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820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邮大厦详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每贯入10㎝为一测点,同时记录击数。

原状土样采用对开式取土器,其直径为108mm以重锤少击法采取,岩样系岩芯管中选择留取,采取的岩土样均及时进行了封装、标识,保管妥善,并及时送到土工试验室进行试验。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委托江苏今迈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进行。

3.1.2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依据建筑物平面图,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场地地形、地貌以及岩土层情况确定。

1.勘探点布置

本工程共布置21个钻孔(孔号为J1-J21),均为机钻孔,孔深按满足嵌岩桩设计深度控制。

在外业勘探施工过程中根据勘探资料发现局部拟建物位置岩土层变化较大,按相关规范要求需补充钻孔,经与顾客沟通后补充了3个钻孔(孔号为BJ1-BJ3)。

另外,原定J17‘孔位置因发现空洞(经了解为以前建设的防空洞),而不能正常施工,现改目前位置J17孔施工。

2.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

室内常规项目进行了土的物理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渗透试验及岩石饱和密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

液、塑限试验采用联合测定法,压缩采用常速法,剪切采用直剪快剪和固结快剪两种方法。

3.2勘探点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电子图,含勘探点位置),在电子图上读出勘探点坐标,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南京地方坐标系、吴淞高程)

D1(X=150675.949,Y=128309.449,)

M1(X=150695.996,Y=128324.062,H=10.48),采用RTKGPS测量系统测放出各勘探点的实地位置及孔口高程。

由于引测点位置已出图,未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上标注。

3.3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0年12月15日~2010年12月28日进行外业工作。

室内岩土试验同时进行,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结果见表3.3。

  

表3.3

项 目

单 位

工作量

机钻孔

总进尺(m)/孔数

1228.4/24

取原状土样

155

取岩样

32

取扰动土样

58

取地下水样

2

标贯试验

24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m

0.80

波速试验

点次/孔

40/2

物理试验

210

压缩试验

125

快剪试验

39

固结快剪

40

渗透试验

水质分析

易溶盐分析

岩石密度试验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试验

勘探点测量

24

4、场地地形、地貌及岩土层

4.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新模范马路中段北侧。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原地貌景观形态已改变,现地形平坦,场地南部原有平房尚未拆除。

拟建场地地面标高最大值11.35m,最小值10.50m,地表相对高差0.85m。

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漫滩。

4.2地基岩土层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将勘探揭示深度范围内的岩土按照时代、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5层,共10个亚层,分别描述如下:

1层杂填土:

杂色,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和粘性土组成,含碎砖、碎石等硬杂质10-40%左右,填龄一般大于5年。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80-3.30m,平均2.22m;

层顶标高:

10.50-11.35m,平均10.81m。

2-1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塑,低塑性,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

0.40-3.90m,平均2.20m;

层底标高:

7.35-9.95m,平均8.43m;

层底埋深:

0.80-3.60m,平均2.37m。

2-2层粉土夹粉砂:

灰色,或灰黄色,中密,局部稍密,很湿,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夹稍密粉砂。

3.10-10.40m,平均6.62m;

4.70-7.11m,平均6.21m;

层顶埋深:

3.60-5.80m,平均4.59m。

2-2A层粉质粘土夹粉砂:

灰色,软塑,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夹稍密状粉砂,局部呈互层状。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

0.70-7.00m,平均3.42m;

-2.09-3.50m,平均0.00m;

7.00-13.00m,平均10.77m。

3-1层粉砂:

青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级配一般,局部夹薄层软塑粉质粘土。

7.20-12.60m,平均8.97m;

-5.03--0.89m,平均-3.26m;

11.50-16.00m,平均14.05m。

3-2层粉细砂:

青灰色,密实,饱和,颗粒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级配一般。

10.60-15.50m,平均13.15m;

-14.45--10.95m,平均-12.23m;

21.70-25.20m,平均23.03m。

3-3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局部硬塑,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局部含少量卵砾石。

1.80-8.70m,平均5.65m;

-27.30--23.65m,平均-25.24m;

34.30-38.30m,平均36.01m。

4层中粗砂混卵砾石:

杂色,密实,呈次圆形,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燧石等,一般含量约20-40%,局部含量达60%左右,卵砾石粒径2-8cm。

0.60-4.50m,平均2.45m;

-32.35--26.26m,平均-29.48m;

37.30-43.00m,平均40.36m。

5-1层强风化粉砂岩:

棕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砂土或碎块状,手捏易碎,少量碎块较硬,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0.80-3.50m,平均1.79m;

-34.11--28.46m,平均-32.30m;

39.50-45.40m,平均43.09m。

5-2层中风化粉砂岩:

褐色,或灰色,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呈长柱状,锤击声脆,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较完整,属较硬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该层未穿透。

厚度:

2.80-9.10m,平均6.14m;

-36.05--30.49m,平均-34.08m;

41.50-47.00m,平均44.88m。

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4.3对工程有影响的不利埋藏物

据了解和J17’孔揭露,拟建场地南部J17’孔附近有一防空洞,其顶、底板埋深分别为0.8米和3.0米左右,其走向、规模等暂不详,有待顾客进一步搜集有关资料或安排进行专门调查。

 

5、场地地下水

5.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场地地貌单元为长江漫滩,地下水属潜水,主要赋存于1层填土、2层土以及3-1层、3-2层土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以蒸发和渗流形式排泄。

勘探期间由部分钻孔测得的初见水位埋深为1.80~2.20m,相应标高为8.50~9.01m;

稳定水位埋深为1.60~2.10m,相应标高为8.72~9.53m。

地下水位的年变幅约0.5m左右。

近年最高地下水位约为10.00米。

5.2.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的规定,判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

类。

根据本次勘察期间采取的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结果,见表5.2.1。

表5.2.1

孔号

离子含量(mg/L)

HCO3

(mmol/L)

PH值

矿化度

NH4+

CI-

SO42

Mg2+

侵蚀性CO2

OH-

J2

237.66

0.24

29.85

50.71

8.35

0.00

2.34

7.39

J7

232.56

0.32

29.65

52.54

9.33

2.59

2.22

7.43

拟建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土

南京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水交替迅速,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

根据本次勘察期间采取的土样易溶盐分析结果,见下表5.2.2。

表5.2.2

离子含量(mg/kg)

HCO3-(mmol/kg)

Ca2+

SO42-

CO32-

Cl-

J19

91.20

107.52

4.56

31.95

1.40

8.27

J21

112.80

199.68

4.08

36.21

4.92

8.30

拟建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场地周围无污染源,根据场地土腐蚀性分析成果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6、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1抗震设防烈度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6.2地基液化评价

场地地面以下20米深度范围内分布的2-2层粉土夹粉砂和3-1层粉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成果(液化判别水位取标高10.0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

2-2层粉土夹粉砂为可液化土层,3-1层粉砂为不液化土层。

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地基属可液化地基,液化指数ILE=0.75,地基液化等级属轻微。

6.3建筑场地类别、地段类别、特征周期

场区内地基岩土层构成较复杂。

据场地钻探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0m,各孔实测等效波速及场地类别的判定结果见表6.1:

表6.1

孔号

do(m)

Vse(m/s)

场地类别

土的类型

20

163.0

II

中软土

J20

168.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类别为

类,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设计特征周期值Tg=0.39s。

7、岩土技术参数

7.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及原位测试指标

7.1.1物理力学及原位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原位测试指标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岩土参数的分布范围、数据的数量、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汇总见表7.1。

统计过程中,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处理。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经杆长修正计算平均值(注:

剖面图中标贯击数为实测值)。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标准值用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γs=1±

(1.704/√n+4.678/n2)×

δ计算,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7.1.2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层由于其状态或土质不均匀,部分物理力学指标的离散性较大,统计时剔除个别异常数据后,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结果基本客观反映了岩土层的实际状况。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和原位测试指标可靠、适用。

7.1.3岩土参数的选用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采用表7.1中指标的平均值,如物理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采用表7.1中指标的标准值,如抗剪强度等。

7.2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表7.2

计算方法

土层

物理力学性质确定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抗剪剪强度

确定承载力

特征值fak(kPa)

标贯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动探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综合建议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1

60

2-1

146

140

2-2

154

143

120

2-2A

80

132

90

3-1

185

180

3-2

181

212

3-3

243

175

168

4

236

230

5-1

300

5-2

6000

5500

8、岩土工程评价及基础类型分析

8.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南京市区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及基岩工程地质等有关研究成果,以及附近已有钻孔资料分析,场区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未发现影响稳定性的断裂破碎带,在地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场地。

南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属中等偏下,属地壳活动稳定区。

场地及周围未发现影响稳定性的滑坡存在;

勘探深度内未发现有岩溶、土洞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场地区域稳定性好,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8.2场地岩土层特征

根据钻探资料,场区分布有坳沟内软弱土,土质不均,根据勘探资料将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如下:

1层杂填土,判别分布,填料混杂,工程性质差;

2-1层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强度一般。

2-2层粉土夹粉砂,中等偏低压缩性,强度较低。

2-2A层粉质粘土,局部分布,中等压缩性,强度较低。

3-1层粉砂,普遍分布,中压偏低压缩性,强度较高。

3-2层粉细砂,中压偏低压缩性,强度较高。

3-3层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强度一般。

4层中粗砂混卵砾石,分布不均匀,工程性质较好。

5-1强风化粉砂岩,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承载力较高。

5-2中风化粉砂岩,岩性不均匀,局部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承载力高,工程性质好。

8.3拟建建筑物基础形式分析评价

1、天然地基

拟建物场地浅部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及变形控制的要求,根据拟建建筑物位置岩土层分布情况、建筑物层数、荷载等因素综合考量,不宜考虑天然地基浅基础,应采用桩基础。

2、桩基础

拟建建筑物为4~28层综合楼,并设有2层地下室,局部为纯地下室。

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建议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以5-2层中风化粉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8.4桩基设计参数

根据土工试验,结合地方经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提供各岩土层的桩基设计参数见表8.4。

表8.4

表5

层号

土层名称

钻孔灌注桩

抗抗拔系数λ

桩周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k(kPa)

qpk(kPa)

1-1

杂填土

18

0.55

粉质粘土

50

0.70

粉土夹粉砂

38

粉砂

55

0.50

粉细砂

78

70

0.75

中粗砂混卵砾石

110

强风化粉砂岩

150

中风化粉砂岩

frk=36.51MPa

8.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8.5.1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

Quk=Qsk+Qrk

Qsk=u

qsikli

Qrk=ζrfrkAp

式中:

Qsk、Q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根据成桩工艺按表8.4取值;

frk——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见表8.4。

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有关、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下表采用;

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ζr

嵌岩深径比

hr/d

0.5

1.0

2.0

3.0

4.0

较硬岩、坚硬岩

0.45

0.65

0.81

0.90

1.00

1.04

注:

1、极软岩、软岩指frk≤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frk>

30MPa,介于二者之间可内插取值。

2、hr为桩身嵌岩深度,当岩面倾斜时,以坡下方嵌眼深度为准;

当hr/d为非表列值时,ζr可内插取值。

3、上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ζr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

估算结果参见表8.5.1。

表8.5.1

桩型

钻孔号

桩径(mm)

桩顶标高(m)

桩长(m)

持力层

入持力

层深度(m)

单桩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kN)

J6

10.87

47.0

5-

1.50

16824

J10

10.59

46.8

16880

8.6成桩可能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基上部土层以砂性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钻孔桩成孔施工时,孔壁稳定性较差。

另外局部分布的4层中粗砂混卵砾石分布不均匀,局部卵砾石含量较高,部分卵石粒径较大,对于钻孔施工有较大影响。

因此钻孔桩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护壁浆液的浓度,防止孔壁坍塌,并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

8.7地下室抗浮评价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场区内浅部地基土主要为透水性较强的填土、低塑性粘性土及砂性土,对地下室有较大影响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1层填土及2层、3层土中,含水量较大。

拟建整体2层地下室,底板埋深在10.00米左右。

考虑到地下室建成后,地下室底板主要位于2-2层粉土夹粉砂及2-2A层粉质粘土之上,地下水对地下室箱体将产生浮托力,设计应进行地下室抗浮验算,抗浮设防水位可按室外设计地面下0.5米考虑。

抗拔桩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桩基的抗拔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Uk=Σλiqsikuili

式中Uk——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i——破坏表面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

qsik——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表8.4取值;

λi——抗拔系数,可按表8.4取值。

8.8基坑工程

8.7.1基坑安全等级

拟建建筑物下设置2层地下室,底板埋深10.00米,根据场地地面标高情况,基坑开挖深度约在11.00米左右,场地环境条件较简单,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8.7.2基坑开挖分析

拟建地下室底板埋深约10.00m,按目前场地地面标高的关系分析,基坑开挖深度在11.0米左右。

拟建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复杂,基坑北、西、南侧距城市交通干道约3.5~4.0米,场地东侧距已有建筑物仅3.0米左右,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等,土质松软,且因场内地下水位较高,基坑边坡稳定性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建议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支护,可采取排桩支护,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注浆止水,基坑内集水坑明排地下水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8.7.3基坑开挖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8.7.3。

表8.7.3

重度

渗透系数(10-5cm/s)

KN/m3

Cq

(kPa)

φq(度)

Kv

KH

(18.8)

(5)

(15)

(1.0)

19.2

18.3

(0.1)

18.9

7

27.9

2.13

11.2

18.0

11

21.2

2.81

19.3

6

31.2

2.69

18.7

19.0

5

31.4

1.66

63.4

1.基坑开挖时应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道路、房屋的监测。

2.()内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