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457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区位因素

一般规律

①我国多数城市都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地带;

③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密度

大、规

模大

中低纬度地带

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海运便利、气候条件比内陆地区优越

荒漠干旱地区

过分干旱

小、规

高纬度寒冷地区

过分寒冷

模小

热带雨林地区

过分温热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举例

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人流、物流在此中转

江西赣州

两河流的汇合处

人流、物流在此

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过河口位置

水陆交通方便,人

流、物流集散

伦敦、巴黎、南京、芜湖

河口位置

便于河海联运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

考点二|社会经济与城市区位

城市区位

城市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

资源

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英国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

一直对城市的区位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石油开采和加工相关的城市:

英国的阿伯丁、美国的休斯敦、我国的大庆、克拉玛依和玉门

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鞍山、包头、攀枝花

交通

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

石家庄、株洲

政治

以政治为中心而新建的城市: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自古到今,都是影响城市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军事

嘉峪关

历史上对城市的区位产生巨大的影响

宗教

麦加、麦地那、拉萨、梵蒂冈、耶路撒冷

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旅游

意大利的威尼斯、我国的三亚、黄山、泰安、桂林

对城市的区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增强

科技

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

考点三|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考点四|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考点五|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功能

分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表现

特征

地价高,是城市核心区。

CBD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有明显分异

人口活动有明显的时间性,尤其是上下班时间更为明显,以致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形成较为明显的早晚高峰

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建筑质量上出现分化

不断向城市的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

占地面积大,成片分布

集聚成片状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中间,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城市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河流下游或下风向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考点六|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2.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3.高级中心地门槛高,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

低级中心地门槛低,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数目多。

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考点七|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1.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高压使城市化获取持续推进的动力。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考点八|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水平较高,但速度减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目前水平较低,但速度较快,许多国家出现城市化不合理的现象。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18世

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

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人口

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化表

现及原因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项目

现阶段中国城市

化的特点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速度

速度快,并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人口流动

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

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考点九|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城市是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

高强度和持续的经济社会活动,不但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3)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4)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城市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城市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2)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

(3)改变了地区景观。

(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5)影响和改变着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考点十|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光污染;

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交通事故频繁;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

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内城经济衰退

解决措施:

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

章末限时集训(第六章)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交通

C.资源D.政策

2.今后,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

A.沿河流B.沿交通干道

C.沿湖泊D.靠近批发市场

1.A 2.B [第1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示城市分布于河流交汇处,故反映该城市形成时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流。

第2题,随着图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空间发展逐渐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

]

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城市郊区建设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郊区

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

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

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4.网购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大幅增加 ②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规模显著扩大 ③大型购物中心部分门店功能转向展示或出现空置 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3.B 4.D [第3题,Ⅰ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其服务范围不只是甲城市郊区,借助于城市快速干道可扩大到市区;

Ⅱ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其服务范围不只是甲城市,借助于高速公路还可以扩展到邻近地区;

由上述可知,销售高档商品的Ⅱ购物中心的服务范围大于销售普通商品的I购物中心;

两个购物中心相隔不远,且销售的商品档次不同,又有城市快速干道相连,因而它们的服务范围会发生重叠。

故选B。

第4题,网购不可避免地对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其营业额增速放缓或下降,其数量不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规模不会显著扩大,部分门店出现空置或功能转向,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会下降。

故选D。

(2017·

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5~6题。

5.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

6.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5.D 6.B [第5题,合理的城市布局中,铁路是不宜穿过城区的。

该城市中有铁路穿过,最可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第4题,从a到b之间,中间经过三次商业区,商业区地价较高,其中中间的商业区规模最大,且在长江沿岸附近,地价最高。

经过铁路的地段,噪音较大,环境较差,地价较低。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其功能区分布较合理。

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A.aB.b

C.cD.d

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由西向东流

B.主导风向为北风,河流由西向东流

C.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由东向西流

D.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河流由东向西流

7.C 8.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位于市中心,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为商业区。

第8题,钢铁厂对大气和水均有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的下游。

从图中看出,钢铁厂位于城市的西部,则城市应吹偏东风;

西部为河流下游,则河流应大致自东向西流。

故D项正确。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右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囤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完成9~10题。

9.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

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10.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

A.中原城市群

B.长株潭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群

9.B 10.D [第9题,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依据区域城市分布特征,进行城市功能分工,引导区域内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区域城镇协调发展。

第10题,本题考查城市群的基本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数量多,城市功能齐全,最符合该理想模式。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个小时。

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京城瞬间变成“水城”。

据此回答11~13题。

11.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大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下图表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序号和地表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土地②混凝土方砖③新沥青路面④草地

B.①草地②土地③混凝土方砖④新沥青路面

C.①新沥青路面②混凝土方砖③草地④土地

D.①混凝土方砖②草地③土地④新沥青路面

12.很多时候,城市比周边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称为“雨岛效应”。

下列关于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 ②气温高,多上升气流 ③车流量大,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 ④多高层建筑,气流移动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暴雨过后,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北京市采取的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②进一步普及防汛减灾知识 ③加强各抢险救灾部门的协调 ④完善防汛指挥的运行机制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B 12.D 13.D [第11题,由题干可知,降雨损失量越大的地面,其吸收和渗透地表水能力越强。

由选项中地表物质可知,降雨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土地、混凝土方砖、新沥青路面。

选B。

第12题,降雨强度大是因为城市中心气温高,多上升气流,并非因为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

降水持续时间长是因为多高层建筑,气流移动慢。

车流量大、尾气排放量大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但对降雨影响不大。

选D。

第13题,暴雨过后,有关部门反思,北京市应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标准不高;

防汛指挥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

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有待提高;

各抢险救灾部门的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必须采取相应弥补措施。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读我国首都经济圈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和天津滨海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分)

(1)一般情况下,中心地等级越高,其功能和服务范围越________(填“大”或“小”),图中城市共划分为________个等级,最高一级城市是____________。

(2)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只占整个国家的10%。

试分析我国首都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原因。

(3)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各功能区中,滨海物流区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中心商务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对于中新生态城的建设,你有何建议?

【解析】 第

(1)题,一般情况下,中心地等级越高,其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划分的等级数可根据图中城市的图例确定。

(2)题,分析我国首都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原因可从北京的职能、城市规模和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第(3)题,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交通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中心商务区分布的主要特点可从区域的位置和交通通达度等方面分析。

第(4)题,中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其建设可从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大 4 北京

(2)北京的城市职能以政治、文化职能为主,水资源、能源不足,经济的辐射效应相对较小。

(3)地处河流下游、铁路沿线和沿海港口附近,交通便捷,便于货物的集散 地处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迅速,货物集散量大 位于滨海新区的中心 交通干线的交会处

(4)强调以人为本,低碳理念,提高绿化率,控制并治理污染,以营造秀美的城市景观为目标,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15.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地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年)

降水

量(%)

蒸发

地表径

流(%)

地下径

1960

100

40

12

48

2012

27

41

32

【解析】 第

(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

(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第(3)题,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

【答案】 

(1)A>

B>

C。

判断依据: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

理由:

①靠近文化区;

②地势较高;

③邻近森林公园,处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优美;

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⑤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

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

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学考章末检测(第六章)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1.D 2.D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

第2题,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

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水路交通便利,故选项D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构成示意图。

3.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产生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原因B.经济原因

C.行政原因D.社会原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景观全面取代了乡村景观

B.商业用地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

C.工业生产规模减小、产值下降

D.住宅用地呈现向郊区扩大趋势

3.B 4.D [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商业和住宅用地增加,工业、农业用地减少,说明城市人口增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加大,而工业、农业付租能力较低,逐渐向城市外缘移动,因此产生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故B项正确。

第4题,由图可知,住宅用地比重加大,农业用地比重减小,说明住宅用地占用了部分农业用地,而农业用地分布在城市外围,故住宅用地向郊区扩大,D项正确。

城市景观没有全面取代乡村景观;

从图中无法推知商业用地是否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

工业用地减少,但工业生产规模不一定减小,产值不一定降低。

(2015·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

下图为1994~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图。

读图,回答5~6题。

5.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6.根据材料信息推断,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5.D 6.C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城市化速率在2002年达到最大,人口城市化速率在2003年达到最大,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选项D正确。

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城市化速率大于人口城市化速率,所以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不断下降,选项C正确。

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B.c    D.d

8.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7.D 8.B [第7题,一般地,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

图中显示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可能是省政府驻地,等级最高。

第8题,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下图为2011年浙江省各地市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