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89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办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D

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A.AB.BC.CD.D

13.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①铁粉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铁④氧化亚铁.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将10g溶质质量分数8%的NaOH溶液与1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混合后pH会(  )

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不能确定

1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6.在NaOH、Ca(OH)2、Cu(OH)2三种碱中:

(1)属于微溶于水的是  ;

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2)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  ;

(3)与酸反应生成溶液呈蓝色的是  ;

(4)水溶液通入CO2后有浑浊或沉淀出现的是  .

17.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种现象叫潮解.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变化:

  .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石灰水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19.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  .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0.用100g稀硫酸跟一定质量的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0.4g氢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若将以上100g稀硫酸稀释成10%的硫酸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水?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2017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解答】解: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大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中性溶液的pH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A、葡萄汁的pH等于4,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错误;

B、泡菜的pH等于3,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正确;

C、草木灰的pH等于10,呈碱性,不能用于降低土壤碱性,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牙膏的碱性强于鸡蛋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D、尿液的pH为5.0﹣7.0,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物质的分类;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①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③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①碱的水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a(OH)2,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故①②③类推结果错误.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特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碳酸钙、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A、碳酸钙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

B、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化,故B错.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故C对;

D、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故D错;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基础知识考查题.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B、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用pH试纸测定pH,大于7的是石灰水,小于7的是盐酸,等于7的是氯化钠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C、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

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

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蓝色、紫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水显酸性,能用于改良碱性土壤,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的生长.

A、碳酸水显酸性,能用于改良碱性土壤,故A正确;

B、碳酸水显酸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

C、碳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正确;

D、碳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A、氢气与氧气都不能与硫酸及氢氧化钠反应,故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氯化氢气体都能与苛性钠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能与苛性钠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点评】掌握不同干燥剂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对于干燥剂,要注意它能干燥的气体的范围,知道哪些常见的气体不能干燥.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不是碱与盐生成盐和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镁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的化学性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C、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判断;

D、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盐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C错误;

D、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盐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推理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例的存在.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知识要严格按照定义去推断,不能简单看表面现象.要从概念的实质出发去分析问题,解答此类题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解决.

【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O2被小白鼠消耗,由于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小白鼠排出的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第二个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由此可以分析出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哪种情况.

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

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点评】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根据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导致压强变化的情况;

应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决实际事例的分析能力.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①铁粉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②四氧化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

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

④氧化亚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①④采用的试剂正确.

B.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可以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10g8%的NaOH溶液与盐酸中氯化氢反应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40

x10g×

8%

x=0.73g

10g×

8%>0.73g,故反应后盐酸剩余,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的pH<7.

故C正确;

【点评】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到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时,开始氯化亚铁的质量应该为零,最后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后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质量也逐渐增加,不能正确反映,故A错误;

B、碳酸钙逐渐反应,溶液质量增加,最后不变,故B正确;

C、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会无限的增加,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后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点评】本题是结合图象的分析题,解题时注意分析清楚转折点即可较快做出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