以推进

(五)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工业发展缺少产业支撑,基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政策约束

(二)资金约束

(三)相关配套制度缺失约束

三、推进乡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积极化解乡镇债务,提高乡镇管理职能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乡镇政府经济实力

(四)整合农村政治资源,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五)改善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浅析乡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乡镇的发展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和发展乡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如今,乡镇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针对乡镇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敢破敢立,在不断的研究中进步。

关键词:

乡镇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各级党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乡镇的发展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统筹城乡的任务以及全面小康的目标的实现。

现通过对昆山市巴城镇的调研,谈谈笔者对乡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粗浅看法。

一、乡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机构进一步规范、精简。

目前,乡镇运行情况总体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乡镇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顺,责权不对等,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条块分割”问题。

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

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

这些部门机构就像各国派驻在联合国的代表机构,它们住乡镇政府的房子,享受乡镇政府的福利待遇,却可以不听乡镇政府的“调遣”;它们各自掌管着一个方面的权力,各自为政。

乡镇政府对这些部门机构毫无办法,“叫不应”也“管不着”,只好放任不管。

这种局面既不能对乡镇社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完善服务。

二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遍存在职能不清的问题。

由于“政、企”、“政、事”和“政、经”不分,乡镇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该管的没管或者没有管好”,或者“管了不该管的事”。

乡镇政府插手企事业和经济组织内部事务,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又担当了本属于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矛盾。

上级党委、政府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而乡镇处于最底层,只有硬着头皮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下还要保稳定,存在“上”与“下”的矛盾。

(二)乡镇债务沉重,缺乏稳定财源,基层政权履行职责困难

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

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

据有关专家调查,全国乡镇负债总额最高曾达到50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320万元,不仅如此,乡镇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虽然,近年来随着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和基层政府的努力,总负债额有所降低,但绝对数值依然较高。

现在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

所以,乡镇债务的问题处理不好将有可能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

而乡镇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项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举债建设。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农村普九”工程,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

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

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上级相应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出台,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

三是镇村级投入缺口加大。

当前,由于镇、村两级几乎没有集体企业,就没有什么集体收入,而镇、村的发展任务又十分繁重,如农村公路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农村作业便道、土地整治等,每一个项目均要求镇、村一级要解决一部分配套资金,在没有资金却又必须加快发展的前提下,镇、村一级只能举债或向农民集资,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容易形成理不清的“债务链”,加速乡镇经济的恶性循环。

同时,由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到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救济等改善民生方面。

因而,民生工作只能停留在中央和市级的政策上面,上级有拨款的就干,没有拨款的就不干或少干。

(三)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基层阵地名存实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五化”:

即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化、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据统计,该镇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老弱病残的党员就占40%,全镇一年发展新党员仅16名,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一名新党员。

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

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

2007年,外出务工党员达209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6%,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一大半。

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

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由于基层政权对群众控制力的减弱,民间非政府力量逐年增大。

一是宗教、宗族势力有所抬头,有的甚至严重影响村干部的选举工作。

这些都导致农村基层精神文明有所滑坡。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分化,个人自由度增加,对政府的依附性减少。

农村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冲击了农村社会权威体系,使农村社会由以前的党政单一权威制向多元权威制转变。

(四)基层干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基层工作难以推进

首先,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乏大量既懂技术,又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不愿来”。

由于乡镇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缺乏吸引各种涉农院校培养的大中专学生能够扎根的机制体制,很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二是“留不住”。

一些在乡镇经过一段时间培养锻炼,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一经成熟,很容易被上级部门调走,留不住人才。

如,从2006年至今,各市级部门就从该镇录用、抽调干部20名,几乎使乡镇全剩了些“老弱病残”。

三是“干不好”。

目前缺乏培养乡镇、村干部的专业,每年上面分下来的大学生几乎不懂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方法,适应工作比较困难。

基层党校、行政校等培训机构,在培训中往往注重理论培训,忽视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干部的快速成长。

其次,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多数权力都已上收到市级部门或更高的层次,乡镇权力有限,而责任无限,责权不对等,形成“责权倒挂”。

造成多数乡镇基层干部因求稳怕乱而不敢创新,不愿创新。

(五)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工业发展缺少产业支撑,基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大多数乡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要么是招数不多,要么是“一厢情愿”,群众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地方特色不明显、原料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贮运体系发展滞后等现象。

同时,上级的一些“普惠制”惠农政策、支农资金没有发挥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少部分群众的懒惰思想,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步伐;另一方面,多数乡镇地处较为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区位优势不明显,难以招到优质的企业和项目。

同时,部分乡镇缺少发展二、三产业的基础和传统,发展氛围不浓,发展的举措不多,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些群众在对待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有的持消极等待的态度,有的则心存疑虑不敢冒险,心甘情愿地沿着老的套路走。

特别是个别群众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发展初期受客观条件所限,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主要还是政策环境和体制性矛盾所造成的。

(一)政策约束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行政区划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

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对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农村城镇化规律和城镇规划工作等缺乏研究和重视,不少地方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尚未正式开展,致使各城镇间在布局、规模、职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

从而容易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出现重复投资现象,导致一定区域内镇区无法形成规模化人口。

同时目前建制镇主要以行政职能划分地域,虽然不少地区城镇密集,呈带状发展,镇与镇间仅有几公里,有的甚至已连成一片,但由于分属不同城镇,致使规划建设各自为政,城镇镇区无法达到最低人口规模,要素集聚能力差,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

行政区划不合理现象,不仅在县域范围内存在,在县域间也有这种情况。

(二)资金约束

该省大部分小城镇是靠农民自己建设起来的,政府投入不多,很多地方的财政只是吃饭财政,真正能用于搞建设的资金太少,同时金融支持也有限,地方政府基本上靠一种非规范的办法集资投入。

而小城镇的发展需要解决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重要条件。

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于:

一是城镇交通建设,目前湖北小城镇交通落后,已经成为提高城镇效率、发挥城镇功能的最大瓶颈,影响城镇的

环境和品位;二是治水问题,目前该省有近50%的小城镇缺水,很多城镇一到晚上12:

00后就停水,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同时在污水处理方面,有80%的小城镇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三是环境建设,随着居民生活品位的提高,目前在小城镇发展建设上必须考虑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搞好城镇环卫设施,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