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594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原来不足或有损失时,增加一部分。

此处意思是“真品被外借”用仿品填补空缺,并无增加之意,所以应该选“填补”。

兴味索然: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心灰意冷:

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形容失去了进取心。

根据上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等语境,这里应跟兴趣有关,所以填“兴味索然”。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小断。

陆陆续续:

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根据语境,此处应有接连不断之意,所以用“络绎不绝”。

不远万里: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相同或言行一致。

根据“却只能看到一件仿品,自然心有不甘”等语境,此处宜填“不远万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本题根据下文。

此处所述应该跟“博物馆不展出真品的原因……”“工序复杂”相照应,BC两项的原因分别是“商业原因”“出于保密考虑”与下文的原因内容不符,可排除B、C两项;

A项本身表述不清晰,没有体现出“不展出真品”与“成本”的因果关系,可排除。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线句共有三处错误:

“随着……让……”使句子缺主语,排除BD两项;

“几乎”应放在“博物馆”后面,“不仅”应放在“学校”前面,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

有两条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第一,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外之境”。

诗歌不是叙述事情怎样发生的,而是向人们描述事情怎样更好地发生,优秀的诗人要想出常人想不到的好。

简言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而是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展开诗的理想之维,引领现实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原稿中说:

“自然中之物,相互关系,相互限制,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就是一种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界的方法。

“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都是言说“创造境界”的材料和原则。

从境内材料和法则出发,虚构出境外的“理想”,这不仅给出了诗歌的目标,还给出了实现目标的方法。

通过诗人的想象和创造,从“境内”走向“境外”,需要突破现实的局限。

这一创造过程需要诗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创造“境外之境”,才能激发诗人超越有限生命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

第二,人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

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

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

“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

王阳明说:

“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

”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

“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

“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

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

“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

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诗歌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方式之一,我们不仅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

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传播、接受实践中,人与他人、社会、世界相互建构,推动历史发展。

“境界”以“精神生产”的力量,通过“物质生产”,间接影响“世界”;

“世界”又为“境界”提供鲜活的实践沃土。

如此前赴后继,推动人们攀登在“世界一境界”的金字塔上。

“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

诗人在人生实践中,体味酸甜苦辣,体会人间冷暖,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将境界创造进行到底。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转型期诗歌的诸多价值都在变化,这是诗人需创造高格的内在动因。

B.诗歌不仅要表现现实,更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引领现实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

C.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没有关注千千万万人的事。

D.人类可以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乃至推动历史发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指出了在文化创新的时代诗人创造高格的两条路径。

B.“境界说”是名家权威学说,因此文中虽只引用该学说来论证观点,却并不显单薄。

C.文章在论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时,先树靶子,批评了一些错误的创作倾向。

D.文章末段主要围绕“境界”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重申文章的中心论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遗其关系”,还是“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这些创造境界的法则都是就境内而言的。

B.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就是诗人突破现实的局限,创造“境外之境”的一个典范。

C.诗人只要站在时代前沿,创作的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就能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D.“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可见诗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答案】4.D5.B6.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无中生有,“内在动因”一说错误。

原文为“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

B项,曲解文意,“不仅要表现现实”错误,原文为“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

C项,曲解文意,“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口,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判断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把握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论点以及论证的方法。

B项,“虽只引用该学说来论证观点”错误。

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分析,引用论证,除王国维的“境界说”外,还有王阳明的论述。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C项,“只要……就……”错误,表述绝对化。

结合“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分析,根据原文应为“只有……才……”。

三、(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

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良曰:

“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良说项王曰:

“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

”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

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

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子不疑代侯。

(节选自《史记·

留侯世家》)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殆天授殆:

大概

B.沛公为汉王,王巴蜀王:

做王,统治

C.与项王有郄郄:

嫌隙

D.因举燕、代、齐、赵举:

兴起,发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良因说汉王曰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乃以齐王田荣反大块假我以文章

C.而使人连彭越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乃封张良

留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加冠礼时起的,在日常交往中,自己称名或字,尊称他人称字。

B.“三万户”指食邑三万户。

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是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指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立志报仇,不顾破产败家。

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个豪侠之士,弟弟去世,张良不重埋葬,而是费尽家财雇用刺客行刺秦王,以报答韩王。

B.张良富有远见,毅然选择刘邦。

张良想投奔景驹,半路上遇到刘邦。

张良被授予官职,与之交往,盛赞沛公才能,就不再去见景驹。

C.张良足智多谋,善于举荐贤才。

张良劝说沛公烧毁所过的栈道,以此来安定项王的心。

在下邑,张良举荐了三位大将。

D.张良城府极深、注意明哲保身。

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张良拒绝了刘邦的“三万户”封赏,请求与萧何等一起改封留地。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答案】7.D8.B9.D10.A11.D

12.

(1)张良多次把《太公兵法》向沛公进言献策,沛公认为非常好,常常采纳上面的计策。

张良对别人讲说这册书,别人都不能领悟。

(2)汉王您的将领唯独韩信可以委任大事,能够独当一面(独自承担一方面的任务)。

如果想舍弃这些地方,就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被攻破了。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句意为:

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

举:

攻取,攻下。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因:

趁机;

接着。

B项,以:

把,拿。

C项,而:

并;

但是。

D项,乃:

于是;

竟,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与上会留”是会于留县,留是地名,不是动词,中间断开,排除AB项;

“臣愿封留足矣”中,“臣”是主语,之前断开,排除AC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初臣从下邳起兵,与皇上相会在留县,这是上天把臣送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偶尔料中,臣愿意获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在日常交往中,自己称名或字,尊称他人称字”错误,应为“字,在日常交往中,自己称名,表示谦卑,上对下、长对幼,一般也称名;

晚辈对长辈、同辈之间,一般称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D项,“……请求与萧何等一起改封留地”错误,改封张良在留地,为留侯。

是与萧何等一起受封,不是封到一个地方。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数,多次、屡次;

善:

形意动,认为……好;

为,介词,向、对;

省,领悟、明白。

“不省”的主语是“他人”。

(2)属,委任、托付;

当:

承担、担任;

捐,前一个是“舍弃、抛弃”,后一个是“捐献、捐送、送给;

“则楚可破也”,被动句,那么楚军就可以被攻破了。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

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

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沛公。

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

张良多次向沛公讲《太公兵法》,沛公非常高兴,常接受他的计策。

张良对别人说,别人都不理解。

张良说:

"

沛公可能是天授之才。

就跟随他,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

项王就答应了。

张良趁机劝汉王说:

“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于是派张良回去。

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

“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

”张良进言说:

“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

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

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

”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

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

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

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第Ⅱ卷(共117分)

四、(2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①。

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②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④。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斛:

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

③喷霜竹:

即吹笛。

④泪落哀筝曲:

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

⑤宝镜:

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

后来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

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

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

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

14.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

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3.C14.①“虎踞龙蟠何处是?

”对统治者不利用有利地形积极抗金的愤怒。

②“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③“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忠心无用、知音难觅、华年易逝的苦闷。

④“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对国势衰退的伤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C项,“寄寓了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分析有误,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与其它景物一起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楚的氛围,并未寄托词人的抱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人感情的把握能力。

译文:

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

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

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

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

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

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

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

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上片“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写出了今不如昔之感,当年的帝都如今满目萧条。

金陵是虎踞龙盘之地,地势极为有利,但统治者不懂利用其抗金,这是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质问。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用谢安典故,借其遭遇写自己的怀才不遇的苦闷。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自己建功扬名是不可能了,只有寄希望于儿辈了,只能在漫长的白日中通过下棋来消磨这难捱的时光,写尽了抑郁不得志之感。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抒情较为复杂,说能照人肺腑的宝镜遗失了,岁月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与我共饮一杯酒?

流露的是忠心无用,年华逝去,知己难寻的悲苦。

最后两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看似写景,实则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之情。

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

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

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