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4921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高考试题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综合运用等知识。

(1)草鱼主要取食水草,浮游动物水溞和轮虫主要取食浮游植物绿藻,鳙鱼主要取食浮游动物水溞和轮虫,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取食草鱼和鳙鱼,食物网见答案所示。

(2)浮游动物水溞和轮虫有共同的食物来源——绿藻,故二者的种间关系应为竞争。

(3)因白瓶内溶氧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速率,而黑瓶内的溶氧量变化反映的是呼吸速率,故测量水层总光合速率=(白瓶的)净光合速率+(黑瓶的)呼吸速率=(B-A)+(A-C)=(B-C)mg·

测量过程中,白瓶意外掉落,即光照强度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减少,进而被还原的C3减少,即C3含量会增加。

(3)水体中不同生物的栖息场所和食物等资源分布在水体不同水层,立体养殖可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合理密养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5.K1K2[2013·

广东卷]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5.A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

鲈鱼捕食土著鱼,能量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故鲈鱼的能量(或数量、产量)增加量少于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

鲈鱼与土著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不是竞争,B项错误;

引入鲈鱼,鱼a、鱼b总量减少,鱼a、鱼b以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浮游植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C、D项均错误。

26.J4K1K2[2013·

江苏卷]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

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

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26.[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解析]本题以稻田养鱼实验研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捕食鱼,其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故①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27.J2K1[2013·

山东卷]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

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填“a”或“b”)链中。

 基因M       基因R

a链:

ATGGTCTCC…//…TAGATCCAT

  ︳︳︳︳︳︳︳︳︳    ︳︳︳︳︳︳︳︳︳

b链:

TACCAGAGG…//…ATCTAGGTA

     ↑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

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

(注: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甲     乙     丙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27.[答案]

(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Ⅱ.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答案二: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

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减数分裂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箭头处碱基C突变为A后,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

正常情况下细胞中有2个R,DNA复制后会有4个R;

根据起始密码子AUG,推出基因R的模板链是a链,转录是自右向左进行的。

(2)F1的基因型为MmHh,F2中纯合体有MMHH1/16、MMhh1/16、mmhh1/16、mmHH1/16,所占比例为1/4;

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16MMHH、2/16MMHh、2/16MmHH、4/16MmHh,分别与mmhh测交后得到的子代及概率为4/16MmHh、2/16Mmhh、2/16mmHh、1/16mmhh,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的比例为4∶1。

(3)如果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为HHhh或不含有该基因,只有一部分细胞为Hh,最可能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缺少一条4号染色体,则减数分裂后得到的配子一部分含有基因H,另一部分不含有该基因,出现HH型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子细胞中。

(4)不同突变体的基因型是不同的,仅考虑控制花颜色的基因,图甲的基因型为Rr,图乙的基因型为RO,图丙的基因型为RO,无法区分三种情况,所以要同时考虑基因M、R;

可选择只含有一条2号染色体表现窄叶白花的植株与该突变体杂交,如下图:

根据图示可知若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基因组成;

若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基因组成;

若子代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基因组成。

或选择只含有一条2号染色体表现窄叶红花植株与该突变体杂交(杂交方式同上)。

若子代宽叶红花∶宽叶白花=3∶1,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基因组成;

若子代全为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基因组成;

若子代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基因组成。

26.J2K1[2013·

山东卷]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田螺数量(只)

15

18

19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将

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26.[答案]

(1)随机取样 16

(2)Ⅰ B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害虫防治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曲线、表格的能力。

(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出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取平均值。

(2)有害生物的密度越低,需要的防治成本越高,但作物价值的最大值是一定的,故曲线Ⅰ表示防治成本,曲线Ⅱ表示作物价值;

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的差值表示收益,B点时二者差值最大,即此时收益最大。

(3)引入田螺、杂草的捕食者——鸭子,通过生物防治,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

鸭子的粪便被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分解产生的无机物作为水稻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

K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J2J3K2[2013·

福建卷]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3.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及群落演替的有关知识。

乔木等容易辨别个体数目的植株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项正确;

恢复退化林地的过程中,植物的物种数目和植物的种群密度都会有所增加,因此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项正确;

由题可知,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低于自然恢复林的植物种数226种,植物丰富度低,C项正确;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是在退化林地上进行的,原有土壤条件保留,原存活植物保留,因此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5.J2J3K2[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5.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能量流动等知识。

鹰以黑线姬鼠为食,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A项正确;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

100÷

2)÷

140=100只/hm2,B项正确;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种类数,种群数量下将,是种群内部的变化,不能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项错误;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都有能量的消耗,所以能量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植物鼠鹰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项正确。

31.J2J3K2[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1.[答案]

(1)生产者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1)草原上鼠的天敌体内的能量来自其捕食的鼠,鼠的能量来自其捕食的生产者,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草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影响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3)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通常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出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后再求出平均值。

(4)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3.K2D2C2[2013·

天津卷]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3.D [解析]本题以生命现象为依托,综合考查了能量流动、细胞分化、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凋亡等相关内容。

生物群落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A项错误;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分裂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量,B项错误;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进一步增大,满足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C项错误;

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以免衰老、病变的细胞在生物体内积累,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项正确。

K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4.K3[2013·

江苏卷]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24.AB [解析]本题通过对小麦秸秆3种不同处理的实验,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土埋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项正确;

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项正确;

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项错误;

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项错误。

K4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圈的稳态32.J3K4[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草丛

34

针叶林

52

12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