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399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文档格式.docx

规模及特征

环评阶段敏感目标、规模及特征

与工程关系

及特性

影响源和时段

保护要求

施工阶段敏感保护

目标

变化

情况

生态环境

树高22m,胸径220cm,估计有1400年树龄。

千年银杏树

距离风电工程进场道路150m左右,高于进场道路,经纬度位置为N28°

10'

26.7882″,E111°

17'

58.2892"

,海拔高度为1020m。

/

正常施工对其无影响

千年银杏树高于进场道路,位于进场道路路面高程以上,改造道路左侧约150m,不会对银杏树产生影响。

与环评一致

白颈长尾雉;

鸢、赤腹鹰、松雀鹰、苍鹰、燕隼、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勺鸡、草鸮、斑头鸺鹠、领鸺鹠、领角鸮、短耳鸮、穿山甲、小灵猫

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5种

分布分散

施工活动干扰

禁止施工人员捕猎,控制施工活动范围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动物,动物在工程施工区域活动,分散分布

工程总用地面积60.865万m2,其中永久性征地面积为3.997万m2,临时性用地面积56.868万m2,均占用灌草、林地和荒地

水土保持

工程征地面积占用工程总占地面积的6.57%

工程永久占地、施工期的工程占地、道路开挖。

采用先进运输设备(液压举升车)尽量减少占地,优化道路施工方法、实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绿化措施,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5%,造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拦渣率95%,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覆盖率27%。

风电场用地范围内

水环境

山间溪流,水质目标为I类水体

锡溪

锡溪距本项目最近位置位于已有进场道路东侧约100m

施工废污水

施工废污水零排放;

做好水土保持

锡溪位于进场道路东侧约100m

早溪支流

早溪支流距本项目最近位置位于20#、21#风机北侧约80m

早溪支流距位于20#、21#风机北侧约80m

大气及声环境

约100户,

1~3层砖木结构平房

森林公园管理处及周边民宅

场外进场改造道路两侧,距离道路5~100m

机械设备运行和车辆运输废气;

机械设备运行和车辆运输噪声

洒水降尘,减少粉尘和扬尘的产生,尽量维持空气质量现状;

禁止夜间施工,尽量维持声环境质量

进场道路森林公园管理处及道路两侧居民

约10户,

长基坪生态度假村

进场改造道路两侧,距离场内道路10~50m

场内道路度假村两侧居民点

约6户,

1~2层砖木结构平房

长湾里居民点

进场改造道路右侧,距离场内道路10~50m

场内道路右侧长湾里居民点

约5户,

十里坪居民点

进场改造道路右侧,距离场内道路5~50m

进场道路右侧十里坪居民点

3层砖木结构楼房

大熊山宾馆

位于升压站北面约400m

升压站北侧400m处大熊山宾馆

寺庙

大熊寺

进场改造道路左侧50m

社会环境

风电场对外交通道路

县道X051

风电场南侧

施工车辆运输

维护道路及沿线电力、通讯线路、截排水沟基础设施不受损坏

本项目变更情况说明如下:

(1)大熊山风电场工程升压站位置未发生变化,项目风机机位中13台风机的机位偏移距离小于250m,属于在原选定位置的微调;

有3台风机变动较大,已不在原有机座位置,选址变化较大的风机数量占总风机量的12%(比例小于30%),因此,不属于重大变动项目。

(2)大熊山风电场工程环评中拟建场内新建一条公路19.6km,改造道路长度约为35.9km。

实际施工中改造道路长度43.7km,场内新建道路19.6km。

实际施工中新建道路未增加,场内、场外改造道路约增加7.8km。

环评设计阶段考虑为直线拉通但未考虑高差、坡度的问题,同时需要拓宽改造原有林场道路,施工阶段针对实际地形、高程按照车辆安全运输要求优化了道路的设计,新建道路未增加,场外改建道路增加7.8km,增加的道路长度占总长度的14%(比例小于30%),因此,不属于重大变动项目。

(3)新化县大熊山风电场工程部分风机位置进行调整后,项目风机位置调整后所在范围内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动前所处区域的环境现状基本一致,属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不涉及新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大熊山风电场位于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但不涉及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内,风电设备的运行也不会对生态保护区的生物种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不属于重大变动项目。

(4)新化县大熊山风电场工程部分风机位置进行调整(仅在大熊山风电场西北侧增加1~2#风机,并取消设计中XE20~21风机),新增风机300m范围内无居民,因此,调整后不新增大气与声环境敏感点,且位于建设方与政府签订的原风电场拐点范围以内。

综上,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建设范围、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未发生重大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项目,且变动前后场区环境相似、影响相似,变动前后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三、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根据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新化大熊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中提到的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及娄底市环境保护局有关本项目的相关意见及落实情况如下:

表1省、市环保部门意见落实情况

序号

省、市环保局意见

落实情况

备注

1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责令建设单位立即整改,在2014年6月底前对照环评文件和批复要求逐项整改到位。

项目建设前期开挖,弃渣对生态破坏严重,接到整改通知后按照环评文件落实

前期生态恢复工作效果不明显,现正进行第二次绿化恢复施工,植被正在恢复

2

你单位尽快确定环境监理公司,开展项目建设期环境监理工作。

落实

2014年7月委托环境监理单位,已落实

3

已投入运行的风电机组应停止试运行,整改完成后经娄底市环保局验收合格,报我厅备案后方可恢复试运行

未落实

整改期间,建设单位有设备维护开机试运行情况

4

一期整改未完成前,我厅暂不受理二期工程环评审批申请。

-

5

娄底市环境保护局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渣场建设不规范、弃土弃渣随意堆放、剥离的表土未按规定堆放、进场道路擅自拓宽等问题,建设地点植被大面积受损,许多名木未按规定移栽,水土流失和生态严重破坏,施工现场存在塌方现象,雨季时可能会引发泥石流。

接到整改通知后至目前已进行二次生态恢复措施

2014年及2017年建设单位先后两次组织了植被恢复方案及施工,植被正在恢复

6

一期工程必须立即整改,在今年六月底之前,按照环评文件和环评批复的要求逐条落实到位。

已整改,落实

目前绿化植被正在恢复

7

建设单位应尽快与有资质的环境监理公司签订环境监理合同,并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环境监理报告是批准项目试运行的重要依据;

在环境监理公司进驻前,一期工程必须暂停施工,未经环保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施工

已落实

8

娄底市环保局、新化县环保局要定期对一期工程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每月现场检查不少于一次

9

已投入试运行的机组立即停止试运行,经正式申请,由娄底市环保局审核同意后,方可投入试运行

环境监理巡查期间建设单位有设备维护开机试运行情况

10

一期工程未完成整改前,省环保厅暂不受理二期工程的环评文件审批申请

11

新化县大熊山风力发电公司必须明确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并定期向环保部门汇报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12

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理单位,迅速开展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2014年7月委托环境监理单位

13

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内容和时间节点,并报省、市、县环保部门

基本落实

委托有关单位编制《新化大熊山风电场生态恢复方案设计》及《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

根据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新化大熊山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新化大熊山风电场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项目环评及批复中有关本项目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下:

表2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要求的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是否满足要求

施工期

大气污染物

1、对施工区道路进行管理、养护、定时进行洒水,使路面保持平坦、无损、清洁,处于良好运行状况

2、运输车辆应加盖防尘布,原料和成品运输实行口对口密闭传递。

3、对回填土、废弃物和临时堆料应在指定的堆放点规范堆存,场地周围采取围挡措施,防止大风引起的扬尘而造成污染

1、在项目前期施工管理混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上本风电场所在地大熊山最高海拔1622m。

风电场的风机大都位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脊线上,属中山地貌,环境特点是风大,土层浅薄,冬季有较严重的冰冻,夏秋易遇干旱,对植被生长不利,生态景观恢复难度较大,恢复所需时间长。

后期建设单位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加强设置边坡、排水沟,并对边坡进行复绿;

并定期对施工道路洒水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定期对路面进行平整养护,保证了道路的质量。

2、在施工过程中粉料进行罐装运输,但渣土运输时未进行遮盖,并对运输车辆进行车速限制,减少因材料运输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在项目前期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回填土、废弃物和堆料场等未按要求堆放在弃渣场和在弃渣场周边设置围挡等,后期对堆料场和弃渣场等进行生态恢复,目前处于恢复状态

基本满足要求

固体废物

针对进场道路和场内道路设置4处弃土场集中堆置处理、禁止随意堆弃;

表层土就近设置临时堆置点,上覆土工布以防雨水冲刷,施工结束后用于绿化覆土;

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水土保持设施,表土与下层土层分开开挖和处置;

堆渣前,需剥离渣场表土,并清除树根、草皮等,避免树根、草皮等腐烂后再原地面与堆渣体间形成软弱夹层;

后将表层弃土用于生态恢复的绿化覆土回填处置。

在项目前期施工管理混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现场有滑坡现象,存在渣场建设不规范、弃土弃渣随意堆放、剥离的表土未按规定堆放等问题,在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多次对项目植被进行恢复工作。

在多方协助和共同努力情况下,目前,植被正在逐渐恢复中。

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的相关要求,施工期间在施工区设立移动式垃圾桶,安排专人定期定点收集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在施工区设立移动式垃圾桶,安排专人定期定点收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实现了定点倾倒,垃圾收集后外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废污水

设备和车辆的清洗必须集中到场区进行,并设置沉淀池对废水进行处理。

废水集中收集后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

1、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经沉砂池进行处理

2、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废水沉淀经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或场区绿化

粪便污水、食堂废水排入污水池后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中进行处理

施工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后用于道路洒水或场区绿化;

污泥经污泥干化池干燥后外运至垃圾填埋场

噪声

采取低噪声工艺和设备,禁止夜间爆破、运输车辆在通过居民聚居点时应适当减速行驶,禁止鸣笛

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夜间不进行高噪声工作,且居民点距离本项目施工场地较远,施工期间未发生投诉事件

1、做好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宣教工作,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施工区外保护树种及其他林木。

2、合理施工。

改进施工技术,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降低噪声强度,以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3、现有规划的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占地应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

4、防止渣场因堆渣过多、堆渣过高造成失稳垮塌造成渣场周边植被和动物生境的破坏。

5、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施工前应先剥离并移地养护保存,以便施工中或施工后恢复利用。

在场内公路、基础平台工程的施工中,平整回填所需的土石方应尽量直接利用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剩余的土石方应移至附近较为隐蔽的凹地回填压实,上面覆盖疏松土壤后,再将剥离的植被及时移植上去。

应根据具体的植被类型采取不同的移植措施,确保其成活率。

6、工程完工后,应可能即时恢复自然植被、掩盖施工痕迹,保护生态环境,使之与自然环境和风景相协调。

在植被恢复措施中,同时应关注主要植草、乔灌木的比例,尽量使其比重协调,避免区域内某一物种的锐减或锐增,减少对生态稳定性的影响。

建议选择当地容易恢复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如短柄枹栎等栎类植物及湖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等。

7、本项目区域鸟类资源较丰富,为了防止鸟类受到风机的伤害,可将风机立柱或叶片漆成醒目的警示色,使鸟类在飞行途中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降低鸟类误撞的概率。

1、在施工阶段,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进行多次宣传教育,施工期间未捕杀野生动物和乱砍滥伐等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改进施工技术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了噪声,减少了对动物的影响。

3、在项目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开展后,建设单位按照划定的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了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

4、项目施工前期对弃渣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后期,弃渣清运至指定弃渣场,施工过程中对弃渣场进行管理,防止了弃堆过多、堆渣过高造成垮塌而对渣场周边植被和动物的破坏。

5、施工前期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后期加强了环境保护,对临时堆场等进行恢复,植被正在逐渐恢复。

在场内公路、基础平台工程的施工时,平整回填所需的土石方利用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多余的土石方弃于附近弃渣场,弃渣上覆盖疏松土壤后,再将剥离的植被移植上去。

确保移栽的成活率。

大熊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较丰富,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丛等,人工林主要为杉木林。

风电场工程的施工区域全部在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区内,不涉及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区。

6、施工结束后,恢复被破坏的自然植被、施工痕迹,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和风景相协调。

在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按照草和乔灌木的比例配置,选择了当地容易恢复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恢复,采用的有短柄枹栎等栎类植物及湖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等。

7、大熊山区域鸟类资源较丰富,防止鸟类受到风机的伤害,将风机叶片漆成醒目的警示色,降低鸟类误撞的概率。

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在风电场风机运行至今未发生鸟类碰撞风机叶片情况。

运行期

升压站食堂设置有抽油烟机

满足要求

水污染物

不产生生产废水。

办公人员生活污水:

经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的污水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

生活污水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后污水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

1~5号风机和22~25号风机位于大熊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保护区边缘地带,最近的3#、23#风机距离森林生态保护区保护区边界约有100m。

对这些风机位的地表植被连同表土一同剥离并设立专门的养护区,待施工完成恢复原貌。

精确设计施工布局,尽可能缩小施工占地范围,最大程度减少地表扰动,保存原有生态景观。

另据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禁止与生态保护有关建设项目引进,为了确保本项目建设不会对保护区造成影响和破坏,管理处对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将进行严格管控。

前期施工管理混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上本风电程所在地大熊山最高海拔1622m。

后期建设单位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做了相关的恢复工作。

在大熊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保护区边缘地带施工阶段,设置了养护区,后期将破坏的施工迹地尽快恢复,目前植被正在恢复中。

施工过程中,减小施工范围,尽量少破坏植被,严格控制和规范施工。

建议营运期间加强扰动区域水保工程及植被维护工作。

办公人员生活垃圾:

需设垃圾桶,定点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

升压站设备故障维修将产生少量油污抹布属危险废物,需单独收集定期送具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风电场运行期的变压器在维修或事故情况下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漏风险

生活垃圾收集放入垃圾桶由专人统一清运;

设备擦拭时会产生少量油抹布,废油抹布属于危险废物,但属于豁免范围,可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与生活垃圾一道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至新化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在试运行阶段,设置了事故油池,未发生变压器油事故泄漏现象

尽量选择产生噪音较小的机组,在运营期加强对风电场风机的维护

风电机组为中心、半径250m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风电机组的噪声影响控制区,在该区域范围内,不规划修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选用的WTG96-105机型属于低噪声机组,运营期有专人巡视维护风机,勘察险情,保障风机机组正常运行。

风电机组为中心、半径300m范围内的区域范围内,未新增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鸟类

艳化风机叶片,配备驱鸟设备

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在风机叶片上标示颜色,对鸟类产生警示作用,以防鸟类碰撞风机。

基本满足

表3环评批复要求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环评批复意见要求的环保措施

进一步优化设计。

施工过程严禁大挖大填。

进场公路改造建设应尽量减少开挖面积,并避绕植被茂密地区。

风机叶片采用液压举升车进行运输,最大程度降低道路开挖裁切面积。

集电线路电缆沟的布设尽可能沿施工道路布置。

弃渣场选址宜靠近公路,且不得选址于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前期施工管理混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现场有滑坡现象,在施工结束后,组织有关单位多次对项目植被进行恢复工作。

风机叶片采用液压举升车运输,降低了道路开挖裁切面积。

集电线路电缆沟的布设基本沿施工公路直线开挖布置。

为便于施工,弃渣场选址基本靠近公路,且不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主要植被以灌木和草丛为主,项目施工前期对弃渣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后期建设单位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弃渣场采取播种草籽、种植花木等生态恢复措施,对区域环境进行恢复。

目前,植被正在恢复。

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设置施工营地。

改建道路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应尽量减少工程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并妥善处理好剩余弃渣,严禁沿道路陷意倾倒弃渣。

施工道路边坡坡脚建筑浆砌石挡墙及护坡、草皮防护,施工道路两侧建筑截排水沟。

弃渣场表土应剥离,施工结束后用于迹地生态恢复渣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措施。

混凝土拌和作业区布置要远离居民区,骨料的运输采用封闭运输。

施工废水集中收集后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工序。

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妥善处置。

施工区域应及时洒水降尘,减少粉尘和扬尘的产生,夜间十点以后禁止施工,防止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项目建设期间,施工营地设置在升压站附近。

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但前期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目前,已对渣体进行整治,植被正在恢复。

前期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草皮防护和排水沟建设滞后,后期建设单位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施工道路边坡进行坡脚建筑浆砌石挡墙及护坡、草皮防护,截排水沟。

施工阶段对表土进行剥离,施工结束后用于迹地生态恢复。

混凝土拌和作业区远离居民区,但骨料未采用封闭运输。

施工废水集中收集经沉淀后回用。

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纳入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施工时洒水降尘,减少了粉尘和扬尘的产生,夜间十点以后禁止施工,未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施工营地设置在升压站附近,升压站内部及周边生态正在恢复;

本项目道路边坡存在部分弃渣倾倒现象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好项目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对施工区树种尽量移栽,及时恢复被扰动的地表生态,最大限度降低水土流失量和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尽量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工程各项建设活动均应在工程占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任务完成后及时拆除临时设施,尽快完成生态恢复。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尽快实施裸地绿化、美化工程,尽早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加强生态恢复区后期培育与养护,尽快消除水土流失和景观影响。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