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945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原图像灰度图像'

C=FFT2(B);

subplot(2,3,3);

imagesc(abs(C),[02000]);

傅里叶变换图像'

subplot(2,3,4);

imshow(log(1+abs(C)),[010]);

增强'

%subplot(2,2,3);

imshow((F.*F),[010]);

subplot(2,3,5);

imshow(fftshift(C));

移位图像'

D=ifft(double(B));

subplot(2,3,6);

imshow(D);

傅里叶反变换图像'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图像处理基础及图像变换

(二)

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

1、离散余弦变换(dct2)

2)对图像做离散余弦变换,观察图像的原始频谱。

3)对离散余弦变换的进行移动,观察移位以后的频谱。

5)对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进行逆变换,比较原始图像和经过离散余弦变换和逆变换以后获得的图像。

6)比较离散余弦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的频谱。

2、小波变换(wavefast,wave2gray,waveback)

2)对图像做小波变换,观察在不同小波族的图像。

3)观察小波分析系数。

4)观察在不同尺度小的小波变换的图像。

5)对图像的小波变换进行逆变换,比较原始图像和进行小波变换和逆变换以后获得的图像

6)修改小波分析系数观察,再进行逆变换,并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

(1)离散余弦变换

RGB=imread('

Fig6.08.jpg'

imshow(RGB);

I=rgb2gray(RGB);

imshow(I);

灰度图像'

J=dct2(I);

imshow(J);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图像'

imshow(log(1+abs(J)),[010]);

增强图像'

%subplot(2,2,4);

imshow(fftshift(J));

K=idct2(J)/255;

imshow(K);

二维离散余弦反变换图像'

(2)小波变换

[a,b]=wavefast(B,1,'

db4'

%小波变换

wave2gray(a,b);

小波一层变换'

%小波灰度变换

[a1,b1]=wavefast(B,2,'

wave2gray(a1,b1);

小波二层变换'

F=waveback(a,b,'

imshow(uint8(F));

小波反变换'

实验三:

图像的灰度变换和直方图的规定化

了解对图象进行增强以及对退化图像恢复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灰度变换和直方图的规定化增强图像。

灰度变换,直方图规定化。

1、灰度变换(imadjust)

1)调入原始图像文件。

2)采用不同的灰度映射曲线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

3)采用matlab工具箱提供的函数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

4)比较不同方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的效果。

2、直方图的规定化(imhist,bar,stem,histeq)

2)采用不同的方法绘制原始图象的直方图。

3)采用组映射规则对图像进行直方图的规定化。

4)采用matlab工具箱提供的函数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

5)观察采用不同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直方图的规定化获得的图像效果。

(1)灰度变换

I=imread('

J=rgb2gray(I);

K=imadjust(J,[0.30.7],[]);

原图像灰度变换图'

M=imadjust(J,[0.20.4],[]);

imshow(M);

原图像灰度变换图2'

N=imadjust(J,[0.30.7],[0.10.8]);

imshow(N);

原图像灰度变换图3'

L=imadjust(J,[0.20.4],[0.30.7]);

imshow(L);

原图像灰度变换图4'

(2)直方图规定化

clearall

closeall

subplot(3,2,1);

Fig2.22(b).jpg'

T=imhist(I);

subplot(3,2,3);

bar(T);

直方图1'

subplot(3,2,4);

stem(T);

直方图2'

h=0:

250;

J=histeq(I,h);

subplot(3,2,5);

规定化后的图像'

subplot(3,2,6);

imhist(J);

规定化后直方图'

图1.灰度变换图:

图2.规定直方图系列图像

实验四:

噪声及其描述

掌握图象退化的基本理论,理解噪声的统计特性,掌握噪声的描述。

噪声及其描述,包括高斯噪声、椒噪声、盐噪声、泊松噪声。

【步骤】:

2)在原始图象中加入高斯噪声,观察在不同均值和期望下的加噪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效果。

3)在原始图像中加入椒盐噪声,观察在不同噪声密度下的加噪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效果。

4)在原始图像中仅加入椒噪声,观察在不同噪声密度下的加噪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效果。

5)在原始图像中仅加入盐噪声,观察在不同噪声密度下的加噪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效果别。

6)在原始图像中加入泊松噪声,观察加噪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效果。

7)比较在不同噪声下的加噪图像和原始图像的差别。

Fig6.30(06).jpg'

subplot(3,2,2);

J=imnoise(I,'

gaussian'

0.02,0.02);

高斯噪声'

K=imnoise(I,'

salt&

pepper'

0.02);

imshow(K);

椒盐噪声p=0.02'

subplot(3,2,4);

N=imnoise(I,'

poisson'

imshow(N);

泊松噪声'

R1=imnoise2('

666,666,0.5,0);

C=find(R1==0);

I1=I;

I1(C)=0;

imshow(I1);

椒噪声'

R2=imnoise2('

100,100,0,0.5);

C=find(R2==1);

I2=I;

I2(C)=255;

imshow(I2);

盐噪声'

实验五:

空域滤波器

理解空域滤波器模板的运算过程,对比并掌握不同滤波器对噪声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图像的增强能力。

均值滤波器、中值滤波器、最大/小值滤波器、混合滤波器、组合滤波器

【实验方法】:

空域滤波器(filter2,medfilt2,adpmedian)

2)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4领域均值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3)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8领域均值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4)改变均值滤波器的权重系数,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滤波,观察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5)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中值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6)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最大值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7)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最小值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8)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中点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9)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混合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10)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进行自适应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11)比较不同的空域滤波器对原始图像和不同的加噪图像处理的差别。

(1)4、8临域滤波

Fig6.30(01).jpg'

subplot(4,3,1);

subplot(4,3,2);

N=imnoise(J,'

subplot(4,3,3);

加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h1=[0,1,0;

1,1,1;

0,1,0];

%定义4临域;

F=filter2(h1,J)/255;

subplot(4,3,4);

imshow(F);

原图像4领域均值滤波'

F1=filter2(h1,N)/255;

subplot(4,3,5);

imshow(F1);

加噪图像4领域均值滤波'

h2=[1,1,1;

1,1,1];

%定义8临域滤波;

R=filter2(h2,J)/1000;

subplot(4,3,6);

imshow(R);

原图像8领域滤波'

R1=filter2(h2,N)/1000;

subplot(4,3,7);

imshow(R1);

加噪图像8领域滤波'

h3=[4,4,4;

4,4,4;

4,4,4];

%改变滤波器的权重系数;

P=filter2(h3,J)/5000;

subplot(4,3,8);

imshow(P);

改变权重系数后原图像8领域滤波'

P1=filter2(h3,N)/5000;

subplot(4,3,9);

imshow(P1);

改变权重系数后加噪图像8领域滤波'

Q=adpmedian(J,255);

subplot(4,3,10);

imshow(Q);

自适应滤波图像'

(2)二维线性滤波

Fig6.36

(1).jpg'

K=medfilt2(N);

滤波后的图像'

h=fspecial('

sobel'

P=double(J);

Q=double(N);

%P=magic(50);

Q=magic(50);

A=filter2(h,P,'

valid'

原图像二维线性过滤后图像'

B=filter2(h,Q,'

加噪声图像二维线性过滤后图像'

(1)4、8临域滤波~自适应滤波

实验六:

频域滤波器

实验目的:

理解频率滤波器的频谱图,学会对图像进行频域分析,并使用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掌握不同滤波器对噪声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图像的增强能力。

实验内容:

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

实验方法:

频域滤波器(lpfilter,Hpfilter,ifft2,dftfilt)

步骤:

2)观察理想低通滤波器、高斯低通滤波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的频谱。

3)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分别采用理想低通滤波器、高斯低通滤波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4)观察理想高通滤波器、高斯高通滤波器、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的频谱。

5)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分别采用理想高通滤波器、高斯高通滤波器、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6)观察高斯带通滤波器、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的频谱。

7)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分别采用高斯带通滤波器、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8)观察高斯带阻滤波器、巴特沃斯带阻滤波器的频谱。

9)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分别采用高斯带阻滤波器、巴特沃斯带阻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对原始图像和加噪图像的效果。

10)比较不同的频域滤波器对原始图像和不同的加噪图像处理的差别。

【源程序】

1、原图像和加噪图像的低通滤波:

subplot(4,4,1);

subplot(4,4,2);

F=FFT2(double(J));

%傅里叶变换

F1=fftshift(F);

%傅里叶变换平移

0.05);

subplot(4,4,3);

F2=FFT2(double(N));

F3=fftshift(F2);

La=lpfilter('

ideal'

666,666,50);

l1=fftshift(La);

subplot(4,4,4);

imshow(l1);

理想低通滤波频谱'

L1=F1.*l1;

Ya=ifftshift(L1);

la=ifft2(Ya);

subplot(4,4,5);

imshow(uint8(la));

原图像理想低通滤波'

N1=F3.*l1;

Na=ifftshift(N1);

na=ifft2(Na);

subplot(4,4,6);

imshow(uint8(na));

加噪图像理想低通滤波'

Lb=lpfilter('

l2=fftshift(Lb);

subplot(4,4,7);

imshow(l2);

高斯低通滤波频谱'

L2=F1.*l2;

Yb=ifftshift(L2);

lb=ifft2(Yb);

subplot(4,4,8);

imshow(uint8(lb));

原图像高斯低通滤波'

N2=F3.*l2;

Nb=ifftshift(N2);

nb=ifft2(Nb);

subplot(4,4,9);

imshow(uint8(nb));

加噪图像高斯低通滤波'

Lc=lpfilter('

btw'

666,666,50);

l3=fftshift(Lc);

subplot(4,4,10);

imshow(l3);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频谱'

L3=F1.*l3;

Yc=ifftshift(L3);

lc=ifft2(Yc);

subplot(4,4,11);

imshow(uint8(lc));

原图像巴特沃斯低通滤波'

N3=F3.*l3;

Nc=ifftshift(N3);

nc=ifft2(Nc);

subplot(4,4,12);

imshow(uint8(nc));

加噪图像巴特沃斯低通滤波'

2、原图像及加噪图像的高通滤波

closeall;

%原图像

%原图像灰度图像

%'

加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H=hpfilter('

666,666,40);

h1=fftshift(H);

subplot(3,3,1);

imshow(h1);

理想高通滤波频谱'

H1=F1.*h1;

Ha=ifftshift(H1);

ha=ifft2(Ha);

subplot(3,3,2);

imshow(uint8(ha));

原图像理想高通滤波'

N3=F3.*h1;

Nd=ifftshift(N3);

nd=ifft2(Nd);

subplot(3,3,3);

imshow(uint8(nd));

加噪图像理想高通滤波'

Hm=hpfilter('

h2=fftshift(Hm);

subplot(3,3,4);

imshow(h2);

高斯高通滤波频谱'

H2=F1.*h2;

Hb=ifftshift(H2);

hb=ifft2(Hb);

subplot(3,3,5);

imshow(uint8(hb));

原图像高斯高通滤波'

N3=F3.*h2;

Ne=ifftshift(N3);

ne=ifft2(Ne);

subplot(3,3,6);

imshow(uint8(ne));

加噪图像高斯高通滤波'

Hn=hpfilter('

666,666,40);

h3=fftshift(Hn);

subplot(3,3,7);

imshow(h3);

巴特沃斯高通滤波频谱'

H3=F1.*h3;

Hc=ifftshift(H3);

hc=ifft2(Hc);

subplot(3,3,8);

imshow(uint8(hc));

原图像巴特沃斯高通滤波'

N3=F3.*h3;

Nf=ifftshift(N3);

nf=ifft2(Nf);

subplot(3,3,9);

imshow(uint8(nf));

加噪图像巴特沃斯高通滤波'

【实验结果】

1、低通滤波

2、高通滤波

实验七:

图像压缩技术

(一)

掌握图像压缩的基本理论,理解图像压缩的系统基本结构,加深对图像处理中像素间冗余、编码冗余和视觉冗余的理解,以及会正确使用不同的压缩方法对不同冗余的压缩处理。

图像压缩中相关概念,哈夫曼编解码。

一、图像压缩中相关概念(hist,entropy,imratio)

2)分析并获得灰度直方图。

3)计算一阶熵估计。

4)计算压缩比。

二、哈夫曼编解码(huffman,mat2huff,huff2mat)

3)对灰度直方图进行哈夫曼编码。

4)利用mat2huff直接对图像进行哈夫曼编码。

5)比较采用对直方图进行哈夫曼编码和mat2huff编码的图像质量、压缩比、编码数值、以及计算一阶熵估计

7)对编码是数据进行解码,比较原始数据和经过编解码以后的数据

【实验程序】

1、灰度直方图

subplot(4,2,1);

J=rgb2gr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