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428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

1.核电装备

攻克核岛及常规岛主设备设计、验证、制造及乏燃料处里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海洋核动力平台及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四代堆型的核电关键承压装备系统,核主泵、二级泵关联系统过流部件,乏燃料后处理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

2.风电装备

开展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超大型叶片气动及结构设计、模块化永磁发电机设计、中压全功率变流器、载荷及振动控制、风力发电机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整机、关键部件、控制系统及储能设备研发制造能力。

3.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

开展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配套设备的绝缘结构、磁场分布、抗短路能力、高电压大电流开断能力、气体绝缘管道输电、在线监测与诊断、优化分析及调配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一批高压变电、集中储能、柔性输送等电力设备,支撑智能电网示范运行应用。

4.燃气轮机

开展燃气轮机热端核心部件制造特种工艺、大型零件精密加工、总装和调试等共性技术研究,突破先进燃气轮机高温部件高温高强超级合金材料研制、高压比大流量压气机设计制造、燃烧室设计制造、高温透平叶片冷却等关键技术,开发出自主燃机产品并开展示范运行。

(三)交通装备

重点聚焦通用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发展。

1.通用航空装备

开展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的制备及制造工艺研发,攻克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及加工、航空用钛合金丝材及其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出干支线飞机大型结构件加工制造、柔性安装及智能检测装备,电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装备。

2.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开展无人船技术、新材料与船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船型优化节能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实现船舶的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发展。

开展自升式及半潜式钻井平台、单点系泊系统、海洋油气资源开采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提升装备国产化率。

3.轨道交通装备

开展车体、枕梁等结构件轻量化铝合金材料成型工艺及转向架、接触线、磁悬浮列车托臂等部件关键材料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产品核心工艺及材料难题,并实现示范应用。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开展智能驾驶系统、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材料、轻量化汽车铝合金及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及制备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开发出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并开展示范应用。

(四)新材料

王旭,电话:

23983430)

重点聚焦高端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创新链发展。

1.高端钢铁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轴承钢等基础零部件用钢铁材料,大线能量焊接钢、高强及甚高强钢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钢铁材料,高速重载高强度钢轨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大尺寸汽车用差厚板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四代快堆结构用钢等能源装备用钢铁材料。

2.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

重点支持干、支线客机用高强铝合金型材,高速轨道列车、城市轨道列车用高强铝合金构件,新能源汽车、特种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及泡沫铝板交通装备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3.精细化学品

重点支持高性能润滑油品及添加剂、新型绿色靶向农药及中间体、高性能颜(染)料及粉体、高纯特种气体等电子化学品、重防腐涂料等高性能涂料。

4.化工新材料

重点支持高阻隔、多功能薄膜材料,沥青基碳材料及其下游产品,大尺寸复合密封材料及装置,功能型树脂材料,多孔碳化硅等高性能陶瓷材料。

5.功能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重点支持新一代高温合金及其制品、高强高模碳纤维材料、新型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及高分子材料、宏量可控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非晶态材料及其制品等。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

严欣欣,电话:

23983468)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元器件、新型应用电子、高端软件和服务、网络与通信技术创新链发展。

1.人工智能

开展在线学习模型、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研究;

研发新一代机器视觉、智能语音及翻译、智能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

开展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开发。

2.集成电路

2.1高端元器件与专用芯片。

开展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光电子器件及集成、芯片结构优化设计、高密度三维(3D)封装、集成电路可靠性验证等技术研究,研发IGBT、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新型发光器件、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等新型元器件,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网络通信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等专用芯片。

2.2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

研发12英寸及以上匀胶显影机、刻蚀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设备、原子层薄膜沉积(ALD)设备、全自动装片机、全自动引线键合机、芯片绑定机、半导体晶圆多线切割机等设备;

匀气盘、反应腔、罗茨干泵等集成电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表面处理全工艺;

洁净(真空)机械手控制系统、生产线物料传输系统等;

SOI硅片和外延片、高纯特种气体、光刻胶、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信息化学品等关键材料。

3.新型应用电子

3.1新型显示。

开展全彩化柔性化电子纸、长寿命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无边界全景立体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光电显示器件、激光投影电视、智能数字电视、全景立体影院等产品。

3.2智能终端。

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等领域,开展智能终端设计、北斗导航集成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移动终端核心配件、车载智能终端、北斗导航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网络化高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智能仪器仪表等产品。

4.高端软件及服务

开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平台和网络环境下的基础与支撑软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

开发面向工业装备、汽车电子、智能终端、数字医疗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

开发特种专用数控软件、工业系统容错软件、优化控制软件,以及产品协同优化设计、大型工业仿真模拟等工业软件。

5.网络与通信技术

5.1现代通讯技术。

开展5G通讯、高速光传输,以及多网融合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光通信用高速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光模块、特种光纤光缆、ICT融合通信系统等产品。

5.2下一代互联网。

加强IPv6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网络过渡、网络安全、新型路由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安全设备与系统等核心设备系统研发。

5.3.工业物联网。

开展多传感融合感知、无线传感节点设计、高速高可靠工业无线网络接入、开放物联网系统架构,以及边缘计算模型、体系结构及计算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等产品。

5.4网络安全。

开展密码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动态网络主动防御、云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端防火墙、集成安全网关、动态网络主动防御设备、新型应用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软件、安全云平台等产品。

(六)种植业

石新辉,电话:

23983401)

重点开展玉米、水稻、花生、大豆、蔬菜、林果等优势特色农业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升级改造现代化装配式日光温室,集成示范设施果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开展果树矮化栽培、树形与架式结构构建、水肥一体化等主要果树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开展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及木屑替代料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开展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为靶标的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研究,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轻简化防控技术体系。

(七)畜牧业

以牛、羊、猪、鸡等为重点,开展优势畜禽品种选育、规模化健康养殖研究;

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柞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

开展草牧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发研制绿色安全新型饲料、新型畜禽治疗性药物。

(八)渔业

重点开展扇贝、海参、海蜇与河蟹、鲤、鲶等水产主导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技术研究;

海淡水多元生态养殖、多营养级复合养殖、集约化养殖等水产健康养殖与主要疫病预警防控技术研究;

近岸海域典型生境条件下的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护技术研究;

生态关键种放流修复、大型海藻(草)场构建、人工鱼礁(产卵礁)构建等研究与示范。

(九)林业

重点开展退化次生林关键种生态修复等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培育技术研究;

森林生态顶级群落的人工诱导和森林生态系统定向诱导培育等辽西丘陵区水土保持林树种配置及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农业资源与环境

重点开展工程、机械、节水、培肥、水土流失防控及生物技术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及示范;

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与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农业生产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十一)农产品深加工

重点攻克传统海洋食品产业升级、方便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制造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

开展鲢、鲤、鲫等贮藏保鲜、流通及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研发特需新型及功能乳制品;

开展苹果、南果梨、小浆果等特色果品深加工技术研究;

开展果蔬、食用菌采后贮运保鲜及玉米等粮食去库存关键技术研究。

(十二)现代多功能、智能化农机装备

重点开展适应保护性耕作大中型马力拖拉机等复合式田间作业机械装备研制;

水稻工厂化育苗超高速播种技术及装备研究;

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秸秆打捆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

小型化、智能化坡地水果生产替代人工作业采摘收获装备研制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园艺技术与精准装备技术,重点开发智能化控制的设施农业精确施药与施肥、节水灌溉等生产作业机械装备技术,精确定位、智能化产品采摘设备引进与开发技术等。

(十三)资源环境领域

袁贞伟,电话:

23983676)

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

重点开展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非电工业烟气污染物高效控制、污染物脱除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及其集成工艺、成套装备与催化剂研发。

研发垃圾焚烧烟气、移动源尾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净化处置技术及装备。

2.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

针对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修复、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厂提标改造,以及工业及畜禽养殖、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高浓度难降解污水治理,重点开展厌氧氨氧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先进膜处理技术、污水高值物质回收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稳定化技术、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技术等研究,研制低成本高标准、低能耗高效率污水处理装备,燃煤电厂、煤化工等行业高盐废水的零排放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深度脱氮除磷与安全高效消毒技术装备,低能耗污泥脱水装备,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的村镇小型污水处理装备等。

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装备

针对农田、工业用地、矿区等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检测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发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及修复药剂,土壤生物修复、热脱附、化学淋洗、氧化还原、重金属电动分离等技术装备,建立集“监测-预警-防控-修复”于一体的成套技术体系,形成土壤污染分类防治综合技术方案。

突破高效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控与修复技术,研发高效实用地下水原位修复材料与装备。

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

以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方向,在尾矿、赤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工业固废领域,开展固废源头减量、有价组分深度提取、污染协同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研发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技术装备,开发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

开展生物质废物分质预处理、高参数焚烧发电、高品质燃气利用、过程污染物控制等关键技术和成套化装备研发,提高工艺装备稳定性,防止二次污染。

研发废旧消费品清洁再生利用、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和增值化利用技术装备,提升医疗废物、放射性废物、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水平。

5.智慧环保技术与产品

推动环境治理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卫星遥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提升污染治理工艺自动化、设施运营管理智能化技术水平。

开展土壤、大气、水、危废等环境监测预警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技术研究,研发高端环境监测仪器、网格化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数据分析与服务产品,推进环境大数据建设。

6.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开展海洋、湿地、河流、草原、废弃矿山、农村等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突破一批生态监测、质量评估、系统恢复与安全保障、承载力预警与调控等关键技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体系和能力,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工程,提升区域重大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水平。

(十四)海洋领域

23983676)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开展深海、远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高值化产品研发;

构建环境友好型海水绿色养殖新模式。

2.海洋能源勘探与开发

开展海洋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在沿海城市和海岛开展应用示范。

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围绕我省重大海洋安全需求,研发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仪器系统,开发集监测与预警为一体的近海海洋监测技术体系,为实现海洋环境的早期预警、动态保障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十五)公共安全领域

1.生产安全

开展矿山重大事故和地质灾害防控治理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实用安全和综合应急技术装备。

2.防灾减灾

开展重大灾害风险监测、预告、预警、防控关键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研究。

3.社会安全

开展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控和评价体系技术研究,开展公安交通系统大数据信息技术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刑事技术和生物安全综合应用技术平台,开展针对特定目标的深度检查、现场勘验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展火灾防控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施的研究。

(十六)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领域

1.城镇功能提升和城市发展

开展城镇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镇生态修复、市政管网结构优化布局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智慧住区、社区和园区建设,为建设绿色、智慧、创新、人文、紧凑型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2.绿色建筑

开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建筑新型高效供暖解决方案研究,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全过程研发应用。

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建造和检测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和通用化、标准化、模数化部品部件研究开发。

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及大型公共建筑物安全检测、检测技术研究。

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和装配式装修集成技术研究。

耐久性好、本质安全、轻质高强的绿色建材研发。

3.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

开展文化遗产认知、监测、保护、利用、传承等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撑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支撑馆藏文物、重要遗产地、墓葬、壁画等的保护,支撑智慧博物馆建设,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开展文化设施空间与服务技术研发应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开放共享。

开展竞技体育和体育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

(十七)生物医药

刘峰,电话:

23983402)

重点聚焦前沿共性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先进生物医用材料,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生命健康,加快引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提高生物技术原创水平。

1.化学药研发

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多发性疾病的临床用药需求,开展手性合成、酶催化、结晶控制、高端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加强对传统药物的新剂型改进、二次开发和新型药用辅料研制。

2.生物技术药

开展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培养、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纯化、蛋白质改构和修饰、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人体微生物组解析及调控、抗体偶联、疫苗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重大疫苗、抗体研制、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体微生物组解析及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一批创新医药生物制品。

3.现代中药

开展辽宁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现代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与辨识、中药质量评价与安全控制、中药制剂多组分定量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新药产品,对疗效确切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中成药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研究。

4.生物医用材料

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方向,重点布局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产品、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战略性产品,提升医用级基础原材料的标准

5.生命科学仪器

重点开发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新一代植介入器械,新型体外诊断产品开展动态成像和智能造影、手术精准定位与导航、介入球囊导管加工与系统集成、植介入材料覆药、高灵敏高通量生物检测诊断、生物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新型质谱仪、细胞成像仪、流式细胞仪等装备,加快与新仪器相配套的应用检验检测试剂的研发。

(十八)卫生健康领域

重点聚焦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问题,加快慢病筛查、智慧医疗、主动健康等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和临床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加强疾病临床医学诊疗指南规范的制定,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在健康辽宁建设中的贡献。

1.前沿技术创新

加强推进组学新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大数据、再生医学、3D生物打印技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结构生物学、新型检测与成像技术等生命科学前沿关键技术突破。

2.重大疾病防控研究

围绕重大慢病、常见多发病、重要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突出解决疾病防控能力的科技瓶颈问题,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一批先进诊疗技术和基层适宜技术,制定一批诊疗技术规范,推动医疗新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3.健康风险因素控制研究

重点针对健康促进、职业病防治、环境与健康等方面开展新技术研发,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制定和优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高健康水平。

4.中医现代化研究

从理论传承与创新、健康服务、中医防治重大疾病研究、中医标准化等方面,研发一批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和技术体系。

5.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研究

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老年人和残障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加强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危险因素、预防筛查、健康评估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

(十九)食品安全

关楠楠,电话:

23983452)

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因子非定向筛查、快速检测核心试剂高效筛选、风险因子体外替代毒性监测、全生命周期安全控制原理和工艺、食源性疾病归因与疾病负担评价等技术研究。

(二十)实验动物

开展实验动物新资源与新品种培育研究、动物实验新技术与新设备研究、实验动物福利、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人源化和复杂疾病动物模型创制与应用,加快实验动物科技服务平台和模型资源平台创建与应用。

二、有关要求

(一)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原则上要求企业上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研发经费一般为200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的项目,须面向省内重点产业和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与省内相关企业开展合作,项目研发经费一般不低于30万元。

(二)项目申报人一般应为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学风严谨,没有学术不端等失信行为。

(三)指导计划由审定推荐单位负责审定和推荐拟立项项目。

原则上,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省属以上高等院校、中省直科研机构(含中央转制院所)为项目审定推荐单位。

其它未列示的一并由地方科技局负责审定推荐。

(四)项目审定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委托具有项目评审能力的第三方机构或自行组织专家评审会的方式完成项目评审,拟定推荐备案立项项目。

凡报送省科技厅的项目必须履行单位公示程序。

(五)项目审定推荐单位将推荐项目汇总表和资金配置承诺及相关附件正式行文报送至省科技厅,同时在申报系统中完成必要操作。

(六)省科技厅主管处室负责对审定推荐单位文件进行受理,按照要求,相关业务处室对推荐备案项目进行核查,履行程序后予以备案确认,科技厅下达指导项目计划。

附件:

关于报送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推荐

项目的函(样本)

附件

关于报送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推荐项目的函(样本)

省科技厅:

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xxxxx单位名称)对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进行了组织申报和遴选,经专家(评审或评议选择一项)和公示,现将符合条件的xx个指导计划项目(全额资助研究资金共xx万元)及相关附件报送你厅,请予备案。

1.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拟立项项目及

承诺资金配置情况表

2.(xxxxx单位)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