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31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Word下载.docx

第一章集团愿景使命和目标

本章主要进行集团总体战略定位,明确集团愿景、使命和目标。

1.1.XX院集团愿景

XX院集团的愿景是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企业集团。

通过赶超来保证自己持续的竞争能力,定位于装备制造业,以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技术水平为目标。

1.2.XX院集团使命

XX院集团的使命是成为制造类企业竞争力的优秀提供者。

以提升制造类企业的竞争力为己任。

XX院集团的业务,无论是机械设备、系统集成、生产线还是科研服务和行业服务,都是在为客户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涵盖了设备、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

1.3.XX院集团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XX院集团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目标,二是产业化目标,三是行业目标(见表1-1)。

技术创新目标是经过5年的发展,成为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产业化目标是,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

行业发展目标是五年内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

表1-1XX院集团的总体目标

体系目标分类

目标内容

技术创新目标

成为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产业化目标

五年内,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2亿

行业目标

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个功能体系的总体目标,我们又设计了相应的中短期和中长期阶段目标(见图1-1)。

图1-1院(集团)发展战略阶段目标

产业化发展在中短期追求的是夯实基础、归束做强。

集团产业化中短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积极建立为所有业务开展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市场体系和科研体系(技术赶超体系)上,即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管控和市场、科研体系要针对所有业务进行加强,同时建立规模化业务的筛选机制和培育机制。

另外,集团中短期业务发展重点应放在处于优秀业务区域的难规模化业务,结合系统集成业务和工程公司业务的优势,以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业务为突破点进行京内业务的重点倾斜发展,对重点发展业务集团要给予资金和资源的大力支持,同时要协调重点业务中重复业务的整合和互相支持业务的有机结合,其余的业务鼓励其自身积极发展。

产业化发展在中长期追求的是重点突破、快速发展。

中长期,在内部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集团除了抓整体管控外,应把产业突破的重心向规模化和相对规模化业务倾斜,即集团的工作中心要从以一体化业务为重点的难规模化业务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具体方式可以有现有难规模化业务的相对规模化,以及逐渐向好的新设规模化产品和业务倾斜(前提是有好的规模化业务)等,通过集中优势力量,运用重点快速突破的策略迅速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实现规模发展。

而一体化业务,技术扫描式业务等传统业务还应该继续发展。

科研开发体系在中短期以逐步过渡、完善体系为阶段性目标。

结合XX院/集团此次的改制,在XX院/集团和各二级子公司分别成立中央研究所和技术中心,与产业部门的技术开发部门协同,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集团三级科研开发体系。

同时,在中央研究所引入项目运作制,并通过各种途径将下设的虚拟中央实验室做实,逐步过渡为实体化的中央实验室。

科研开发体系在中长期以产研结合、协调发展为阶段性目标。

通过前一阶段的运作,这一阶段的发展要力图使中央研究所下面的各中央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并在集团范围内有条件地推广项目运作制,适时将中央研究所提升为中央研究院。

同时,对前期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协同产业构筑新兴的产业增长点。

行业服务体系中短期以界定业务、分类发展为阶段性目标。

这一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对各所已有的行业服务资源和业务进行厘清,并按照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方式进行分类发展,将盈利性业务和面向企业服务的非盈利性业务以业务部门的形式设在各所生产力促进中心下进行发展。

同时,在集团框架下共享各种行业服务业务。

行业服务体系中长期以一个平台、两种运作为阶段性目标。

在此阶段,集团将在前期所内行业服务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集团的行业服务大平台。

通过判断行业服务业务与集团战略的相关性,找出匹配度高的行业服务业务进行产业化运作。

第二章集团组织性质定位

我们认为XX院集团当前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如何利用好事业部分来为产业化服务。

从XX院的历史发展来看,1999年改制为企业后,产业化发展逐步发展,XX院集团中的事业性部分所占比例逐步减小,到2003年底,产业化合同金额占总合同金额的79%,而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分别占14%和7%,所以可以看出XX院集团当前的主体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好事业部分来为产业化服务。

2.1.

XX院集团未来可能发展模式定义

在主体是企业的前提下,XX院未来可能会有三种发展模式(见表2-1):

表2-1XX院未来可能的三种发展模式

模式

定义

完全企业模式

逐步改变原来科研院所的运作模式,完全企业化运作,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一院两制模式

在主体是企业的前提下,争取国家的支持(资金、政策、课题项目),保留一部分行业地位很高的科研单位,承担部分行业任务。

一是国家和企业共同承担,关键是承担比例问题,二是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个别回归模式

个别产业化运作程度差、行业地位高的研究所或部分研究室进入“国家队”,脱离集团--减轻XX院负担,让国家承担,注意建立联盟关系,获得联盟受益。

注:

个别所的个别公益性业务必须脱离企业(至少名义上),成为挂靠企业(挂靠模式)

2.2.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各有优缺点

三种不同发展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并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见表2-2)。

表2-2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完全市场导向--摆脱原先科研院所一些不适用观念和运营模式的束缚,完全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

⏹顺应国家科技政策导向

⏹便于争取国家支持

⏹平衡科研情结

⏹可能双赢

⏹分类设计演进方式,对各所的适用性强

缺点

⏹可能减弱国家对企业的支持

⏹可能消弱应用研究能力

⏹存在部分高级科研人员科研情结的转变阻力

⏹国家政策不明

⏹历史依赖性

⏹改革不彻底

⏹减小集团整体规模

面临问题

⏹如何减少对原有优势的损伤?

⏹如何快速构建适应市场的企业运作体系?

⏹如何处理好行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国家何时会明确和接受?

⏹近期的发展和定位?

2.3.XX院集团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分析

三种发展模式按照组织性质(纵向)和时间演进(横向),存在五条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一条路径:

一步到位式,是由当前状态直接转变为完全企业模式;

第二条路径:

逐步过渡式,现由当前状态在近期保持一院两制模式,等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完全企业模式;

第三条路径:

两制维持式,就是在近期和远期一直保持一院两制模式不变;

第四条路径:

近期回归式,个别研究所或个别研究所的个别部分根据国家政策在近期脱离XX院集团,回到原来的事业性质的研究单位;

第五条路径:

远期回归式,个别研究所或个别研究所的个别部分国家政策在远期脱离XX院集团,回到原来的事业性质的研究单位。

对这五条发展路径,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导向、企业利益导向和实施难度状况三个因素进行评估(见表2-3),综合看来,XX院未来走逐步过渡和两制维持路径的可能性较大。

表2-3五条发展路径可能性分析

评估因素

国家政策导向

企业利益导向

实施难度状况

可能性

排序

一步到位

较大

国家鼓励科研院所转企

较小

国家队情结,希望国家支持

会产生一定动荡

3

逐步过渡

目前剩余的国资委直属科研院所暂时没有适合的转企方式

可以利用国家的纵向课题获得技术优势

一般

有一定的改制难度

1

两制维持

对剩余的国资委直属科研院所政策不明

2

近期回归

国资委对回归不感兴趣

减少了集团规模

5

远期回归

未来科技部有可能会重新重视共性技术

4

另外,按照我们总结的转制科研院所发展演进模式,在转制科研院所中,事业性的逐步弱化应当是大势所趋。

刚开始,转制科研院所应该是一院两制模式A状态,产业化是主体,但事业部分仍然独立于产业化外边,一部分的事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化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不一致的。

这种状态下,需要回到四个关键问题。

国家需不需要我们来承担国家或行业责任?

如果国家不想,我们企业自己想不想承担?

如果我们想承担,我们能否承担?

如果我们能承担,那我们怎样来承担?

依据深入研究,我们对上面四个问题的回答是,国家暂时不需要我们来承担,如果能够达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我们才承担一部分,而且,必须在与产业化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只有承担事业部分会给我们企业带来一定好处才承担。

这样,转制科研院所会过渡到一院两制模式B状态,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事业部分已经纳入到产业化部分中来,事业部分的目的是为产业化服务,从而保障了事业方向与产业化方向的一致性。

但是,毕竟存在事业性的框,与产业化之间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内耗。

而这个事业性的框在近期还是会对获取国家课题和国家支持有较大作用的,这是由由国家课题经费的投资惯性和投资风险性意识决定的,国家还是倾向于将经费投资于国企和一些转制后仍为国企的科研院所。

只有当事业性框失效时,也就是国家投资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时,这框架就会自然消失,转制科研院从而进入完全企业模式。

第三章集团管控模式定位

3.1.集团管控模式定位

从管控模式来看,目前的XX院集团的控制力很弱,如何达成有效的管控模式是XX院当前的重点工作,也是实施集团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般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按照分权和集权可以分为财务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操作管理型,而XX院集团这三种都不是,目前只是捆绑管理型,集团只有人事任免权,没有收益权,没有财务控制权,也没有进行战略管理。

我们的建议是在未来形成战略管理型的管控模式。

近期通过战略规划管理的加强达到集团对下属公司初步的战略管理状态,远期通过深入的改制工作和股权设计达到深入的战略管理状态。

3.2.集团各下属单位分类和定位

另外,由于集团各二级单位的相对独立性较大,所以近期从集团层面进行业务重组的可能性较小,而以所为单位进行战略定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

所以,需要对XX院集团的二级单位进行分类和定位。

我们从三个维度对各下属单位进行分类和定位(见图3-1)。

纵向从集团对二级单位的控制力度进行分析,也就是集团与各二级公司的历史渊源,集团高层与二级公司负责人的关系,以及二级公司领导层的服从状况出发进行评价。

横向从各二级单位对集团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资质和土地四个不同权重指标进行打分,加权求和得到其在矩阵图中的位置。

最后,在从各二级单位与集团战略的匹配程度进行分类和定位。

图3—1各下属单位控制力度和重要程度分布图

从各下属单位控制力度和重要程度分布图中可以得到从而得到XX院集团的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公司,从控制力度和重要程度来看,自动化所、机电所、机科股份、中机生产力中心、实验场、沈铸所、郑州所为核心层公司,武行所、哈焊所、一院为紧密层公司,而由于一院与集团的战略匹配度较高,所以也进入了核心层。

第四章集团功能体系定位

当前各二级单位在利用行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所行业地位较高,其产业化程度也较高,而有些所其行业地位较高,产业化程度却很低,这说明,有些所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较好的利用了行业优势,而有些所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从集团层面来明确产业化、科研和行业服务体系的定位和关系。

4.1.各功能体系战略和发展定位

我们认为XX院应该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以科研体系为发展平台,实现产业、科研和行业发展的互动来作为功能体系的定位。

同时需要明确,XX院未来的产业将在逐步加大的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基础上,提升产品开发档次,并向技术服务和咨询扩展。

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科研、产业和行业进行重新定义,XX院未来的科研应当定位于应用研究和长期性(三年以上)的产品开发,而XX院未来的产业定位于市场性、赢利性的业务,包括短期性(三年以下)产品开发,以及技术服务和咨询,XX院未来的行业则指非盈利性的行业协会、学会或需要公正性的认证、检测业务(见图4-1)。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就从科研、产业和行业三个方面进行战略规划。

图4—1XX院产业、科研和行业战略演进图

4.2.战略分析框架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科研、产业和行业分战略中,我们都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并按照下面的框架进行分析(见图4-2)。

第一,要回答我们企业的客户是谁?

也就是要明确自身业务定位的细分市场是什么;

第二,要回答我们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

也就是对自身已有和将要进行的业务进行很好的选择和定位,根据客户导向和战略导向,明确哪些业务是要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的,哪些业务是要维持发展的,哪些业务是要重组或放弃的;

第三,要回答我们如何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也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和将要采取的战略措施。

按照战略分析框架图,我们需要在当前、中短期和中长期都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首先,对企业当前的状态进行总结,明确当前的细分市场、业务定位、业务模式和战略措施;

然后依据对中短期和中长期的系统预测,确定未来的细分市场、业务定位、业务模式和战略措施,从而可以得到中短期和中长期的战略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选择和定位、业务模式和战略措施的设计,都是以市场和战略为导向,另外,战略分析是一项预测工作,需要对未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预测,这样才能较好的回答这三个问题。

图4—2战略分析框架图

第二部分:

科研开发战略规划

第五章科研开发体系内外分析

5.1.科研开发体系现状

技术/研究人员比例高是我们区别于一般企业,甚至是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优势所在。

从技术人员在企业员工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上看,XX院/集团各二级单位均有着较高的比例——45%左右,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国内典型的高科技企业——华为。

从此次分析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多数二级所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这是过去国家科技投入向科研院所倾斜的结果,同时也是各二级所多年来研发实力积累的体现。

5.2.科研开发体系存在问题

1.定位模糊

改制后,原有的研发体系又加上了发展自身产业的担子,承担起同时为国家、行业和产业服务的三重角色,“三重”身份一方面是对院研发实力的再度肯定,而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对研究开发体系的定位出现模糊。

我们的科研开发人员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又是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又拉起了产业报国的大旗,投入到自身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正是这种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行业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中承担着的不同角色,使得各二级单位的部分科研人员(尤其是一些工作多年的科研人员)出现了困惑:

我们究竟是“白领”还是“蓝领”?

过去我们为国家服务,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还可以享受国家的津贴,不必为自身的生存发愁。

而现在发展产业,我们却不得不去搞生产、跑市场,甚至下车间。

国家、行业、产业,究竟谁该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而全力地投入产业,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在这种多重身份地影响下,科研人员出现了认识上的模糊,所与所之间对于科研的认识出现了差异,XX院/集团总部与各所对于科研的认识亦无法达成一致。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一方面是不能按照不同服务对象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区别,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而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身份的缺失就进一步引发了人员流失。

而在针对国家、行业、产业的服务中,其各自在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及服务重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如表5-1所示。

表5-1:

XX院科研体系服务对象及差异分类

服务对象

差异

国家

服务对象是国家或政府,通常以基金课题的形式资助,多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偏向基础性、前沿性和综合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资源集中配给到全国的三大区域,研究成果见效慢

行业

服务对象是所处行业内的企业,包括大中小企业,通常以委托开发的形式合作,多是解决一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包含一些行业基础共性的研究与开发

产业

服务对象是自身的产业,通常是包含在为客户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多是根据具体的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技术研究,要求研发与市场情况紧密结合的同时兼顾产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2.研发方向发散

由于没有明确的研发体系定位加以指导,加上二级所为保留学科完整性,导致多数所不愿也不能对已有研究方向进行取舍,技术研究方向多且零散。

在过去研究所的运作模式下,科研的经费由国家划拨,因此各所学科领域越多越齐备,就可能从国家那里申请到越多的经费支持。

而在该企及即将启动的改制过程中,科研究竟应该走大而全的道路还是专而精的道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科研开发中缺少主动意识

各所的科研开发课题多是由我们的客户和国家提出。

主动地根据未来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的意识不足。

4.科研开发存在断档

各所的研发力量分配在结构上有一定的断档,这种断档将势必影响到XX院/集团未来产业的发展后劲。

我们目前所承担的研发任务中,一部分是国家给我们提出的面向行业基础共性的基础应用研究,这部分研究的研究成果一般很难向技术的下端延伸而成为可以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而另一部分就是大量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开发类研究。

在研发项目的深度上存在着应用研究的断档。

5.科研设备老化

各所的实验设备存在着不同的老化现象,除新成立的机科股份有一批新购置的实验设备以外,其他各所的设备多是“六五”、“七五”期间由国家投入购置,这将对未来各所的实验/研究能力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6.多数所的研发人员进入产业部门后尚没有建立起所级的研发部门

各二级所多没有成立所级研发中心,多数技术人员已进入产业部门。

7.集团整体的研发体系尚没有建立

当前,XX院/集团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院/集团体系相匹配的科研开发体系。

8.各所的微观运作模式仍然是课题承包制

根据调查,各研究所的微观科研运作模式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模式。

这三个阶段的模式主要在价值创造、组织模式和财务权的归属三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财务权的归属。

在第一阶段中,二级单位尚处于课题承包制阶段,业务的开展单元是课题组,财务权在课题组组长手中;

第二阶段中,二级单位进入了中心承包制,业务单元的开展单位提升到了一个统一的中心,财务权也部分上移到中心负责人手中,但从微观的运作基础上看,项目仍然将采用课题承包的形式来运作。

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所统一管理阶段,各所的微观运作基础才真正的改变课题承包制,进入项目运作制。

但是,在我们进一步对各所所处的阶段进行考量后,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二级所均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从科研开发体系的微观运作基础上看,大多数的二级所仍是课题承包制。

而课题承包制这种一包到底的课题运作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规模难于扩大、既抓技术又抓市场、人才难于复制、过程难于监管和零散而缺乏全局观五个方面。

在本章中我们仅简单提出,后续章节中会进一步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9.研发体系存在问题小结

至此,我们对XX院研究开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和小结,我们看到研究开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在研究方向、科研投入,还是在集团/所科研体系构建、课题运作模式和人员激励,都可以最终归结到我们科研开发体系的定位模糊。

因此,我们认为: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XX院没有能及时地对自身的科研体系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是导致自身科研体系中一系列问题的症结,而要解决研发体系定位的问题,就需要首先分析未来研发体系的资金来源问题。

5.3.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分析

XX院自身发展所需的研发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资源,少量来自于院/所科技开发基金,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我们主要从国家/政府投入和自身投入角度对科研开发体系的资金来源进行趋势分析。

1.国家投入状况

国家对XX院科研开发的投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从宏观面上讲,这种投入首先将受到我国国民收入总量变化的影响,然后依次是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科技投入力度,科研院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地位,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中的地位,最终将受到XX院/集团与其他各个同级研究所之间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影响。

从宏观到微观,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到XX院/集团科研开发体系与其他所之间的实力比较,亦即是XX院/集团自身的科研开发实力,都将影响到XX院/集团从国家得到的研发资金支持总额。

下面,我们就循此规律,按照先宏观再微观,先整体再局部的方式,构建一个XX院/集团的政府科研投入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公式中各个变量的趋势分析,最终得到未来国家对XX院/集团科研投入的趋势分析。

我们将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列入下图5-1,可以得到未来3-5年国家对XX院/集团R&

D投入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分析图。

从整体上看,XX院从国家/政府获取的研发投入在中短期将呈上升趋势,中长期则下降。

图5-1:

XX院R&

D投入趋势

根据因素分解后的分析,我们认为中长期中国家/政府对于XX院的投入变化将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

2.企业自身投入状况

在国家对XX院科研投入将逐渐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将目光转向我们自身的产业。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未来自身产业对科研开发体系的研发投入变化趋势。

研发投入的保证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选择了全球47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人均研发投入与人均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均研发投入越多,人均的收入就越多。

第二,全球47家机械装备供应商的平均研发投入资金约为其销售收入总额的3.3%。

来自于产业的研发投入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