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127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大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饮少辄醉

2.翻译下列句子。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1)“五柳先生”饮酒:

(2)“醉翁”饮酒:

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

1.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就

2.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

滁州城四周都是山)

3.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三、《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4)日出而林霏开

(5)佳木秀而繁阴(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8)而或长烟一空(9)把酒临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5.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7、[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

而《醉》文则寄情山水,

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1.

(1)日光

(2)景象(3)季节(4)散(或“散开”)(5)发荣滋长

(6)幽暗,昏暗(7)香花(8)全(9)执,拿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5)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5、(甲):

“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乙):

“水落石出”

6、D7、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8、忧醉与乐

9、先天……后天……

四、《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岳阳楼记(节选))

〖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

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

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

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

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l.B2.B3.C4.C

五、《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参考答案

1.

(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

[甲]清澈(或:

清);

[乙]清澈(或:

清)和湍急(或:

急)。

描写角度:

[甲]间接描写(或:

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六、《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怀民亦未寝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

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

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1、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⑤参与,这里指欣赏⑥睡觉 2、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③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仙

③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

当权。

②博士:

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

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1.①走:

路②尝:

曾经③乃:

才④及:

到,等到

2.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3.借书抄录:

奔走求师;

鲁肃的言行

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

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八、《饮酒》与《爱莲说》练习

  【甲】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陶渊明)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

(2)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

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

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

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1、

(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

2、D

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C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九、《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

1、解释下列词。

俨然     交通    悉   要还家    

既出,得其船醒能述以文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4、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5、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6、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

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答案】

1、

(1)齐整有序的样子

(2)交错相通(3)全(4)邀请(5)他的、自己的(代渔人)(6)用

2、①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 

②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③(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3、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4、例: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

5、没有战乱,安定团结;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生活富足;

环境优美,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

6、例:

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

十、《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D.负势竞上(势力)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3)直视无碍(4)窥谷忘反

(5)略无阙处(6)虽乘奔御风(7)负势竞上(8)望峰息心

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