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故事文档格式.docx
《矛和盾故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和盾故事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
指名说。
6、自由交流:
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
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
“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
”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
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
(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
(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如:
谁“大显神威”?
它具有什么“神威”?
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
提问:
是谁“大显神威”?
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
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
分组交流改进。
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
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
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
(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
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
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
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
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
(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
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
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
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
区分字形
斧和爷;
锯和据;
免和兔;
抢和枪;
难和滩;
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
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
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
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
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
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
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
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
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
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
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
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
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
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
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
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
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
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
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
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
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
(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铁罐的神态是:
“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
“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
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
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6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无影无综
28狮子和鹿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课前板书:
28*
狮子和鹿)今天我们学习28课,读读课题。
瞧,课题上带有“*”,这
样的课文我们以前也学过,大家回忆一下,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
(生:
这是略读课文,要
求我们自己采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只需要读懂大致意思……)自己学习课文内容你会用哪些方
法?
(如:
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现在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有疑问,
都请做上记号。
二、读课文,体会鹿的情感变化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短的几
句话说清楚吗?
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尽
量用简短的话。
)2、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文中的这只鹿先是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讨厌
难看的腿,后来美丽的角使它差一点命丧虎口,难看的腿却帮它虎口逃生,(师边板书:
欣
赏美丽的角险些丧命
讨厌
难看的腿
虎口逃生)真是出人意料,我们把自己当作这只鹿
,再来读读课文,体会体会鹿的感情。
3、鹿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师板书:
愉快地欣赏——
失望地抱怨——惊慌地逃命——叹气)4、和你的同桌配合起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
演,尽量把这只鹿自得地欣赏—抱怨—惊慌地逃命—叹气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师巡
视,指名上台演一演,同学评一评,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进行评价)让学生对略读课型的学
习要求有所了解;
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示,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边读边用铅笔勾画,旨在通过教
给自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把握能力。
体
现读的层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
内容。
5、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三、联系《陶罐和铁
罐》再读课文。
学完了这两课,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和
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四、读故事《公鸡和母鸡》,说说故事所讲的道理。
28*狮子和
鹿欣赏
美丽的角
险些丧命讨厌
虎口逃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比较,开阔思路和视野,学习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
3、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
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
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
2、读一读
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说一说。
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
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
4、议一议。
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
5、评一评
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
习作
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1、写前启发。
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童话故事的王国。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
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2、提出习作要求。
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
想象动物之间可能发
生的事。
3、写前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进一步开阔思路。
4、动笔写故事。
5、全班交流评议。
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同时指出
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修改自己的作文。
7、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读给朋友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1、读一读:
自由读词语
2、谈一谈:
读学习伙伴的话。
你发现了吗?
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
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
下边一列词,
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
日积月累
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
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
一、“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思考:
这些成语什么意思?
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3、全班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
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
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
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
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
5、5、交流自
己还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语。
二、“连连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试着连一连。
2、汇报并说理由:
“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
“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
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
3、齐读——指名读——扩词练习
成语故事
1、正确、流利地读懂故事内容。
2、理解寓意,明白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能跟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看法
或方法。
3、结合实际会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