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719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练习稳态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毒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选C 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图中显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溶酶体处理病原体暴露抗原,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

T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来识别抗原,而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10.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因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B细胞分化受阻

选C 由题意可知该病是B细胞无法成熟,不能产生抗体,所以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参与的,而该病只是影响了B细胞的成熟,对T细胞无影响,故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正常。

因为该病无法产生抗体,所以无法通过注射疫苗进行治疗。

B细胞无法成熟可能是因为B细胞分化受阻。

11.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为单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促进;

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此时,反应所处的条件是(  )

A.无氧  B.有氧   

C.有氧、无氧都可以

(5)细胞C最可能是________细胞,胰岛素可促进________(用数字及字母表示)过程。

(1)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浆。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流入血液,组织液中的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图中细胞A是血细胞,细胞B是淋巴细胞,细胞C是肝细胞,细胞D是骨骼肌细胞;

过程b是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

当肌肉细胞中产生过量乳酸时,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H2CO3,H2CO3被分解为CO2和H2O。

(4)细胞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所以此时反应所处的条件是有氧无氧都可以。

(5)细胞C中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是肝细胞;

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即促进⑥、a、c过程。

答案:

(1)淋巴、血浆 ①、③ 

(2)细胞内液 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 (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H2CO3,分解为CO2和H2O (4)C (5)肝 ⑥、a、c

12.(2015·

济南一模)2015年春节过后,济南出现了“倒春寒”,给人们在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_,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_______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增加,作用于________细胞,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

下丘脑还可以产生________激素,调节水的平衡。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_______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__________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1)寒冷环境中,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细胞,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以维持体温。

下丘脑还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平衡。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0.8~1.2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1)负电位 大脑皮层 单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抗利尿 (3)0.8~1.2 胰岛A细胞

13.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

细胞裂解性杀伤(下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下图2)。

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

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淋巴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其在效应T细胞内的具体合成部位是________。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图2中的FasL称“死亡因子”,Fas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控制合成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Fas和FasL存在于不同的细胞表面体现了基因的________。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

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

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

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效应T细胞既可来源于T细胞,也可来源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人体内除细胞免疫外,还有体液免疫,该种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杀伤病原体。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其在效应T细胞内的具体合成部位是核糖体;

由题意可知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K+和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因此是流出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①由图可知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内表达,说明两种基因可以在同一细胞内存在,只是选择性表达而已;

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它们的基因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因为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含有全套基因。

②既然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Fas基因是死亡因子,其表达肯定是降低了。

③降低免疫排斥主要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根据题意Fas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后免疫功能减弱。

(1)T细胞或记忆(T)细胞 抗体 

(2)核糖体 流出 ①能 信息交流 选择性表达 ②降低 ③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借助网络图识记内环境的物质组成及相互关系。

(2)构建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模型,理解相关原理和过程。

(3)通过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及应用。

 

考点三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过程(填空)

(1)免疫细胞的生理作用:

①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

②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能增殖分化的免疫细胞有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等。

(2)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2.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

功能

免疫功能正常

免疫功能过强

免疫功能过弱

防卫

防御病原体的入侵

过敏反应

患免疫缺陷病

清除

清除衰老、死亡、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

患自身免疫病

监控

监控衰老、损伤及癌变细胞

易产生肿瘤

考法1 借助流程图,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

典例1 (课前诊断卷第8题)下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据特异性免疫过程识别特异性免疫类型和细胞名称。

答案 B

技法归纳 三看法界定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考法2 考查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典例2 (2014·

天津高考)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 通过图解可以看出,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

抗a抗体能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

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

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

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

1.(2015·

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选D 接种乙肝疫苗后,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具有特异性,乙肝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体与乙肝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不是裂解乙肝病毒。

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2.(2015·

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选C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起到了疫苗的作用,属于抗原。

第一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并不是病原菌诱导鸡产生抗性变异。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的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同样发生特异性免疫,但由于未注射过“疫苗”,其体内没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产生得较慢、较少,导致其死亡。

好题精选·

做一当十     剑指高考短平快,省时省力跳题海       

一、历年高考试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选A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

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选D 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

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

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

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3.(2015·

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选A 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被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这是损伤了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死亡,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较正常人低。

效应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而是把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自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

呈递抗原的细胞为吞噬细胞。

用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后,效应T细胞仍会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其死亡,此方法不能治疗该病;

治疗该病应抑制T细胞被过度激活。

4.(2015·

四川高考)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选D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

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更多流回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

链球菌属于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协调配合,比如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2014·

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选D 内环境指的是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淋巴、组织液,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6.(2014·

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选A 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二、最新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热点

1.下面是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

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

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注:

“√”表示输入;

“×

”表示不输入;

“+”表示发生免疫反应;

“-”表示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选A 分析表格可知,实验一小鼠既没有细胞免疫也没有体液免疫能力,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

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照,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2.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________(物质)。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____病,据此推断,该病可通过____________治疗。

(2)人体血糖稳态具有________调节的特点,持续的高血糖是人体内环境失调的具体表现。

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用“>

”“<

”或“=”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

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________状态。

(4)日前,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PPP1R3G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

小鼠实验发现:

进食后肝细胞中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________,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

饥饿时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

据此推测PPP1R3G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__________调控。

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餐后血糖调节机制。

(1)人体感染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Ⅰ型糖尿病,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2)人体血糖稳态具有反馈调节特点。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现有Ⅰ(正常)、Ⅱ(胰岛B细胞受损)、Ⅲ(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