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78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稿.doc

文化要略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内涵

泰勒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

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那四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基本情况如何,最核心的是哪个层次。

P3

一为物态文化层,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二为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三为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四为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中第四层为核心部分。

3.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民族特点。

P6~8

特点有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种,外在的是形态,内在的是精神。

外在特点有四方面: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联系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都是异彩纷呈,各有特色。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说法很多,(大体说来,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

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的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有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

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宋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史。

有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社会政治哲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同兵、农、医、艺四大使用文化联系密切,他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

还有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军贤臣忠等,追求群体互助。

)最近又有新概括的文化的特征:

一是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二是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三是中国文化富于安适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特点:

p10~11

一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

二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长江、黄河的基本情况。

P12~13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

它的不朽生命使它成为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首先,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河流域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带、汉水中游和苏皖平原。

中国的地理概况及其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次此于长江)流入渤海。

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

中国疆域概况。

P13~15

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

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代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清代疆域:

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

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10.现在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行政单位。

中国行政区划发展概况。

P15~17

先秦以前的诸侯国虽然已有郡或县的设置,但中国的行政区划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辛亥革命以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

了解各省的简称及简称的来历。

P18~24

1.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2.天津:

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

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黑龙江省:

由黑龙江而得名。

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

简称黑。

5.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

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

简称吉。

6.辽宁省:

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河北省:

相对于黄河为北。

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

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

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西。

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东。

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1.湖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南。

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12.湖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北。

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3.浙江省:

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

简称浙。

14.江西省:

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

清朝时改为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15陕西省:

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

简称陕。

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

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

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7.江苏省:

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

简称苏。

18.甘肃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

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9.贵州省:

明朝设置贵州省。

简称贵。

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20.四川省:

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

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

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

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21.云南省:

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

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

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2.广东省:

五代时叫广东。

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23.福建省:

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

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24.台湾省:

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5.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

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26.宁夏回族自治区:

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

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

1928年设宁夏省。

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27.广西壮族自治区:

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28西藏自治区:

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

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

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

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0.内蒙古自治区:

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

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第三章历史发展

了解我国朝代更替概况。

1秦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政治上以中央集权为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

秦的科技在当时也处于领先地位,铁器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农业和军事,(虽然青铜器仍然占主要地位)

但秦的律法严酷,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这些也是秦末农民起义频繁的缘故.)

2西汉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朝延续了许多秦朝的管理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

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政治上,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比较稳定。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

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3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

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

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4东、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全国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归于一律。

惠帝永兴元年(304),率领流民由西北进入益州的賨人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匈奴五部与杂胡的首领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这是少数民族最初建立的两个政权。

愍帝降于汉,西晋亡。

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汉族张氏、李氏也先后在凉州据地自保,形成十六国局面。

西晋覆亡后,少数民族竞相建立政权,战争不已。

中原的汉族人士不愿受胡族统治,纷纷南迁,司马睿与封国琅邪的大族王氏建立默契,各自出镇南方要地,以预谋退路。

早在永嘉元年(307),司马睿已出镇建业。

长安陷后,建武元年(317)睿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江南广大土着人民是东晋王朝财政、徭役和兵力的主要来源,负担沉重。

但东晋初年南方与北方民族明显对立,内部问题退居次要地位。

东晋政权建立八十年之后,才爆发大规模起事

5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

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逐渐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

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历9代12帝,是对南北朝历史影响较大的一个王朝。

6隋

隋朝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隋是承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