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320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时间与本题不符,故A项错误;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不能将民主革命推向高潮,故B项错误;

1900年8月中国北方正进行义和团运动,开展反洋教的斗争,浙江衢州地区百姓“击毙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显然是受到了北方局势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浙江秘密会党”的主张,不能断定是否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故D项错误。

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旨在强调纲领具有空想性的原因,故A项错误;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表明时代的局限,故C项正确;

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的时代局限不符,故D项错误。

5.[2019·

厦门质检]下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民间

清廷

1906

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

宣布“预备立宪”

1908

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

定以九年为实行之期

1910

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

许三年后开设国会

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

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

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

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故C项正确;

清政府立宪运动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在上述四大权力构成中,学界认为其中之一是“因人设法”,是专门为限制特殊人物的野心而增设,这一增设指的是(  )

A.参议院B.临时大总统

C.国务员D.法院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代议制都有,与材料中“因人设法”不符,故A项错误;

共和制设立,与材料中“因人设法”不符,故B项错误;

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与材料中“专门为限制特殊人物的野心而增设”相符,故C项正确;

三权分立规定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与材料中“因人设法”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

怀化市模拟]下图是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  )

A.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B.促使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

C.引发国内民族情结的高涨

D.体现出中日民族矛盾的高涨

注意时间是1919年5月4日,列强瓜分中国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

北伐战争是1924年开始,故B项错误;

1919年5月4日正是五四运动的时间,漫画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分赃和侵犯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找不到谁来主持公道,继而引发国内民族情结的高涨,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中日民族矛盾高涨,故D项错误。

8.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

“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是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

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A

“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是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

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

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

9.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最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

这说明(  )

A.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

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1926年至1927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期间,南方出现了众多的农民报刊,反映了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

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

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

10.[2019·

安徽合肥模拟]抗战初期,海外华人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

据此可知(  )

A.国民政府腐败军费支出困难

B.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C.国民政府抗战物资来自华侨

D.海外华人对祖国抗战功不可没

D

材料中完全没有对国民政府军费开支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下旬,它与华侨华人的海外捐款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B项错误;

“国民政府抗战物资来自华侨”,这属于明显的程度失当,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抗战初期,海外华人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可知,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D项正确。

1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

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

这表明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

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

题干未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中共对日本战俘的再教育,故B项错误;

题干反映通过日本工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日本战俘吸收进来并反日,故C项正确;

题干没有对抗战进行性质区分,故D项错误。

12.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故B项错误;

辛亥革命并未建立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结合中国革命而提出的;

国民革命的旗帜是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思想的体现,也体现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

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

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

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

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9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8分)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分歧:

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

原因: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

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俄革命道路;

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

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

(2)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

特点:

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3)特点: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

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历史作用:

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分析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从革命所处的环境、党自身错误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等方面来分析。

(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进行概括。

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理论与实践逐渐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

第二小问从革命成果、党的建设等方面来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时间

内容

《临时政府

组织大纲》

1911年10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民意”代表名义发布的宪法性文件,也是第一个共和制的宪法性文件。

无人权规定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临时性宪法,它取代了前述组织大纲

《天坛宪草》

1913年4月

草案经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贯彻了民主共和精神,为袁世凯所不容,后成为死案

《中华民国约法》

(袁记约法)

1914年1月

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7项,扩大总统权力。

该约法及其后的大总统选举法使袁世凯成为独裁元首和“合法地”当上了皇帝

1916年6月

由于国会被解散,立宪停止

宪法草案》

1919年

开二读会若干次,始终无法通过二读

《中华民国宪法》

1923年

于1924年10月24日被段祺瑞推翻,形式上存在了1年零几天,实质上并未得到认真实施

1925年宪草

1925年

此草案始终未能提交立宪机构讨论

《训政纲领》

1928年

该纲领实际上是国民党强加给全国人民的宪法,这个纲领建立了国民党一党独裁,实际上是国民党党魁个人独裁的制度

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

开创了中国宪法史上的“党治宪法”先例,将约法解释权授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五宪草》

1936年

程序可谓繁复,实际决定权在国民党内。

1937年又对草案作出修改,因全面抗战爆发,立宪之举自然中断

1946年

国民大会三读通过,宪法实际上并无约束力。

这种表面效力也只维持了不到半年

《动员战乱

时期临时条款》

1948年4月

国民大会通过该条款,实际上中止了宪法的效力,公开实行独裁统治

——摘编自王世杰、钱瑞升《比较宪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12分)(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1:

论题:

中国近代宪法变迁。

(2分)

阐述:

1911~1912年,逐步完善,具有近代共和宪法的特征;

(2分)1913~1914年,为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利用,成为“合法”专制独裁的工具;

(2分)1916~1923年,变动频繁,为段祺瑞等军阀所控制,无法通过或未认真实施;

(3分)1925~1948年,变动频繁,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党魁个人独裁、党治宪法的工具。

(3分)

示例2:

中国近代宪法变迁的主要特点。

略。

(10分)

从表中的内容纵向来看,是中国近代宪法的一个汇总,由此可以把这个内容作为一个信息来进行整合,只要简要说明每一个时期的宪法及特点即可,如题目可定为:

“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然后根据表格里不同时期进行分类即可。

 

探究创新卷③着眼于练模拟悟规范——争满分

1.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

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

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潘绍光是地主,所以不能说明英国侵犯了农民利益,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国家受制于英国,而是站在个人角度说事,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反映中国国人痛恨英国,故C项错误;

材料意思是地主潘绍光向英国出租土地时“要求英国支付搬迁补偿费和租金”,说明其拥有所有权,故D项正确。

天津模拟]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D.《南京条约》签订后

B

材料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起了这样的作用,故A、C、D三项错误,故B项正确。

3.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

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列强结成侵华同盟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

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

根据“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等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

4.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拥有享有独立行政权力的工部局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市政管理运转良好。

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对租界分析错误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B.租界的存在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危害

C.为保障国人生活的安全舒适树立了榜样

D.作者对租界市政管理的赞美体现其立场

材料反映出列强以西方文明管理上海租界市政,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租界的存在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租界只是为保障洋人在华生活的安全舒适,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对租界市政管理的赞美体现其为殖民者辩护的立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河南洛阳模拟]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

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

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

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革命思想的传播进一步深入

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留学生中的传播。

东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故A项错误;

1905年,推翻清政府的时机尚不成熟,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可以看出革命思想的传播进一步深入,故C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孙中山的革命威望是否崇高,故D项错误。

6.[2019·

安徽宿州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

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  )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得出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

7.毛泽东曾经指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大革命准备了思想和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启导了广大民众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大革命准备了群众基础。

故A项正确。

8.“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袁世凯早在1916年死去,故A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

日本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9.[2019·

烟台市诊断]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

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

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上述规定旨在(  )

A.确立党指挥权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

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10.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

“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认为工人联合农民斗争方可取胜

D.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

据材料“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可得当时中共中央决议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

11.[2019·

晋城模拟]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准备“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立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