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国创业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创业企业的融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eywords:
ventureenterprise,financing,financingstrategy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创业是以创新为基础、以创造价值及提高生产力为目的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大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创办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经济也在这些因素的支撑下成功实现了转型,并创造了持续十多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记录。
创业己成为美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以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雅虎(Yahoo)、甲骨文等公司为代表的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很多大公司,都是起步于从无到有的创业活动,并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它们是美国新经济的领军企业,也是美国新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和社会普遍以开明的态度鼓励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创业者的层次和创业活动的层次随之迅速提高,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开始活跃,并形成了联想集团等一批著名的企业集团。
中国入世以后,又一轮创业潮风生水起。
首先是因为创业门槛的大大降低。
新版《公司法》对企业注册资金的限制进一步放松,行政管理机构的审批程序更加简捷,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更走向多元化。
此外,按照世贸规则,我国多个行业领域开始向外资和民间资本开放,这大大拓宽了创业的领域。
2002月国家颁布了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政策,明文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各地政府都组织建立了创业孵化机构,不少大学也紧随社会需求,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建立了创业研究机构。
九十年代末,甚至一度掀起了学生创业热。
创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大量的创业活动,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个人自主创业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矛盾;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创业活动有利于培育自立自强和敢于承担风险等创业精神。
但是,因为中国尚未形成良好的鼓励创业的制度和政策法律环境,人们选择自主创业还有很多后顾之忧。
我国创业活动的层次和效率不高,从事创业的人数相对而言还比较少,创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活动比较缺乏。
比如,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指标看,我国有大量具有产业化价值的技术创新成果被闲置。
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创新技术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但真正转化为产业的不到20%,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约为5%左右。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资金紧张成为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己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融资已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与传统的企业相比,在信息的拥有、收集和处理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拥有量少、信息收集时处于弱小地位以及由此导致的信用低下。
由于创业企业多数是处于发育成长早期的新生企业,与一般的规模较大的和发育较成熟的企业相比,低信息透明度必然会带来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管理的盲目性,信用的缺失与初创企业地位规模的弱小导致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双缺口。
如何充分利用政策、选择适当的融资工具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和条件、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摆脱资金紧缺的困境来更有效地使用好资金,保证企业创业期正常的经营活动,这些问题都已成为企业在融资之前和融资过程中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在发达国家,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和创业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创业企业的“权益资本融资缺口”。
而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在确认抵押品价值并保护信贷安全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信贷担保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等,则在多方面缓解了困扰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弥合了“债务资本融资缺口”。
在中国,创业融资则是一个崭新与面临挑战的课题。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创业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困难显然要大得多。
这是因为,中国的创业企业不仅一般地面临着权益性资本融资缺口和债务性资本融资缺口,而且特殊地面临着所有制歧视、社会信用崩坏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等影响更为深重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分析创业企业融资策略的基本理论出发,以典型公司创业期融资过程为研究对象,浅谈企业创业期资金短缺的原因及融资策略。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
1.创业融资策略的研究目前国内很少,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创业企业融资策略理论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创业企业融资难,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事。
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引起全社会包括政府、创业企业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对创业融资的重视;
3.对指导创业企业融资有着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创业企业在进行创业资本融资的过程中不仅追求着融资业务关系的稳定、融资时机的适度、融资方式和程序的合法化,而且追求着融资成本的最小化、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融资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创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态势、主要制约因素以及创业资本在良好的环境下对其巨大推动作用,探讨了创业企业的特点、成长过程、外部环境、融资渠道和方式,以创业公司在进行创业资本融资中的一些典型实战策略为基础,就创业企业如何实施创业资本融资,获得创业资本的策略提出了建议,同时针对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融资方案构建了决策模型,提出了融资优化方案。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创业企业的特征分类和融资模式
2.1创业企业的特征
2.1.1在多种融资渠道中,内源融资依赖度大
融资渠道,顾名思义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和通道,一般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融资渠道。
其中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部分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部分,企业能够自给自足,主要通过企业的折旧准备和留存收益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
这一渠道不产生融资费用,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是债券和股票,没有金融机构的介入,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吸收直接投资四种方式,但其融资成本比较高,对中小企业是一个挑战。
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方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融资租赁、金融机构贷款等,其融资成本虽然较低,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在经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六成的资金为自有资金,其次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所占的比例不足1%,而在美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23%,自有资金只占30%,远远超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水平。
2.1.2外源性融资困难,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高度依赖于内源融资渠道,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的小企业。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使得内源融资非常有限,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因此而过早夭折。
世界银行专管民营事务的分支机构———国际金融公司(FIC)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做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的经营年限中,我国中小企业自我融资比例均在83%以上,平均占比90.5%,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渠道占比不足10%,外源融资困难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1.3政策扶持力度小
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资金的缺乏成为中小企业运营的常态,也因此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虽然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例如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中小企业免征3年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年底等,但是这些政策对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只是杯水车薪,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上的不健全,也使得中小企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在法律上也面临不平等。
2.1.4金融机构支持少
当前在国内,除了内源融资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但是由于在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金融机构“惜贷”、“惧贷”现象屡见不鲜。
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追求最小的违约风险并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只能选择“嫌贫爱富”,而信贷人员也必须谨小慎微,因此普遍采取“为不错贷,宁可不贷”的做法,这使得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如表3所示。
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大银行不愿涉足,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数量上的缺乏,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更为困难,金融机构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表4显示了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情况。
由表4可知,占我国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仅占企业贷款总额的60%左右,虽然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是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当前的市场结构中,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融资难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规模扩张。
2.1.5直接融资渠道受阻,催生“地下经济产业”
上市公司的高门槛使中小企业直接没有进入的资格,然而即便是获得了准入资格,排队等待的时间也使中小企业错过了做大做强的黄金时期。
为此,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其他借贷渠道,以民间融资为主的非法集资大肆发展,逐渐形成了地下经济产业,但民间融资的风险大利息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2创业企业的分类
2.2.1管理控制型
这类公司全部的注意力都在顾客和供应商身上。
它们对员工不够坦诚、不够大方,技术更新也不及时,它们的人才策略十分古板,不愿意在员工招聘与培养上冒任何风险,但它们会时刻紧盯市场动向,尽最大努力取悦顾客。
由于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它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不均等,但最终往往都能达成既定的成长目标。
管理控制型公司也许不会像同行那样快速发展,但它们的脚步十分稳健。
可能令你惊讶的是,它们对待员工的方式很难说有多好,但却很少出现人事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它们并不愁无人可用。
这类公司往往很难留住顶尖员工,它们给不了员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得不到员工全心全意的付出。
但最严重也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则是如何维持良好的利润空间,把握扩张良机,以及如何在行业及市场的变化中对生产和物流进行调整。
这或许可以解释它们的成长目标为什么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它们常因管理张力不足而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因也在于此。
专注于供求关系是一项十分优秀的品质,也能帮公司成功进入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市场。
仅凭这一点,掌控者型公司就能完成应有业绩。
如果同时能在如提升员工敬业度等方面有一定的进步,它们的表现就会更好。
2.2.2传统中庸型
销售是传统型企业的经营重心所在,而在管理实践上,它们并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
因此,你很难看到它们会在员工待遇、业务增长及风险控制方面有什么令人惊艳的表现。
一切都是那么平均,令人惊叹的平均。
由于其对销售的关注,传统型公司对持续增长很有信心,销售、营销和人力资源几个部门完全跟得上公司的发展。
他们不是技术领袖,也不用操心要不要颠覆现有技术,这让它们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潮流的变化。
中庸型公司的增长目标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同很多销量导向的公司一样,它们同样面临着员工招聘、留存和提高生产力等人才问题,在推进共识管理方面很可能也会遇到困难。
尽管人人都把技术领先的管理实践和颠覆性公司挂在嘴边,但留给传统中庸型公司的成长空间并不算小。
华丽光鲜的噱头并不能带来额外的回报,实打实的业绩却能把成功留在你手中。
2.2.3行业先锋型
行业先锋会主动采用新技术、新流程,以此拉动财务增长和盈利,对公司经济目标和规模扩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
但它们也很有可能会在办公流程、员工管控方面表现得一团糟,从而导致很多基础问题。
注重技术和创新为行业先锋们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强劲的增长势头和高利润率。
这种高增长必然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而行业先锋们似乎也鲜少为找钱发愁。
这也使得这类公司通常都会有一个话语权极强的董事会。
这类公司要面对的问题几乎都出在快速增长上,在条件不成熟时匆匆扩张也给它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管理层能否保持共识并始终专注于既定目标则是它们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当然可以推动公司飞速发展,在成熟产业尤其如此。
但快速的创新式成长需要团队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上,使其不至于在变化中受到太大的冲击。
尤为重要的是,尖端科技公司要妥善处理外部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
2.2.4反向操作型
这类公司对诸如关怀员工能动性、积极利用数据等所谓管理最佳实践嗤之以鼻。
但与掌控型公司不同,它们就像是全身涂满了特氟龙涂料一样圆滑,却把麻烦都甩给了其他公司。
它们的业绩能够一直保持增长,不管做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其员工都具备相当的职业水准和很高的工作效率,管理方面也很少出现分歧。
该类公司可以保持不错的利润空间,各部门也都能适应公司的发展步调,扩张时机也抓得很准。
良好的现金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尽管这种身怀叛逆基因的公司总把自己放在最佳管理实践的对立面,但除了最佳实践型公司之外,只有它们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经营问题。
大部分公司都会为无视最佳实践付出很大的代价,哪怕它们只是忽略了其中很少的几项。
但反向操作型公司就是有本事在完全不理会什么最佳实践的情况下依然茁壮成长。
成功的原因与群组分析无关,而要从微观层面上去考察它们的行为。
几乎每一次成功都是其数种独特举措与特殊市场背景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巧合。
不管怎么说,有效就好。
2.2.5最佳实践型
最佳实践型公司堪称公司中的“模范生”,凡是实证有效的管理经验它们都会虚心学习并加以应用。
他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增长目标,也很有信心能实现目标。
它们会尽心维护员工的利益,持续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心声,注重决策的效率和去中心化,在创新和能动性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众。
对它们来说,持续、快速的增长是自然而然的后果,而且无论是公司管理还是业绩表现也几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它们可以想要的一切,从不怀疑自己会达不到在别人看来高得吓人的增长目标。
它们能吸引并留住各类优秀人才,也有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让员工始终充满干劲。
它们拥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总能在适当的时机扩大公司规模,并且时刻与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颠覆性技术趋势保持同步。
通常情况下,这类公司在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的几率都远远低于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
传统智慧也会有错,但就最佳管理实践来说似乎并非如此。
其中的关键每个人都很清楚:
追求积极增长;
对待员工要慷慨,重视员工需求;
决策灵活,广泛听取意见;
积极应对变化和混乱;
随时掌握各类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与供求双方保持沟通。
2.2.6数据依赖型
被分在这一组的公司整体而言作风都比较保守,它们倾向于通过谨慎的策划和经营数据分析稳步发展,凭借努力的工作锻炼员工能力。
而回报给它们的则是持续成长的员工表现和足以使它们避免负债的坚固现金流。
而并不强烈的进取心和松散的沟通模式也让他们尽可以以自己的步调做事,想从事哪一行都没问题。
适度的发展目标和保守的管理风格,使得数据依赖型公司在避免赤字和通过营利所得自投资方面比其他类型的公司拥有更强的意愿,也更容易实现这一点。
这些以“稳定发展”为要旨的公司不会太在意是否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它们对经营数据的关注会让它们比同行更早意识到问题何在。
它们对员工的关怀度更高,相应地也就期望更高。
这类公司的经营者会经常性地面临各种状况。
从招募员工到把握扩张时机,公司成长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问题几乎都会被他们碰到。
同时,尽管它们对经营增长目标的期望相对较低,但在遭遇竞争时,信心也会比它们的对手弱一些。
你不需要把目光放得太高远,也不用一举一动都瞄准行业领袖的位子。
你需要的是一套成熟的发展战略,比如自筹资金扩大公司规模,对员工大方一点,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时刻留心公司的财政状况及相关指标。
同时你也要注意,温和的经营策略并不能帮你消除成长的阵痛,甚至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
2.2创业企业的融资模式
2.3.1内部融资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内部融资的优点有,成本低,周转性好,却风险性很大。
内部融资主要是企业所有者的个人积累及其个人借贷等集资方式。
这种集资方式除了筹集资金的量有限,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外,企业往往需要承担较多的外部压力,一旦经营状况不好,此方式便难以继续融资。
信用丧失、债务纠纷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企业因此进入严重的危机甚至破灭。
另外,倘若企业将大量的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则相应的降低了风险抵抗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相应增大。
2.3.2商业银行融资
银行贷款是非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相对于其他外部融资手段,银行贷款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
但非上市公司一般在公司规模与资产数额小,非上市公司要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非上市公司数量庞大,银行若能充分利用起非上市公司融资这个资源,银行业务量一定迅速增长,但这对银行来说也意味着非常大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非上市公司无法提供银行甄别风险所需的完整财务数据,银行需要收集财务和非财务的各种信息以做判断,仅仅上百万元的贷款,银行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不低于一笔数亿的批发业务,而在收益上显然无法和后者相提并论。
在融资上,银行自然更乐意与大企业打交道,而非上市企业又基本上都属于小型公司。
并且,能够得到银行贷款的非上市公司来说,也存在不少问题。
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比例小,收费名目多,数额大等一系列问题。
2.3.3小额贷款公司
2017年以来,国内实行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放宽了民间资本的金融进入标准,民间资本正式成为信贷市场的一角。
这种融资手段充分调动了民间的活跃资金,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地下灰色金融行为;
此外,对放贷人不准吸收公众存款、闲置利率上限、限制持股比例等约束条件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与大型金融机构不构成竞争之态,利用市场进行赢利的同时也防止了市场风险的发生。
但实际上,小额信贷公司只能缓解非上市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不能解决长期的实业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周期短,信贷资金少。
一是政策的限制,另外公司自身出于风险方面的顾虑,对大额贷款的发放十分谨慎。
非上市公司存在诸如市场环境不稳定、公司发展前景不乐观、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管理不规范等各方面的缺陷,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
而且小额贷款公司放贷既不需要企业的全额抵押或者担保,也没有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仅仅依靠信贷员实际观察和接触来确定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