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52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二汇编Word下载.docx

9、“后七子”

指明嘉靖中期的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他们提出文学复古运动,思想上,七子派尊汉魏、黜宋元,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摈斥中晚唐与宋诗。

10、“唐宋派”

指明嘉靖间出现的一散文流派。

成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以反驳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

11、“性灵说”

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

袁枚认为写诗要抒写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格调说、神韵说、肌理说等予取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

主要成就在诗歌,在当时诗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赵翼、蒋士铨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前者成为性灵派的副将,后者成为性灵派的同盟军。

12、王荆公体

要点: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

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王荆公体”,又称“半山体”。

13、诸宫调

诸宫调,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

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

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

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

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现代诸宫调作品保存最为完整者为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14、拟话本

拟话本主要指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品有冯梦龙编选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15、四大谴责小说

指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

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16、永嘉四灵。

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其字号中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师法晚唐贾岛、姚合,擅长五律,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7、南戏。

南曲戏文的简称。

流行于宋元南方的相对于北方杂剧的戏曲。

其曲调来自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

篇幅较长,场次结构为“出”;

演唱比杂剧灵活,可合唱、对唱、接唱;

“科”曰“介”。

后发展为明清传奇。

18、三言二拍。

“三言”是冯梦龙编纂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

与“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

19、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

于宣统元年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正式成立。

三位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当时皆为同盟会员。

南社在当时有“同盟会宣传部”之称。

南社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种压迫和专制统治。

南社的名字含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陈去病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南社长沙雅集纪事》)。

20、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

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21、元曲四大家

指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位曲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

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来的。

22、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是指明代的四部小说: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其题材范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故事、世情小说,这四部小说的形成次序、成书过程、结构特色具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这四书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23、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

因为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有“桐城派”之称。

思想上尊崇程朱理学,散文上近接唐宋派,远宗唐宋八大家,强调以严整之文,明封建纲常之道。

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发展了慢词的写作技巧,语言精工,音律整饬,法度森严。

24宋初三体:

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5苏梅:

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26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27、苏黄:

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28、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

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29、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30、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31、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32、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33.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简答题。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

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

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

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代表作是《雨霖铃》。

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

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4、柳永词从风格上分为哪几类?

其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

近代著名学者夏敬观说:

“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

雅词用六朝小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

”(《手评乐章集》)指出了柳永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特点。

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5、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6、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第一,善于炼字。

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

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第三是序的运用。

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7、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8、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

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

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1、宋诗与唐诗有何不同?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

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表现也不太含蓄。

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2、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18、明前、后七子的代表作家及其文学主张。

前七子的代表是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的代表作家是李攀龙、王世贞。

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复古,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对革除台阁体的弊病有着积极意义,但其模拟之风限制了文学创作的成就。

19、清初传奇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

以李渔为代表的技巧派;

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案头派。

(2)各自特点:

苏州派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剧本情节的生动、曲调的工巧和谐和演出特点;

形式技巧派除注重情节曲折、关目新颖、适合演出等,还特别强调戏曲的娱乐消遣功能;

文人案头派则忽视剧本的戏剧性和演出特点,更多具有适合案头阅读效果。

9、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

(1)自创新调;

柳永有100多调是首创或首次使用。

(2)扩大题材,将词的内容扩大到山程水驿、都市风情。

(3)丰富艺术手法。

如铺叙和白描手法、口语的运用、对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多方面的刻画等.

21、简述柳永词的突出特点及贡献。

一是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

二是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出。

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的特殊贡献,他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到体式开拓的长调慢词上来,音律谐婉、叙事详尽、绘景必工,而又有警策语,为全词生色。

17、简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一,突破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展到田园词、悼词词、咏史怀古词等等;

二,以诗为词,提升了词的品位;

三,扩大了词风,开创了豪放一路。

1、请说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理论观点。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突出作家的个性,强调文道合一,重视文的作用,主张为现实政治服务,文风更为平易、流畅、从容。

13、南宋后期清雅词人主要有哪些?

他们的词作各有什么特点?

姜夔,清空骚雅;

吴文英,质实绵丽;

还有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多受姜夔的影响,倾向于清雅密丽,深婉凄美一路。

2、简述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3、明代“四大奇书”及其代表的类型。

四大奇书指明代的四部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其题材范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故事、世情小说。

11、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

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

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故事生活化。

二、结构网络化。

三、人物立体化。

四、语言俚俗化。

4、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因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有“桐城派”之称。

方苞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强调文章的“神、理、气、味”。

5、简述黄庭坚的诗学主张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无一字无来历”。

6、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1)鲜明的爱情主题。

(2)人物形象的鲜明与典型化。

(3)严谨的结构,曲折的的情节,优美的辞章。

7、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发展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8、简述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词学理论。

朱彝尊,以姜夔、张炎为宗,多专注于字句声律;

张惠言、周济,强调比兴寄托。

10、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

(1)形成地不同,一南一北,故各自承传有别。

(2)形制长短不同。

(3)开场不同。

(4)角色多寡不同。

(5)唱法不同。

(6)音乐有异。

12、《长生殿》的艺术长处。

一,结构完整,关目紧合,针线绵密,独具匠心。

二,语言清雅秀丽,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三,曲辞音律,独步一时。

14、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发展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15、简述《儒林外史》独特的结构艺术。

《儒林外史》的叙事方式与此前的长篇小说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与此后的、乃至外国的古今长篇长篇小说均有明显的不同。

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一般多由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经历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构成连贯完整的故事格局。

而《儒林外史》不是如此,既找不出这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更找不出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

长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即是主要人物经历基本事件的过程脉络。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是没有结构线索的。

在《儒林外史》里,通常是由前一个人物“遇”着了后一个人物,前一件事情“连”到了后一件事情;

而后一个人物与后一件事情一旦进入叙事过程,则前一个人物与前一件事情不再理会了。

因此,《儒林外史》的叙事模式是将叙及的人物与事件按照逻辑意义作连缀展览。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叙事特点有一段精辟的概括:

“唯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16、曾国藩的古文理论。

一,在姚鼐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经济”,重视经世致用。

二,骈散结合,主张“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之文章”。

三,不重视义法而重雄奇之气,一改桐城古文之清淡简朴而为雄奇瑰玮,讲究书写时代事物。

四,认为古文不宜说理,重视古文的审美特性。

20、近代“同光体”诗人的几大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一,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

二,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

三,以陈三立为代表的赣派,其成就最高。

23、简述“三言”的思想倾向。

(1).三言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最多的是暴露社会政治的黑暗,礼教的虚伪,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描写的是明代奸臣严嵩父子专权时迫害异己的冤案,作品突出了与奸臣不两立的浩然正气,作品权奸爪牙的残酷本性的揭露是相当深刻的。

(2).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3).三言在人伦道德的标准上,也表现了新的意识,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三言还生动描述了市民生活以及商业活动,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写苏州丝织业繁盛的情况。

24、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

在《闲情偶寄》里,关于戏剧创作,李渔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浑”、“格局”六章,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

正是在抓住戏曲是代言的舞台艺术这一特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作原则。

一,在戏剧整体构思上要“立主脑”。

通过剧中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

二,在选材和描写上,要“脱窠臼”。

摆脱陈规俗套,追求新奇,体现自己的创造力;

三,在故事情节上,要“密针线”。

前伏后应,不露破绽,使全剧成为艺术整体;

四,“剪头绪”。

为突出全剧主线,将旁见侧出的枝蔓删削掉,毫不吝惜。

五,在语言上,要求“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

让观众能听懂,能领会。

此外,他还着重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使之相互映发。

这些从演出效果出发的创作经验之谈,既有对前人戏曲创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又对后人戏曲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五、论述题。

3、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专力写词,词作在宋代最多;

(2)爱国内容的巨大影响;

(3)豪放派中的雄奇一路,对苏轼一路有所推进;

(4)熔铸与创新出自己新的艺术特色:

①从词作看出一个抒情主人翁的英雄形象;

②用典的蕴藉繁富;

③以文入词;

④多样化风格。

4、试论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1)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

(2)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3)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6、论述《聊斋志异》写作笔法的特色。

(1)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2)用传奇手法表现志怪内容(3)对传奇手法的超越。

7、论述关汉卿的戏曲成就。

(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

(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丰富的认识功能。

(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4)善于营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

(5)语言的戏剧“本色”。

9、为什么说《儒林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