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41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一号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检测 湘教版必修1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 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石灰岩为沉积岩。

答案 B

4.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解析 “岱崮地貌”具有陡直的陡崖,说明有断层发育,即该景观是先沉积后断裂出现的。

答案 A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示断层形成过程中,上盘岩体从远处推移过来,覆盖在下盘岩体之上。

甲山谷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覆盖—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覆盖

C.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覆盖—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覆盖—外力侵蚀

解析 图中下覆岩有明显弯曲,最有可能是水平岩层受挤压后产生的弯曲,之后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比较甲山谷两侧岩层分布,可以发现山谷处于断层的上覆部分,谷中岩层缺失与外力侵蚀作用有关。

答案 D

6.某地质勘探队从乙山顶向地下深处打井,竟然发现在不同的深度分布着相同的岩层。

这些岩层是(  )

A.⑦④②①B.⑥⑤③①

C.⑦⑤④②D.⑥④③②

解析 地壳运动可以改变岩层的分布,乙山处于断层之上由②⑦⑤④岩层组成,而该山底部断层之下岩层分布呈水平状态,岩层的完整性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存在这四种岩层。

答案 C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

解析 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8.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

解析 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2013年12月3日,北京被大雾笼罩,造成首都机场多次航班延误。

据此完成9~10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9~10.解析 第9题,雾是水汽遇冷凝结于悬浮物质之上的现象。

雾的形成需要空气遇冷,水汽凝结,因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雾的形成,A、B项错误;

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C项错误。

第10题,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雾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

答案 9.D 10.C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现象、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下图为某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12.若该图为世界大洋环流中的副热带环流,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11~12.解析 第11题,②表示郊区的空气流向城区,在②处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可起到降温、增湿和净化的作用。

如果不在②处植树造林,会使城区的污染空气再由近地面返回城区,造成城区的二次污染。

第12题,图示大洋环流为副热带环流,且呈逆时针,则此环流圈位于南半球,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③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 11.C 12.B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

14.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

13~14.解析 第13题,P地地处30°

N,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联系地中海气候可知此时为夏季,气候特点为炎热干燥。

第14题,Q地地处60°

N,其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中纬西风吹来的暖湿气流。

答案 13.D 14.A

下图示意某年11月上海市连续四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15~16题。

11月9日

11月10日

11月11日

11月12日

多云

13—24℃

12—17℃

大雨

11—16℃

5—17℃

15.11月11日的降雨类型可能是(  )

A.对流雨B.台风雨

C.锋面雨D.地形雨

解析 比较11月9日和11月12日两天气温的差异,可以发现经过10日的阴天和11日大雨天气之后,12日的气温明显下降,推测该次降水与冷锋活动有关,故11月11日的降雨类型可能是锋面雨。

16.若图中天气状况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则该天气系统对当地的影响有(  )

A.沙尘肆虐B.气压降低

C.引发洪涝D.提高空气质量

解析 由上题解析可知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常伴有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其影响有气压升高、温度降低等。

大风、降水等天气过后空气质量会有所提升。

读某日10时世界某地区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此时,M地近地面吹(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解析 图中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左侧(即偏西方向),又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东南风。

18.若图中虚线为锋面,则此时N地的天气状况是(  )

A.阴雨绵绵B.晴朗少雨

C.暴风骤雨D.大雪纷飞

解析 图中N地位于冷锋前,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

读江苏省常年各月雾日数和霾日数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条件是(  )

①冷锋活动频繁 ②大气层结稳定 ③空气湿度大 ④气温剧增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在大气层结稳定的状态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雾霾;

由于空气湿度大,霾易与雾结合在一起;

冷锋活动频繁及气温剧增均有利于雾霾消散。

20.每年11月份是江苏雾霾天气多发的时段,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石化企业排放废气增多

C.交通工具数量猛增

D.地面燃烧秸秆

解析 苏北地区秸秆燃烧使空气中悬浮颗粒、固体杂质增多,这些污染物质与水结合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

如图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麦哲伦海峡是为纪念麦哲伦首次带领船队通过而得名的。

麦哲伦船队于1520年10月至1520年11月通过该海峡时,航行的情况是(  )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

解析 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海峡位于50°

S附近区域,常年受盛行西风及西风漂流影响。

因此,总体看,麦哲伦船队自东向西通过该海峡时为逆风逆水航行。

22.麦哲伦通过麦哲伦海峡后,在太平洋中航行了110天,期间风平浪静,因而感叹“这真是一个太平的海洋”,太平洋名称由此而来。

下列有关此期间“太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北温差小,风力小 ②此时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北温差小,风力小 ③部分航段位于赤道附近区域,风浪小 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比常年偏低,气旋活动减少,风浪小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通过麦哲伦海峡后的110天,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差小,风浪小;

读图可知,部分航段位于赤道附近区域,赤道附近受低气压控制,又称赤道无风带,所以风浪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风浪会更大。

赤道附近因地转偏向力极小,所以基本没有气旋活动,④描述错误。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值①>

②>

③>

④>

⑤。

据此回答23~25题。

23.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则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aB.b

C.cD.d

24.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b点的风向和ad虚线所示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

A.北风,晴朗干燥B.西风,阴雨天气

C.北风,阴雨天气D.西风,晴朗干燥

25.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A.a>

b>

c>

dB.d>

a

C.d>

a>

cD.c>

d

23~25.解析 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d处等压线最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

b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北风;

ad处等压线由数值大的弯向数值小的,为高压脊,故会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

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中①>

⑤及a、b、c、d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风速的大小关系。

答案 23.D 24.A 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推断图中锋面的类型及受该锋面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2)分析甲处的地貌形态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指出甲、乙、丙三处中受侵蚀作用最强的一处,分析其原因。

(3)假如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简述我国东南季风增强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锋面为暖锋,受暖锋影响的地区会有连续性降水。

(2)题,甲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

乙处受到的侵蚀作用最强,结合地形和水的作用分析原因。

第(3)题,东南季风增强时,降水增多,河流搬运能力增强,同时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 

(1)锋面类型:

暖锋。

天气特征:

连续性降水。

(2)甲地地貌形态为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乙处受侵蚀作用最强。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裂隙发育,常被侵蚀成谷地,水在该处的侵蚀作用较强。

(3)水汽输送量增大,降水增多;

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地下水位升高。

27.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此时,①②两处表层海水整体上的流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气压状况对大气环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3)甲地处于沿海,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分布着大片荒漠。

试述其原因。

印度的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

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善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这三大城市形成了计算机软件业的“金三角”

(4)试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

解析 第

(1)问,①处是波斯湾与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由于海水的盐度差异,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向西流;

②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

(2)问,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图示地区形成了亚洲低压,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并形成了西南季风。

第(3)问,可从大气环流(主要是风向)、气压带分布等方面分析甲地降水少的原因。

第(4)问。

可从工业基础、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由东向西 由西向东

(2)图示地区形成的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并吹向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夏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与海岸平行,气流干燥;

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沿岸离岸洋流,该洋流对附近陆地有明显的降温减湿作用;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4)国家政策支持;

技术、人才优势明显;

资金来源丰富;

工业基础好,工业集聚效应明显。

28.图①为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①②,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读图①判断,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

(2)形成A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B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B处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岩。

(3)C河流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如果③地区植被遭破坏,C地区发生________灾害的可能性会增大。

(4)图②为①②两地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水量变化曲线,实线表示图中①还是②处水位过程线________。

请说明湖泊对河流径流的影响________。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2)流水沉积作用 断层 沉积

(3)地表径流 洪涝

(4)② 调节径流,削峰补枯

29.下面图甲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a点和b点的纬度相同,图乙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此时该地区正处于________季(填冬或夏),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图中用箭头画出空气运动的情况。

(3)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分布在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在甲图的陆地和海洋这两个区域中,能形成乙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另外一个区域不能形成这种天气系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各点中,最有可能正在经历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在接下来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D点的天气将如何变化?

答案 

(1)冬 陆地比同纬度海洋的气压高,说明陆地比同纬度海洋的气温低,故为冬季

(2)图略,应画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圈。

(3)北 海洋 另外一个区域(陆地)此时形成高压中心,空气做辐散运动,冷暖气团无法相遇,故无法形成锋面

(4)C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云层增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