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查证的主要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小金库查证的主要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金库查证的主要方法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金库”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虚列各种形式的支出套取现金后存入账外。
这一特征决定了“小金库”资金与正常资金的依赖关系。
同时,也说明了“小金库”与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从账面入手,分析对比,发现异常,是查找“小金库”线索的重要方法。
一是检查账目的异常变化,从中发现线索。
如单位资产的异常减少,有可能是单位转出资产用于投资、入股、联营等经营性行为,首先要查看转出资产获取的收益是否入账,其次看单位是否将资产进行变卖,收入是否入账等;
从往来资金的变化中,重点查看核对与工会、协会、食堂等非业务或非正常的往来资金情况,从中发现线索,追踪落实,查看是否以会费、补助等名义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从工资、劳务等支出中,选择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异常变化,从中发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线索;
总之,通过账面反映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异常变化,来发现“小金库”的蛛丝马迹。
比如某单位如果没有招待费用的发生,就属于异常情况,不符合当前单位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那就很有可能存在“小金库”,将招待费由“小金库”列支,等等。
二是从银行账号入手,查找非正常设立的银行帐号。
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号一般有财政集中收付的基本户和小额户两个账户,有的专项资金或基建需要设立专户核算,除此之外的银行账户应属于非正常银行账户,很可能就是“小金库”的存放点。
从财务收支业务中或从银行获取单位正常使用以外的银行账户,是查找“小金库”的重要方法。
同时,对银行存款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进行重点抽查,尤其是对金额相同、一进一出的经济事项应做重点延伸检查。
三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发现线索。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或执行不力,就容易出现“小金库”问题。
审查时应当重点关注,不相容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一些收费单位,其收入管理控制环节是否执行有效,是否存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付情况,如果存在此种情况,应注意查明原因。
一般情况下,与本单位经济活动无关的资金收支,多数与“小金库”资金有关。
四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能,查找收入不入账的线索。
在审查有关单位的收费中,要结合单位的职能设置情况,查看履行职能的有关科室的收费是否全部入账核算。
如果科室内设置有审核、审批、注册、登记、发证等项职能,这些科室大部分存在收费,要查看这些职能科室的收费入账管理和上缴财政情况,是否存在将收费自行保管和使用,私设“小金库”问题。
三、从实物管理入手,观察走访,内查外调,发现收入不入账问题。
一是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实,查看是否有对外出租等情况,如有房屋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通过走访资产租用者并与账面收入核对,必能查证落实出租收入不入账问题。
同时要特别关注单位旧办公楼或以前的其他旧资产使用状况,因大部分旧资产从现单位办公现场看不到,不引人注意,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
在核实固定资产台账时,要进行现场盘点,发现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不入账问题,特别注意单位车辆使用情况,有些单位极易将车辆出售不入账,盘点时隐瞒事实,瞒天过海。
二是通过查看会议记录、走访群众,发现单位私下开设公司、服务中心等经济实体,或者是将自身的收费等职能通过开办经济实体进行转移,设立账外账问题。
要查看单位的会议记录,特别是一些单位开设的看似独立、其实是由本单位操控的公司或服务中心等实体,这些经济实体由于经营或其他需要,可能要进行会议研究和处理,通过会议记录,揪出这些账外资金。
同时要善于从群众的沟通中发现线索,在检查账面资料的同时,注重群众举报,并积极开展调查,走访群众,从与职工群众的交谈中发现线索,深入挖掘,一般会发现更为隐蔽的账外资金。
三是突击盘点库存现金。
突击盘点库存现金,不在于仅仅是核对库存现金账实是否相符的问题,而是通过分析现金差错的原因,发现重大问题的线索,引发出更隐蔽的“小金库”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被检查单位无准备的情况下盘点库存现金,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库存现金的盘点,必须要突击检查,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是选择进审时进行盘点。
由于我们检查的项目不同,被检查单位往往是针对我们检查的项目进行准备,进而忽略了存放在出纳手中的资料或账外资金;
二是选择结束时进行盘点。
这主要是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人员之间已经非常熟悉,而且检查工作也告一段落,这时被检查单位人员在思想上开始产生松懈和麻痹,很可能由于需要,将原先放出去的资料或账外资金又重新放回。
总之,“小金库”问题是一个顽疾,对于“小金库”的查处,必须坚决彻底并长期坚持。
因为它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毒瘤,必须坚决清除
一、“小金库”概述
(一)“小金库”的形成方式。
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中纪发[2009]7号)中列举了“小金库”七种主要形成方式: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这7种并没有涵盖“小金库”的全部形成方式,只是列举了常见的主要的形成方式。
从上面的7类方式中,我们实际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收入不入法定帐册,如果单纯就账查账是不会发现的,需要我们根据被检查单位的业务职能、机构设置、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大类就是可以在被检查单位的会计账册中发现一些线索,通过对有关经济业务核实来查证,是通过查账可以发现的,它需要我们一些查账经验和技术方法。
上述1、2、4属于一类,我们可以简称为截留收入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收入不入法定账册,这种截留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基金收入、事业收入、接受捐赠、赞助等取得的资金,劳务收入、价外费用、正常或不正常的折扣、折让、佣金、回扣等。
3、5、6、7的共同点是先在大账上通过一些手法把钱转出去,再进行消费或支出。
这一大类是我们到一个单位通过检查账簿,通过一些职业判断,可以把“小金库”线索锁定的。
其中3、6简称套取式或者叫骗取式。
这也是机关事业单位比较常见的形式之一。
5、简称虚列支出式。
7、简称转出转回式。
(二)“小金库”的存放方式。
1、现金形式。
2、银行存款形式。
3、有价证券形式。
4、固定资产形式。
5、股权和债权形式。
6、其它形式。
(三)“小金库”支出用途。
1、以为职工谋福利、留住人才为借口乱发奖金、补贴。
2、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有关部门付账。
3、小团体旅游的费用。
4、购置不便公开的商品。
5、少数几个人私分。
6、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7、为本单位职工发放工资、奖金缴纳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
8、其他。
二、检查“小金库”的切入点
查处“小金库”需要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作出系统性判断;
再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会计核算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数据、业务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这个单位是否有私设“小金库”可能,哪个部门有可能设置“小金库”,确定检查“小金库”的突破口。
这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掌握一些检查的技术方法。
(一)从检查收入入手。
首先摸清被查单位机构设置及职能;
收入项目、来源及收取方式,摸清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
其次,对已有的收入项目和可能存在的收入环节,就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逐一核实,判别真伪。
这是一种完整性的检查,主要针对截留收入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
(二)从检查支出入手。
首先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看有无异常现象。
其次,重点核实如下支出项目:
一是核实租赁费支出的真实性,对车辆租赁费、房屋租赁费等大额租赁事项,要分析必要性,并对可疑事项现场核查。
二是核实维修费支出的真实性,对大额房屋、设备等维修,要分析必要性,并现场查看。
三是核实劳务费支出的真实性,对劳务费支付给有关单位的,延伸到劳务单位进行核实;
对劳务费支付给个人的,与本人进行核实。
四是核实会议费支出的真实性,重点查看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与会人员名单等资料,必要时到宾馆饭店进行核实。
这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式、套取式或者叫骗取式设立“小金库”的情况。
(三)从检查对外投资入手。
(四)从检查票据入手。
包括收据、支票和发票。
检查收据主要是针对截留收入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
检查发票主要是针对虚列支出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
(五)从检查银行账户入手。
要求被查单位提供所有银行账户及批准开设银行账户的文件。
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核查银行账户的个数。
二是核查对账单余额和会计账面余额是否一致,银行对账单上的每笔业务与单位银行存款账是否一一对应,摘要注明的资金流向是否相符,发现可疑应延伸到所属银行进行查询。
(六)从延伸检查下属及往来单位入手。
了解被查单位下属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财务体制、经济业务往来等情况。
延伸审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下属单位上缴收入是否汇入大账;
二是被查单位委托下属单位和往来单位代收的各项收入是否入大账、是否全额入账;
三是下属单位是否存在报销上级单位费用的情况;
四是关注往来款,特别是一些长期挂账或异常的往来款项。
主要是针对转出转回式设立“小金库”的检查。
另外,有必要对出纳和会计人员的交接记录进行检查。
三、检查“小金库”的主要方法
(一)突击盘存法
对于私设“小金库”的部门来讲,除保管困难外,现金是使用起来最为方便、最为便捷的。
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突击盘库。
对于盘点,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对象,盘库前要根据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责、行业特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进行周密安排,根据掌握的线索资料,准确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
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一要与清理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
二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
盘库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土地证、有关资料证明、笔记本、信封、钥匙等实物资料。
当判断现金会存放在多个保险柜时,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
如果发现账款不符现象,应追查到底,查清原因。
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二)收入核实法
全面了解被查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尽量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以利于确认是否全部收入都已入账,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重点核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各类协会、学会的收入、投资分利、房屋租赁收入,出售低值易耗品、材料、废料收入等是否入账;
审查有无非法收入或用不合法票据收费,有无截留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支出追查法
通过审查各项开支,检查是否有虚报冒领款项转做“小金库”的情况,特别注意审查白条抵库、大额和金额较整,有规律的支出,必要时延伸到关联单位。
盘查实际支出,账面列支数额与实物的单价、数额是否相符,看有无报支发票而无物资,有无以购代领虚列支出的情况。
(四)账户核对法
审查被查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同被查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
同时,核实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
(五)清查票据法
检查票据购买登记簿,清点所提供的票据存根是否完整;
审核票据编号是否连续,填写项目是否齐全,大、小写金额、复写字迹是否一致,有无涂改现象,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作废”戳记。
可以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
(六)审阅相关资料法
一是审查会计凭证后附的原始凭单,考究其真伪。
二是审查合同、协议,特别注意保证金和押金的情况。
三是查阅被查单位的会议记录,因为会议记录往往能反映一些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可以通过审阅会议记录来获取一些问题的线索。
四是查阅会计人员交接记录。
会计人员交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检查证据,能够记录交接过程中涉及到全部会计账簿、资料等真实情况。
认真检查历任会计、出纳人员的交接记录,可能会发现违法乱纪问题的线索。
(七)调查询证法
通过询问、调查有关部门或知情人员,并对其做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调查、核实证据。
(八)分析比较法
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是对同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要注意被查单位历年在对待同一件事的处理上是否一致。
比较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排查。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的筛选、分析,能有效解决数据量大、流程复杂、时间紧等难题,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九)现场勘察法
主要到被检查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实地查看,观察办公场所有无闲置租赁、电梯间有无移动传媒广告、通讯机站等情况,按照目前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情况都可能为被检查单位带来额外收入,尽管这些收入可能比较少,但这些收入往往能成为发现“小金库”的重要线索。
(十)延伸检查法
在分析判断发现疑点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资金往来单位或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选择与被查单位资金结算频繁、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调查。
找出线索打开缺口。
各调查组也应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反馈情况。
就特定事项向资金往来单位调查取证,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
(十一)利用举报法
在开展“小金库”的检查时,公布“小金库”检查线索举报电话和通信地址(包括电子邮箱地址)也很重要,一旦收到“小金库”举报信息,检查组应对举报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初步判断,重点对举报涉及的有关人员、资金流向进行调查,参考“小金库”举报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可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
在实际检查中,大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综合运用
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1995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一次清理“小金库”的专项检查,并三令五申禁止私设“小金库”。
1999年清城区审计局对区属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查出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有5个,总金额190.5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小金库”的形成较为隐蔽,且有扩大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1、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出租收入转为账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制度和现行行事单位财务规则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也没有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据审计资料反映,9个行事单位中,没有建账核算的就有8个,有出租固定资产的单位4个,其中将租金收入列入“小金库”的3个,总金额23.5万元。
2、采取通过下属单位转移资金的方法来私设“小金库”。
他们通常先将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然后由下属单位直接将此笔资金转移到“小金库”账户或工会账户,如某行政单位以虚假投资划给某下属单位,然后将该资金转入“小金库”的达70万元。
3、收取的管理费及利息收入放在账外
行政事业单位向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收取的管理费,将大量的资金或专项资金借给外单位收取利息,以及收取银行存款的定、活期储蓄存款利息等收入绝大部分没有入单位财会账,直接转入“小金库”,如某局从1995年至1999年收取银行存款利息转入“小金库”的达84万元。
4、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扩大收费范围的额外收入转入“小金库”。
据审计资料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年审费、工本费、手续费等,大多数转入“小金库”,而且有些是扩大收费项目的。
如:
会议费、表格费等收入转入“小金库”。
二、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检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监督的机制,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效性差,产生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就大,因此,检查人员应重视对被检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对不相容职务的控制,人员素质和凭证的传递进行检查,以测定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
找出薄弱环节、若发现疑点,应以此为线索进行追踪。
2、从行事单位银行存款账户入手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将预算内外资金转移到“小金库”,无论其采取何种方法,最终的结果都体现为资金的运行和转移,都是通过银行开设的银行账户来核算,被检查单位若要设立“小金库”,必然会将资金从正常使用的账内银行账户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到账外的定活期储蓄存款账户上。
运用从账户入手的检查方法是以行事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为源头和起点,检查与其相对应的所有会计账目,首先,要求被检查单位填报截止日期的所有银行账户,其次是核对被检查单位提供的银行账户情况,核实本年度新开设的账户和已经注销的账户与被检查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一致,原有的银行账户上年的期末余额与本年的期初余额是否相符等,再次是核对银行对账单,不但要核对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还要核对银行对账单上的每笔业务,单位银行存款账是否已登记入账。
发现可疑应延伸到所属银行查询。
3、运用核对法,查找“小金库”
(1)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与账、票据的核对。
主要掌握行事单位开具票据的种类、数量、其存根联与收入账所附记账联是否一致。
审核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及范围,选择单位票据管理混乱的为突破口。
(2)对行政事业单位向下属部门、单位收取的管理费,以及拨付下属单位的资金及专项资金进行核对。
并延伸所属的部门、单位查核。
(3)核对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
无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在检查前由被检查单位自查自报,掌握各种资产的位置及使用情况,对出租的固定资产与账核对,延伸租赁单位看其出租收入是否全部记入财会账。
(4)核对库存现金。
在检查该单位的账册前,突击对出纳人员的夹万进行清查,看其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等是否账实一致,白条抵库的情况是否出现,是否真实。
(5)查核资金的往来,有些行事单位通过借出资金收取高额利息转入私设“小金库”,检查时应延伸有往来资金的单位,审查资金的去向,核实是否已将资金转移到“小金库”,或者函询往来资金的真实性。
案例一:
案例二:
审计人员对某咨询评估机构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每年劳务费支出达20万元左右,每次支出劳务费少则每年要聘请很多专家开展工作,需要支付劳务费,每次支付专家劳务费时,在支付凭证上均有专家名单、身份证号、领取金额及领款人签字。
审计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凡是张某某为经办人领取的劳务费支付凭证上,要么是张某某代签代领,要么在领款人签字栏均有专家“本人”签名,但不同的专家笔迹雷同。
同时还发现,有两笔金额高达2万元和1.5万元的劳务费支出,均由杨某某签字代签代领,但杨某某的两次签字笔迹完全不同,经核实,单位并没有杨某某其人。
在证据面前,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通过劳务费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的事实,张某某正是领导授意具体掌管“小金库”的人员。
案例三:
审计人员对某后勤服务中心所属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多次向X公司采购材料,金额少则10万元,多则80-90万元,且材料采购合同无单位公章,只有刘某一人签字,报销的发票上多数也只有刘某一人签字。
单位领导解释,因为该公司部分业务由刘某承包,因此合同无公章。
进一步核查发现,7月30日和7月31日该公司在X公司采购两批金额高达23万元和20万元的材料,合同注明采购的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完全一致,但单价相差15%,且材料入库单和出库单均反映这两批材料当日进、当日出。
在证据面前,单位领导和刘某承认,故意串通将每年承包上缴任务从150万元降为50万元,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