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77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

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

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的是杨、刘、钱等人的同题酬唱。

6晏殊的生平:

晏殊(991一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章,有神童之称。

景德二年(1005)召试赐筒进士出身。

历居要职,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晚星外放颍州(今安徽阜阳)永兴军(今西安)为地方官。

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他以国相之重,很注意荐引人才’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出其门”成就了北宋升平的治世。

生活富贵优裕“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宴“必以歌乐相佐”。

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刘。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平生:

欧阳修(I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读书刻苦。

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初仕洛阳,从梅尧臣、尹洙游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他积极参加庆历变法,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古文运动,很快被公认为文坛领袖。

曾入朝为馆阁校勘知谏院,直言论事,屡遭贬谪,历知滁州、扬州、颖州等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回归颖州,谥文忠,欧阳修的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2梅尧臣的生平:

梅尧臣(1002一1061),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

他出身于农家,门荫为吏长期任主簿县令等职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世称梅宛陵(宣城古名宛陵)。

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他在庆历新政中站在新派的―边早年为钱惟演、欧阳修诗友交游酬唱以诗名家。

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是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重要的承传者。

3苏舜钦的平生:

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

景祐元年(1034)举进士。

由范仲淹之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好议论时事,多次上书,是以范仲淹为领袖的政治革新的积极参与者。

因“进奏院事件”遭旧党借故弹劾而被除名,离京寓居苏州沧浪亭多年后起为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县)长史,同年卒。

苏舜钦是以欧阳修为盟主的诗文革新的重要倡导者。

今存《苏学士文集》。

4王安石平生: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熙宁二年(1069)执政,施行新政,即著名的“熙宁变法”,因连遭挫折而失败。

七年(1074)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府。

再相再罢,隐居钟山,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元丰八年(1085)新法被废,变法彻底失败。

王安石于次年病逝。

5“三苏”:

苏轼、苏辙、苏洵。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1苏轼生平: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有,嘉祐二年(1057)21岁举进士,嘉苑五年(1061)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翌年通过科制考试,授打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神宗时,迁太常博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苏轼在北宋党竞争的旋窝中几经沉浮,历尽坎坷。

因作诗被弹劾,酿成“乌台诗案”,几乎丧命。

哲宗元祐元年(1086),旧党得势,苏轼被召还,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四年(1089)出知杭州。

六年(1091)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官至礼部尚书,再知定州,绍圣初年,哲宗亲政,重新启用新党,苏轼又罹党祸,远滴惠州(今属广东)、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

卒于常州。

追溢文忠。

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2“东坡体”:

宋诗能于唐诗外别开生海,苏轼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他才力大,学问高,可完不受城规的来缚,将作文的方法用之于作诗而获得成功件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酒酒葬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数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3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苏轼诗歌现存27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

按其题材内容,大体可可分为社会政治诗、山水晶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

这些诗的创作,可以作者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怀着宏大的政治抱负本着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写出了一批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后期的题材是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

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祖籍金华(今属浙),后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早年诗文即得苏轼赏识“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崇宁二年(1104),他被列名元祐党籍,次年死于贬所。

2“山谷体”:

《山谷集》《山谷外集》和《山谷别集》。

3江西诗派的“一组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组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

陈师道和陈与义。

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陈与义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而融会贯通,创造出“简斋体"诗的新风格。

4“后山体”:

后山体的五言诗之佳音,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学老杜而得其深髓。

这是刻苦掌握写诗技巧后,反璞归真所呈现出来的化巧为拙的诗歌境界,情真意切,达到了所谓至情无文的境地。

5“简斋体”:

陈与义诗歌以直致语、浅语入诗,以及重意境、重白描的风格皆与江西诗派有所不同。

陈与义自创的这种简斋体,能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给当时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为宋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1柳永的生平:

柳永(980?

―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者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

柳永少年读书乡里,及冠入京应试,科场失意后历遍荆楚吴越。

仁宗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后历任推官县令、盐场监官判官等职。

庆历初改官著作郎入京,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

皇祐中,迁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为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病殁于润州。

有《乐章集)存词200余首。

2秦观的生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

苏轼荐入京,迁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体绍圣年间因受朝廷内部新、旧党争牵连,出为杭州通判,再贬郴州横州、雷州,元符三年(1100)诏还,道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80余首。

3晏几道的生平:

晏几道(1030?

-1106?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

虽出相门,却于仕涂泊为坎坷。

词与父晏殊齐名,称“二晏”。

有《小山词》。

4贺铸的生平:

贺铸(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娶宗室女,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俗谓贺鬼头。

早年曾任武职后转文官,博学业诗文词亦“高绝―世·诗集有《庆湖遗老集》。

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词存280余首。

5周邦彦的生平: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彦早年“疏隽少检”。

神宗元丰中入太学,献《汴都赋》,以太学生超擢太学正。

约元祐四年(1089)出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

政和二年(1112)以直龙图阁出知隆德府、明州,召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词集有《清真集》,一名《片玉集》,词存182首。

6“易安体”:

李清照才气纵横,通音律、书画,工诗文,尤以词擅名。

李清照早期曾写过一篇词论文章后人题为《词论》。

文中对晚唐以来的主要词人分别进行了评论,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词体观念。

主要内容有二:

第一,尚雅。

李清照的尚雅主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思想的雅正,批评南唐词人“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二是语言音律的文雅,批评柳永的词“词语尘下”。

第二,“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比诗有更鲜明的声律特点。

李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十分注重词体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7“樵歌体”:

朱敦儒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白如话,在词坛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朱敦儒颇受后世推崇,如汪莘说:

“余于词,所爱喜者三人焉。

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而为辛稼轩。

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方壶诗余自序》将他与苏轼辛弃疾相提并论,拟恐过誉。

然而,朱敦儒词风南渡前后的变化在文人雅士中却具有典型意义。

8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1084一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神宗熙九年(1076)进士,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清照年十八嫁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共事文物收藏、研究,诗词唱和,甚为相得。

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夫之恸,所藏文物亦散失殆尽,后贫困悲苦,东漂西泊,客死江南。

有《漱玉词》(后人辑本)存词40余首。

9朱敦儒的生平:

朱敦儒(1081-1187?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

早年隐居山林,清望颇高。

金兵南侵,流寓岭南。

绍兴初,应冒出仕,历兵部郎中、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以“与李光交通”,免官。

秦桧当政,授鸿胪少卿;检死,被废。

晚年居嘉禾(今浙江嘉兴),于城南放鹤洲筑别墅,括淡潇洒。

其人向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

”有词三卷,名《樵歌》,存词245首。

第六章幸弃疾与幸派词人

1辛弃疾的生平 :

辛弃疾(1140一1207),原字坦夫,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