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4202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中国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中国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也在快速发展,为促进流通业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流通业以会计电算化为起点,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营销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由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向购销网络化发展,开展BtoB和BtoC业务的流通企业快速增加,物流成本不断降低,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的网民已达到11100万人,年增长1700万人,增长率为18.1%,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6800亿元。

各省市尤其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如北京市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在887亿元以上,比2004年增长33%,天津市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次数为3716万笔,交易额达到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一)流通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流通行业对信息化技术和装备设施的应用逐步加强,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正成为流通企业技改研发的最主要方向。

从全国范围来看,流通行业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到“十五”期末,销售时点系统(POS)、条形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先进适用技术在流通领域已经推广开来。

以上海市为例,截至2005年末,全市9264家连锁商业网点(其中,连锁超市门店2315家,便利店3894家)全部实现上述四种技术的应用。

吉林省大中型零售企业中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POS、MIS、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

宁波市54家连锁经营企业全部建立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分销管理(DRP)系统,大型流通企业MIS普及率接近100%,实现单品管理的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同时,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无线射频识别(RFID)、二维条码等前沿技术正在大中型流通企业中逐步推广。

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物料跟踪、运载工具、货架识别等非接触性数据采集和交换场合的应用将为零售技术发展带来变革性飞跃;

电子订货系统(E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促进物流配送的技术进步。

2.流通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增强核心竞争力。

流通企业以信息技术再造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了以上海百联集团,北京物美集团、国美集团、山东三联集团、青岛利群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流通企业。

信息技术对竞争力的增强源于对流通效率的全面提高:

一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商品进销存信息,对了解和研究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商品积压,使库存商品适销率明显提高。

二是企业对内部商品销售动态、品种结构、库存现状,及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实绩,每时每刻提取准确信息,并进行随机检查监督,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改善了企业对供应商的信息资料管理,为获取商品信息,商品价格动态、市场变化趋势提供了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资料。

四是准确高效地前台POS系统,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商业劳动生产率。

五是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应付款管理模块进行付款申请、明细付款,为商场提供准确合理的应付款决策意见,使商品购进资金能够合理调配,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率。

(二)网上销售和电子交易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上交易在中国商品流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传统流通企业积极开展网上销售。

在行业信息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流通企业基于网络进行的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等各类经营活动不断增加。

以北京市为例,批发零售业开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已超过6万家,占批发零售业企业总数的82%,其中批发业2.8万家,零售业3.2万家。

2005年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3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1%,其中,批发业网上销售额所占比重为88%,电子商务发展要快于零售业。

同时,企业对企业(政府)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在批发零售业网上销售额中,BtoB(G)的销售额占网上总销售额的84.6%。

2.新型商业网站增长迅速。

近几年,在网上直接开展销售业务的新型商业网站发展十分迅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这类商业网站已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1.4%,与2003年的8.2%相比,增加了近3个百分点,在网站类型排名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企业网站和个人网站。

随着新型商业网站的蓬勃发展,我国消费类电子商务市场涌现出一些知名度高、实力强、运作较为规范的网站,如:

卓越网、当当网、贝塔斯曼在线等以提供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购物网站,eBay易趣、淘宝网等以开展个人网上交易为主要业务的大型购物网站,中国票务在线、携程旅行网等以票务和旅游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站。

3.各类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

社区服务网站、网上交易会、行业服务网站等由政府建设或支持建设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涌现出来,并逐渐显现出特色和优势,在中国商品流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在线服务网站是一种可以覆盖社区所在区域的统一的网络服务体系。

它利用特许加盟、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集中整合各类中小型企业、便利店等多种社会服务资源,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运作,既能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又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厦门市“社区在线”等社区服务网站在方便百姓生活、扩大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正在成为优化社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渠道。

又如,北京商业服务网拥有26277家商业门店的基础信息,已成为全面展示北京商业流通业的窗口和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平台。

由福建省经贸委部门联合主办的“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参展企业达4916家,产品31464多种,发布招商项目4347个,平均每天点击率达到20万次。

(三)网民积极参与网上购物消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的快速增加,中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群体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持续增加。

根据《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统计结果,2005年,我国互联网网上购物用户数量达到2200万,比2004年增加了600万。

网民网上消费总额135.05亿元,比2004年增长280%,消费类电子商务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网民参与网上购物的比例显著提高。

据CNNIC关于“网民上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到24.5%,与2004年的0.1%相比,增幅明显;

参与网上金融(包括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的网民比例也大幅增加,从2004年的1.2%增加到2005年的14.1%。

同时,随着消费类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新的网上商务模式蓬勃发展,如:

网上销售(含网上推广、网上拍卖),短信、彩信服务,网上预订(酒店、票务、挂号等)等,参与这些活动的网民比例分别达到9.9%、9.5%和4.6%。

2.网民参与网上购物的程度更加深入。

网民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电子商务的频率有了很大提高。

以网上购物为例,据CNNIC的有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有购买经验的网民其购买频率相当高,每月超过一次的约为50%。

2005年下半年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平均购物次数为8.4次,其中,需要实物配送的异地购物参与者达到67.1%。

3.网上销售的商品门类更加丰富。

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中,纸质出版物(图书、报纸、杂志等)和音像制品(包括CD、DVD等)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从2004年的48.1%和36.7%下降到2005年的47.2%和34.4%。

而电脑、电脑配件(如内存、硬盘)及电脑周边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从2004年的28.5%上升到2005年的29.7%。

日常生活所需商品的交易量虽然还较小,但所占比例都有所提高,其中,服装所占比例为21.9%(2004年为15.8%),手机为18.2%(2004年为14.5%),生活、家居用品及服务为17.8%(2004年为15.7%)。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交易方式,电子商务交易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由于交易主体、制度、环境、技术等因素还不完善,中国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网民在中国人口中仅占到总数的8.5%,网络购物者的数量远远低于传统购买者数量;

消费类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滞后,2005年中国B2C购物交易额为56亿元,还不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6800亿元的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区域、城乡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相对较为落后;

国内市场缺乏具有相当规模和专业程度的网上购物企业,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经营方式相结合的网上销售模式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交易的配送支撑体系仍不健全,电子商务配送服务领域还缺乏全国性、专业化、系统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不健全,恶性消费和网上欺诈现象比较突出。

三、下一步推进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考虑

目前,虽然中国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从起步期步入成长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看,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明确指出,要“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流通业传统作业方式的力度,采用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鼓励各类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也提出,“落实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商务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个重要文件,采取符合流通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促进措施。

下面,我就如何发展商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推进流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谈几点看法:

(一)推进各流通行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依据流通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研究制定涵盖各具体行业的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协调推进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

引导和扶持流通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技术与管理水平,促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确定一批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高。

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普及,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中小流通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技术改造升级。

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降低流通企业进入网络销售市场的风险,使互联网上的商品供应更丰富,为购物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

(二)培育电子商务消费群体。

一方面,我国网民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已经从2004年的7.2%增长为2005年的8.5%,但同时仍有超过90%的人口没有上网。

另一方面,2005年末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为43:

57,占人口总数57%的县及县以下地区的网上购物参与水平还比较低,我国需要促进乡村互联网络和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消费群体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但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和乡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却非常低,消费类电子商务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巩固和扩大城市电子商务消费群体,大力培育乡村电子商务消费群体。

(三)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支撑体系。

鼓励流通企业面向电子商务开展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响应能力和配送效率,为开展企业电子商务提供高效顺畅的配送支撑体系,提高交易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鼓励为电子商务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提高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支持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制定和完善物流作业的基础标准、设施装备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提高物流作业与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推动中小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建立公共的配送服务平台,推动中小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有效的配送网络体系。

(四)完善网上购物相关立法工作。

目前,除《电子签名法》以外,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商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比如网络购物行业规则、网上支付的权责规范等。

作为在经济发展中起宏观引导作用的政府,在电子商务问题上应该提出明确的制度规范。

组织制定与网上交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打击网络商业犯罪的力度。

建立加密、解密的制度规范,加强网络个人资料隐私权保护,使交易参与者行为约束和权益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健全社会化诚信促进体制。

在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交易行为缺乏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情况下,要在商品流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速培育市场,创造比较成熟和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诚信机制,把政府监督、百姓监督、商业自律结合起来。

通过第三方的交易信用担保机构,对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商家、物流各方进行信用记录,公布进行商业欺诈、恶性消费的企业和个人,并列入“黑名单”,有效促进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