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381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3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号:

1409102118

分工:

资料收集、编写、排版

许超

1405106007

编写

顾学裘

1405103034

资料搜集、完善

王颖

1405103043

校对

目录

小组成员及分工2

摘要、关键词4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5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产生原因5

物质条件5

水源条件6

地形条件6

泥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范围6

泥石流的工程危害7

对居民点的危害7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7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8

对矿山的危害8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8

防治泥石流的生物措施8

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9

小结10

参考文献10

摘要:

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破坏力强、预测困难、分布地区广泛等特征,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激发下,常成群成带发生,危害极大。

人类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对山区居民点、铁路、公路和森林危害尤为严重,并可为沟谷型泥石流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主要防治措施有预防、预警报和治理等。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

泥石流;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1.泥石流的基本概念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产生原因

2.1物质条件

组成泥石流松散物质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取决于泥石流沟流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

松散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

断层破碎带物质,风化壳物质,崩塌,滑坡及坡积层物质,支沟洪积物质,人工弃渣物质,古泥石流扇等。

泥石流松散物质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条泥石流沟可以具有多种松散物质来源。

此外,松散物质能否参加泥石流活动,取决于松散物质的堆积为主、固结程度、底坡坡度、水动力大小等。

靠近沟尾的松散位置一般不易被搬动,临近沟口的松散位置则相对容易被搬动。

固结程度低的松散物质容易被搬动,固结程度高的松散物质在临近沟口也不一定能被搬动。

有多少松散物质能参加泥石流活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松散物质储量中,可以参加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物质的储量称为松散物质动储量。

2.2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2.3地形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在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的山地,流域形态多呈瓢形、掌形、漏斗形或梨叶形。

这种地形因山坡陡峭,植被不易发育,风化、剥蚀、崩塌、滑坡等现象严重,可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松散物质。

同时有利于地表水迅速汇集,形成洪峰,以卷起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

还可使泥石流具有很大的动能。

3.泥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范围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

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泥石流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

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

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

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

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达70%左右,是世界上泥石流发育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北等山区均有泥石流发育,遍及23个省区,尤以西南、西北山区最多。

天山—阴山山脉、昆仑—秦岭山脉、横断山脉、大凉山、雪峰山、大别山、长白山等山脉,都是泥石流发育地带,例如,穿越在大凉山的成昆铁路沙湾至禄丰段800km线路内,就有249条泥石流沟。

甘肃全省82个县市就有40个县市内有泥石流发育,泥石流分布范围约占全省面积的15%。

4.泥石流的工程危害

4.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区域被夷为平地。

4.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梁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建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于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致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流线,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已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4.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泥石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应贯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突出要点,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到被保护地区与具体工程的要点。

具体防治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这两工项。

5.1防治泥石流的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恢复或培育植被,合理耕牧,维持较优化的生态平衡这些措施可使流域坡面得到保护,免遭冲刷,以控制泥石流发生。

植被包括草被和森林两种,它们是生物措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植被可调节径流,延滞洪水,削弱山洪的动力;

可保护山坡,抑制剥蚀、侵蚀和风蚀,减缓岩石的风化速度,控制固体物质的供给。

因此在流域内(特别是中,上游地段)要加强封山育林,严禁毁林开荒。

使此项措施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还需注意造林方法的选择树种。

幼苗成活后要严格管理;

严防森林火灾,消灭病虫害。

此外,要合理耕收,甚至退耕还林。

在崩滑地段要绝对禁止耕作。

5.2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1、蓄水、引水工程:

这类包括调洪水库,截水沟和引水渠等。

工程建于形成区内,其作用是拦截部分或大部分洪水,削减洪峰,以控制暴发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同时,还可灌溉农田、发电或供生活用水等。

大型引水渠应修建稳固而短小的截流坝作为渠首,避免经过崩滑带而应在它的后缘外侧通过并严防渗漏、溃决。

2、支挡工程:

支挡工程有挡土墙、护坡等。

在形成区内崩塌、滑坡严重地段,可在坡脚处修建挡墙和护坡,以稳定斜坡。

此外,当流域内某地段山体不稳定,树木难以“定居”时,应先铺以支挡建筑物以稳定山体,生物措施才能奏效。

3、拦挡工程:

这类工程多布置在流通区内,修建拦挡泥石流的坝体,也称谷坊坝。

它的主要是拦泥石流和护床固坝。

目前国外挡坝的种类繁多。

从结构来看,可分为实体坝和格栅坝;

从材料来看,可分为土质、圬工、混凝土和预制金属构件等;

从坝高和保护对象的作用来看,可分为低矮的挡坝群和单独高坝。

挡坝群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防治工程。

沿沟建筑一系列高5~10m的低坝或石墙,坝(墙)身上应留有水孔以渲泄水流,坝顶留有溢水口可渲泄洪水。

我国这种坝一般采用圬土砌筑。

国外拦挡小型稀性泥石流,推广采用格栅坝。

4、排导工程:

这类工程包括排导沟、渡槽、急流槽、导流坝等,多数建在流通区和堆积区。

最常见的排导工程是舍友导流堤的排导沟,它们的作用是调整流向,防止漫流,以保护附近的居名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5、储淤工程:

这类工程包括拦淤库和储淤场,前者设置于流通区内,就是修筑拦挡坝,形成泥石流库。

后者一般设置于堆积区的后缘,工程通常由导流堤、拦淤堤和溢流堰组成。

储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程度上将泥石流固体物质在指定地段停淤,从而削减下泄的固体物质总量及洪峰流量。

6.小结

1.泥石流是山地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泥石流形成机理、演化过程具有自身特点,但目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2.泥石流具有人为性、频发性、污染性及可控性等特点。

3.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和减灾工作。

在20世纪50—60年代,针对山区建设中的泥石流问题,开始着手考察、研究和防治泥石流,先后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在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建立了大型室内模型实验室,实施了大量泥石流治理工程,总结出系统的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

我国泥石流减灾理论与技术主要体现在:

研发了一系列泥石流监测和预警仪器,建立了单沟和区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泥石流预报的气象业务作业;

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法;

发展了岩土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游统筹考虑、沟坡兼治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危害对象,开发了城镇、道路、农田、矿山、风景区等泥石流防治模式。

为了做好未来泥石流防治工作,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为发展新的减灾技术提供理论基

7.参考文献

[1]胡厚田、白志勇.土木工程地质(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莫志柏.矿山泥石流形成机制及治理方法研究.论文网,2010年

[3]杨洲.浅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M].科技探索,2010年第五期

[4]康志成、李焯坟、马霭乃、罗锦添.中国泥石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5]李德基.泥石流减灾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1997年

[6]康志成,李焯芬,马蔼乃等.中国泥石流研究.北京:

科学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