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73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考历史复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41页Word格式.docx

政治:

民族国家兴起,王权与教权矛盾逐步加深;

新兴资产阶级与传统封建势力矛盾日渐突出,经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人性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彰显人的价值;

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与“天赋人权”,批判君主专制,构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科技: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国际关系: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酝酿中;

在殖民扩张霸主的角逐中,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称霸,最终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东西方发展态势出现逆转,西方世界强势崛起并领跑全球。

1.大航海时代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性解放

新航路开辟

民族国家兴起,王权与教权矛盾逐步加深

思想方面:

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背景:

(1)政治:

基督教在欧洲建立起神权统治,欧洲陷于“黑暗时期”;

意大利长期分裂,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2)经济:

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3)社会:

市民阶层扩大,人们要求摆脱教会束缚,追求世俗人生乐趣。

(4)文化:

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文化难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5)直因:

黑死病的爆发引发了宗教信仰危机和对人的关注。

(6)推动因素:

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

2、兴起时间和地点:

14世纪的意大利

 

3、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目的:

把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5、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6、表现形式: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7、发展历程:

从初期(意大利)到高潮(整个欧洲),从质朴走向高雅精致。

8、代表人物及作品: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类别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国籍

特点

文学

初期

但丁

《神曲》

意大利

(文学三杰)

赞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

彼特拉克

《歌集》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主张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薄伽丘

《十日谈》

讴歌人性,但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讽刺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贵族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高潮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英国

歌颂仁爱,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美术

达·

芬奇

《蒙拉丽莎》

强调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感情

米开朗基罗

《大卫》

着力于体现坚强、勇气的人性美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反映民间母子真情,将神人化

政治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推崇专制王权

9、历史作用:

①思想:

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人的发现”);

②文化:

诞生了大批文艺巨匠和杰出的文艺作品,推动了近代文艺的发展;

③科技: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

④经济:

促进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⑤局限:

过分强调个人意志,忽视公共意志,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

【思维大餐】

1.(2018.4·

浙江高考·

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

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答案】A

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

2.(2018·

海南高考·

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

【答案】C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3.(2017.4·

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

这类学校兴起于(  )

【答案】B

A.古罗马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4.(2017·

15)达·

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

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

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5.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

A.古典时代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6.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答案】A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7.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

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

他是【答案】A

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

8.一位西方艺术家的画作有诸多时代性突破:

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

通过画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烘托画面的悲剧气氛。

这些突破蕴含的思想主旨是【答案】C

A.反对宗教信仰B.否定专制王权C.提倡人性解放D.追求科学理性

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

这说明文艺复兴【答案】A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一)、背景

1、天主教教会腐朽的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思想上实行精神独裁

2、经济根源:

14~16世纪,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3、政治因素:

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封建君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

德国经济分散、四分五裂,是受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社会矛盾尖锐。

6、导火线(直接):

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二)、改革目的与性质

1、目的:

建立适应本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2、性质:

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三)、改革的过程

1.序幕: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

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不靠教皇善功,靠终生悔改。

2、思想主张: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1)“因信称义”(核心):

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圣经》至上:

人人都有阅读《圣经》的权利,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民族教会:

否定教权高于王权,认为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4)廉简教会:

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宗教:

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冲击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其他新教的产生和发展(如:

日内瓦的“加尔文教”——先定论、英国亨利八世改革——“至尊法案”)。

②思想: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把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③文化:

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为欧洲走向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⑤政治:

1555年,德国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合法化,建立了民族教会;

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

三、近代自然科学

1、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天主教的“地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标志着近

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伽利略通过实验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教会长期奉为教条的亚里士多德学说,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促进资本主义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为启蒙思想提供了方法与证据。

1.(2017·

天津高考·

3)马丁·

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答案】D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

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答案】D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3.(2018·

江苏高考·

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4.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

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5.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6.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答案】D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7.德国马丁·

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答案】B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B.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8.有学者评论说: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该学者描述的“他”是【答案】C

A.孟德斯鸠B.卢梭C.马丁·

路德D.莎士比亚

9.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

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答案】C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经济方面:

人类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了解)

(1)萌生时间:

14/15世纪

(2)萌芽过程:

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劳动分工细化→→生产关系变革→

(3)萌生的表现:

①货币地租出现后,出现包买商(对手工工匠包发原料包收产品,支付报酬即工资)

②出现雇佣工人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③出现公司:

为经营工商业企业(如合伙经营或股份公司)联合的团体)

(5)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

二、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

1、原因:

(1)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思潮影响,鼓励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大胆追求财富。

(3)社会根源:

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点燃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的梦想。

(4)商业危机:

即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控制通往亚洲的商路(直接原因)。

(5)宗教因素:

天主教徒为了传播天主教。

(6)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理知识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主观条件:

葡萄牙、西班牙封建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葡萄牙和西班牙。

原因: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

“两个方向,四条路线”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A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C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B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D

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

¢

Ù

导致¡

°

商业革命¡

±

,市场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

表现:

A.商品种类--增多:

B.贸易范围--扩大:

C.贸易中心--转移:

Ú

引起了¡

价格革命¡

,大量金银流入西欧,有利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加速西欧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

地圆说¡

的科学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④西欧开始崛起,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2)对亚非拉:

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殖民奴役,灾难深重。

②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其社会的进步。

(3)对中国:

①经济上,新物种尤其是高产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红薯)保障了粮食需求,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

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作物商品化的发展。

推动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②外交上,明朝葡萄牙骗居澳门,中国人开始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

殖民者的到来也导致明清两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③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的到来,推动文化的“西学东渐”(宗教、科技等)。

(4)对世界:

①使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②推动世界物种、人种大交换。

(美洲:

玉米、烟叶、马铃薯、可可;

亚洲:

麦子、水稻、甘蔗、马、牛、骡子、驴)

③促进天主教、疾病等传播。

18)有学者指出: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C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

北京高考·

21)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答案】B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答案】C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

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

这些变化(  )【答案】C

A.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答案】B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4.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

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答案】B

A.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B.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5.《共产党宣言》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

6.“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材料意在说明【答案】B

A.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B.“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D.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

7.1565年,西班牙侵人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

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

这对中国的影响是【答案】C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与殖民贸易;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英美),但世界各国仍以封建制度为主;

启蒙运动

经济上:

工业革命前的殖民扩张

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15—16世纪)

1.原因:

(1)西、葡率先完成新航路开辟,并使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两国率先完成中央集权。

获得财富愿望强烈。

2.内容:

西班牙:

以亚洲、非洲、巴西为重点,垄断欧亚贸易。

葡萄牙:

以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为重点,在美洲建立起庞大殖民帝国。

3.结果:

将掠夺来的财富用于享乐而并未转化成资本,最终慢慢落后。

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7世纪)——“海上马车夫”

1、兴起条件

(1)地理条件: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西洋沿岸。

(2)经济条件:

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贸易发达;

商业资本发达。

(3)政治条件:

1581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建立荷兰共和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思想条件:

荷兰实行重商主义。

(5)技术条件:

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数居世界首位。

2、殖民活动

(1)方式:

袭击葡、西船只,抢劫财物。

探索新航路,抢占殖民地。

发展商业贸易。

(2)地区:

非洲:

好望角亚洲:

印度沿海、马六甲、锡兰、台湾

美洲:

新尼德兰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纽约)

(3)结果:

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航运业中心。

荷兰17世纪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18世纪)

1、崛起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地处世界航运中心,便利其对外殖民活动。

(2)经济条件:

对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对内实行圈地运动发展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劳动力;

(3)军事条件:

英国海军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