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30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知识复习讲义机械安全技术Word格式.docx

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

包装机、装箱机、输送机等。

(11)环保机械:

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

²

 

机械安全定义

从安全人机学的角度考虑,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致对操作者造成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机械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机械安全特性

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系统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

(2)防护性

通过针对机械危险的智能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保障得到不断改善。

(3)友善性

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技术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4)整体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寻求整体上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

Ø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人等多种伤害。

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

机构高速旋转着,人体某一部位有可能被带进去而造成伤害事故,因而有必要把传动机构危险部位加以防护,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

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等。

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如图1所示。

在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如图2所示。

图1 

齿轮传动 

图2 

皮带传动

(1)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

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应该强调的是,机器外部绝不允许有裸露的啮合齿轮,不管啮合齿轮处于何种位置,因为即使啮合齿轮处于操作人员不常到的地方,但工人在维护保养机器时也有可能与其接触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在设计和制造机器时,应尽量将齿轮装人机座内,而不使其外露。

对于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老设备,如发现啮合齿轮外露,就必须进行改造,加上防护罩。

齿轮传动机构没有防护罩不得使用。

防护装置的材料可用钢板或铸造箱体,必须坚固牢靠,保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振动。

要求装置合理,防护罩的外壳与传动机构的外形相符,同时应便于开启,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即要求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防护罩内壁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气联锁,使防护装置在开启的情况下机器停止运转。

另外,防护罩壳体本身不应有尖角和锐利部分,并尽量使之既不影响机器的美观,又起到安全作用。

(2)皮带传动的安全防护

皮带传动的传动比精确度较齿轮啮合的传动比差,但是当过载时,皮带打滑,起到了过载保护作用。

皮带传动机构传动平稳、噪声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因此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

但是,由于皮带摩擦后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故不适用于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

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

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设计应合理,不应影响机器的运行。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应设防护罩。

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

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这样,万一皮带断裂,不至于伤人。

皮带的接头必须牢固可靠,安装皮带应松紧适宜。

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

(3)联轴器等的安全防护

一切突出于轴面而不平滑的物件(键、固定螺钉等)均增加了轴的危险性。

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等均可能给人们带来伤害。

因此对联轴器的安全要求是没有突出的部分,即采用安全联轴器。

但这样还没有彻底排除隐患,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Ω”型防护罩。

轴上的键及固定螺钉必须加以防护,为了保证安全,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而增设防护装置则更加安全。

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

机械伤害类型

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存在危险性。

机械在完成预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着不可避免但却是执行预定功能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要素,有可能造成伤害。

机械装置的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

设备的故障,不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机的停转,还可能对人员构成危险,如电气开关故障会产生机械不能停机的危险,砂轮片破损会导致砂轮飞出造成物体打击,速度或压力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会导致速度或压力失控的危险等。

机械的检修保养一般都是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但其作业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检修人员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例如,攀高、进人狭小或几乎密闭的空间、将安全装置短路、进人正常操作不允许进入的危险区等,使维护或修理过程容易出现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险。

机械装置的非工作状态是机械停止运转时的静止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非工作状态的机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由于环境照度不够而导致人员发生碰撞,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结构垮塌等。

在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伤亡事故。

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人、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5)触电。

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

(6)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

包括火灾引起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

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学性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源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

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除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和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外,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

正确判断什么是危险和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是十分重要的。

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的对策。

(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5)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给出的,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2)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3)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4)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

(1)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

安全防护罩、屏、栏的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的规定。

4)光电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应设置自身出现故障的报警装置。

5)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

对有惯性运动的设备,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制动器或离合器联锁,以保证迅速终止运行;

紧急停车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开关,颜色为红色;

紧急停车开关的布置应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不发生危险;

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运行后,必须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1)只要操作人员可能触及到的传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传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人员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

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4)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

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

6)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

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

8)防护罩必须坚固可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和工件飞脱造成的伤害。

9)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平台或阶梯时,平台或阶梯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3)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

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

当现场需要采用网状结构时,应满足《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对安全距离(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人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的规定。

机器布置与机器安全装置

机器布置

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

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

(1)空间。

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

(2)照明。

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人工照明,但应防止炫目)和为操作机器而特需的照明。

(3)管、线布置。

不应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人,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空间。

(4)维护人的出入安全。

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安全防护装置是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的安全装置。

该装置能自动地满足机器运行的环境及过程条件,装置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固定的方法和开口的尺寸,以及在其开启后距危险点有足够的距离。

该安全装置只有用改锥、扳手等专用工具才能拆卸。

(2)联锁安全装置

联锁安全装置的基本原理:

只有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

而只有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

联锁安全装置可采取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或组合的形式。

在设计联锁装置时,必须使其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不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

例如,利用光电作用,人手进人冲压危险区,冲压动作立即停止。

(3)控制安全装置

为使机器能迅速地停止运动,可以使用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的原理是,只有控制装置完全闭合时,机器才能开动。

当操作人员接通控制装置后,机器的运行程序才开始工作;

如果控制装置断开,机器的运动就会迅速停止或者反转。

通常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在机器运转时,不会锁定在闭合的状态。

(4)自动安全装置

自动安全装置的机制是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从危险区域中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动的机器上采用。

(5)隔离安全装置

隔离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例如固定的栅栏等。

(6)可调安全装置

在无法实现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可调的安全装置。

只要准确使用、正确调节以及合理维护,即能起到保护操作者的作用。

(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

自动调节装置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

(8)跳闸安全装置

跳闸安全装置的作用,是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

该类装置依赖于敏感的跳闸机构,同时也有赖于机器能够迅速停止(使用刹车装置可以做到这一点)。

(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这种装置迫使操纵者应用两只手来操纵控制器,它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采光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生产场所应有足够的光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采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为补充和代替。

(2)生产场所的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

通道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

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

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进人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

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坑、沟和凸出路面的管线。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应有红灯警示。

设备布局

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均与操作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关系。

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设备部件移动或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或意外事故。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型三类。

最大外形尺寸长度>12m者为大型设备,6~12m者为中型设备,<

6m者为小型设备。

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要求如下:

(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

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

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物料堆放

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妨碍操作,而且容易引起设备损坏和伤害事故。

为此,要求:

地面状态

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

(1)人行道、车行道的宽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0.2m、宽>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1)振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振动信号一般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来测量。

传感器应尽量安装在诊断对象敏感点或离核心部位最近的关键点。

对于低频振动,一般要从3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采样;

对于高频振动,通常只从一个方向上进行检测即可。

(2)油液分析技术

油液分析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光谱油液分析和铁谱油液分析两种。

光谱油液分析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来分析润滑油中金属的成分和含量,进而判断零件磨损程度。

物质的原子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谱线,利用元素的特征吸收光谱谱线及其强度可以分析润滑油中特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铁谱分析就是通过检查润滑油或液压系统的油液中所含磁性金属磨屑的成分、形态、大小及浓度,来判断和预测机器系统中零件的磨损情况。

(3)温度检测及红外线监测技术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热工参数,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对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

另外,机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也可从温度上分析判断,可根据温度变化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线与其温度有关,红外线测温的原理即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将设备的红外辐射转换成人们能识别的信号。

常用的探测仪器有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和红外摄影机等。

(4)超声探伤技术

超声波是比声波振动频率更高的振动波,检测时常用的是1—5MHz的超声波。

与声波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波长短、在高密度固体中损失小及在不同密度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差异大等特点。

因此,利用超声波可以对所有固体材料进行探伤和检测。

它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

还可用于检查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流速以及泄漏等。

(5)表面缺陷探伤技术

常见材料缺陷检测方法包括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和涡流探伤等几种。

磁粉探伤的原理是利用铁磁性试件的导磁性实现的。

铁磁物质导磁性比空气强得多,因此表面缺陷处磁阻大,而易产生漏磁场,吸引磁粉,形成磁粉堆积。

通过观察磁粉聚集情况就可以确定被探测工件的表面缺陷或近表面缺陷。

渗透探伤依据的是物理化学中的液体对固体的润湿能力和毛细现象(渗透和上升)。

检测时先将工件表面涂上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渗透液由于润湿作用及毛细现象而进人工件的表面缺陷中,然后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再涂一层亲和力强的显像剂,将渗人裂纹中的渗透液吸出来,在显像剂上便显现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的鲜明图案。

至于涡流探伤,当通电线圈接近被测表面时,导电的试件表面层将产生涡状电流(简称涡流),涡流又会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又会在激励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由于涡流与表面状态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及相位等就会反映出表面缺陷的信息;

涡流探伤就是利用这种信息来检测表面缺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