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634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明治维新的举措精品

第二节明治维新的举措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知识结构】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严重阻碍。

2、阶级:

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3、民族危机:

佩里叩关(“黑船来航”)打破了日本社会闭关锁国的封

闭状态。

4、政治:

幕府的腐朽统治遭到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5、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6、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

1、《五条誓文》:

发展资本主义,改革封建制度,向西方学习。

2、《政体书》:

整顿充实组织机构。

三、维新内容;

(一)政治上:

破除旧政治体制。

1、目的:

巩固明治新政权

2、主要内容: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⑴剥夺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他们担任藩知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

⑵“废藩置县”:

1871年。

①原因:

应对日益激化的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②措施:

a、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

b、发布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御亲兵”保证这一措施的施行。

③意义:

A、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

B、是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⑴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

(四民分别指哪些人?

⑵平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⑶取消武士特权,(哪些特权?

)武士阶层彻底瓦解,一部分成为资本家,一部分成为普通劳动者。

3)派使节团(岩仓具视)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续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3)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相对于幕府时期的等级身份制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经济上:

殖产兴业。

1、目的:

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2、主要内容:

1)大力创办官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⑴成立工部省:

负责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接管幕府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新建铁路。

⑵成立内务省:

接管幕府诸藩建立的军事工业,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军事工业生产体系,促进日本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

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业。

⑷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

2)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⑴背景:

①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出现新兴资本家。

②国内自由民权运动提出“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

⑵方针:

将官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

⑶措施:

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企业廉价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拥有特权的“政商”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业的新兴资本家去经营。

并免征商业税,为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创造条件。

⑷评价:

这些政策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3、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显著特点:

⑴国家创办示范工业带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⑵政府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产兴业步骤:

创官营企业→创军事工业→创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

(三)军事上:

富国强兵。

1、目的:

发展军事力量。

2、方针:

强兵是复富国之本,实行以发展军事力量为目的有近代化军事改革,重视军队和警察的建设。

3、措施:

(1)建立新式军队;

①措施:

A、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B、颁布第一个征兵令,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C、灌输武士到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②意义:

建立资产阶级常备军,天皇依靠这支军队平定叛乱和发动侵略战争。

(2)设立军事大学:

为日本军队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军事人才。

还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3)改革军事机构:

学习德国经验,逐渐形成陆军省、参谋本部等机构,直接隶属于天皇。

(4)扶植军事工业:

建立兵工厂和造船厂,引进新技术改进军事装备,生产步枪和各种口径的大炮。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了近代警察制度。

3、意义:

(1)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2)为侵略亚洲各国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扩张。

(四)文化教育上:

文明开化。

1、目的:

实现近代日本的文明开化

2、措施:

1)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⑴措施:

①建立文省部,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

②颁布《学制》,明确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针。

参照欧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

③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

④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⑵意义:

①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提高。

②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⑶缺陷:

在教育改革中,明治政府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的服从天皇的命令。

2)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1890年,天皇下达的《教育敕语》。

3)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明六社”提倡自由资本主义和欧化资本主义,进行启蒙教育。

4)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

实行“断发”;移植西方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

3、意义:

(1)教育改革促进和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使日本教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培养了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所需的人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改造了旧文化,建立了新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日本近代文化)。

四、评价:

1、目的:

巩固明治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

2、性质:

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革。

3、特点:

①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②从改革方式看,推行全面西化的政策。

③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是简单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创新改造。

④从措施推行上看充分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或强行推行或是示范引导。

⑤从改革内容上看,在大力西化的同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4、评价:

1)积极作用:

⑴是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⑵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

1)局限性:

⑴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⑵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历史潮流: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2、力量对比:

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势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3、政策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的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1,3,5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3.5

回答:

(1)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分)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3分)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