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回归线(23.5°
S)
●北极圈(66.5°
●南极圈(66.5°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
经线):
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
经线:
线与西经180°
线重合。
●20°
W、160°
E:
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20°
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
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W向东到160°
E之间或160°
E向西到20°
W之间;
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W向西到160°
E向东到20°
W之间。
)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
,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
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
,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
~30°
为低纬度,30°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
经线和东经160°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1.2感受地球运动
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
目
自
转
运
动
公
概
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周
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季节变化
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
的倾角;
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项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光
直射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半球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季节
南半球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4、问题: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
为什么?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5、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五带的特征:
五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有直射阳光
无阳光直射,
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少
获得热量多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
比寒带多
获得热量少
四季变化
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7、问题1:
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
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
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问题:
有的地方(我们这儿)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多为午后3点上课)。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认识地图
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
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
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
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
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
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
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
----------------------------------------------------------------------------
2.2使用地图
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
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
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
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绿色表示平原;
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要让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
●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
6、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
名称
等高线特征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高原
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
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丘陵
与山地相似
较低,500米以下
起伏和缓
平原
等高线稀疏
很低,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无一定标准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3.1海陆分布
1、问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海陆分布呈现什么大势?
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
2、问题:
读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观察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
南、北极地区分别是什么?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读图“陆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
海洋面积占多少?
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从问题2、问题3可以得出结论:
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海陆的分类:
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
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
①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
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和大洋洲(900)。
相邻大洲之间的界线,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等来划分。
(单位:
万平方千米)
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
7、学会认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亚洲、欧洲、非洲是连在一起的。
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说一说海洋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海洋为人类提供鱼虾等丰富的水产品,海盐、石油等矿产品,休闲娱乐场所和便利的海上运输等。
3.2海陆变迁
1、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轰动世界的“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的划分(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①各大板块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②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
3、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
4、当板块相互挤压时,常形成山脉;
当板块相互张裂时,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高低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测定气温的工具),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2、怎样观测气温。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内,距地面约1.5米。
测量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保持平行。
3、我们把一昼夜4次(2时、8时、14时、20时)观测记录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就得出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4、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
前者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后者是指气温的年变化。
我们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北半球某地气温的日变化:
规律: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
●北半球某地气温的年变化:
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5、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同。
由等温线组成的地图叫等温线图。
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
●阅读气温分布图要注意观察:
①等温线的数值及递变方向。
②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③等温线的弯曲形状。
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有高温或低温中心。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
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
。
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
6、气温的空间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大约下降6℃。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三要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统称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mm)。
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来表示。
2、日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用雨量器,把一天24小时内的降水集中起来水量的总和。
3、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
人们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为等降水量线图。
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通常要注意:
①全年降水量的数量。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抓住两点:
一是全年春、夏、秋、冬季节降水是否均匀;
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相比:
赤道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量为200毫米以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相比: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西岸相比:
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地形、地势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要素有: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地球“雨极”乞拉朋齐。
4.3天气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
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2、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天气变化的预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3、谈一谈不同季节家乡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说出影响的原因。
以太原地区为例,冬、春季节里空气质量差,主要原因是人们取暖、燃烧原煤;
春天干旱,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刮风的时间较长,沙尘天气较多。
夏、秋天气的空气质量较好,因为雨水多,植物茂盛,污染源较少。
4.4气候
1、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项目\类别
时间长短
大气状况
稳定程度
天气
短时间
风雨、冷热、阴晴
不稳定
气候
多年
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往往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受地形的影响,中低纬度的高大山脉和高原分布着垂直变化明显的高山气候。
第五章
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口与人种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2001年,世界人口达61亿。
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
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
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的空间居住状况。
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4、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人口密度是不断变化的。
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耕地减少、粮食短缺、工业污染、噪音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③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为: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地区、欧洲。
讨论分析:
①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原因和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原因。
非洲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欧洲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这与两大洲的经济基础条件不同、人们对生活的理念不同有关。
②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其他大洲与地区相比有何不同?
这意味着欧洲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在减少。
7、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
人口稀少区:
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
8、一些国家的人口政策:
①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
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如法国。
②限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
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9、结论: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0、人种,又称种族。
不同的人种,其肤色、毛发、面部等体质特征不同。
一般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把人类划分为白色、黄色和黑色三个主要人种。
由于不同人种间的相互通婚,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混血人种。
11、三大人种及其分布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划分依据
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肤色、毛
发、面部等)
体质特征
皮肤是白色的,眼色、体毛和
发色都很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肤色浅黄,头发黑直,脸型宽平,鼻梁和体毛中等。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鼻
形扁平,体毛很少。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
大洋洲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及美国境内也有分布
杰出人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
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
备注特殊
南亚的印度人
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12、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世界上的人种,只有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异,没有优劣、贵贱之分。
不同的人种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13、为什么在北美洲生活着许多黑种人?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
他们用廉价纺织品、铜品、猎枪等工业品,向当地酋长换取奴隶,或大肆搜捕非洲黑人,把黑人运往西印度群岛或美洲其他地方,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主和种植园主,再把换取到的棉花、烟草等廉价原料运回欧洲;
然后又把这些原料加工成工业品,运往非洲换取奴隶。
在进行奴隶贸易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