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091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走群众路线演讲稿 心得体会 观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焦裕禄精神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在于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50多年来,人们群众始终怀念焦裕禄同志,那是因为人们还记得当年他走进兰考一位老农家时,曾经说过一句让后人广为传颂的话;

“我是您的儿子”。

  50多年来,人民群众之所以始终牢记焦裕禄的英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50多年来,人民一直在不停地总结探索焦裕禄精神,那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任时光飞逝、时代变迁,焦裕禄精神始终洗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学习他以民为本、虚心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鱼水情深,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大爱情怀!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就是敢于“扪心自问”,一问是否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增进群众感情,当好人民公仆?

二问是否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问是否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不图名不图利?

四问是否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勤奋工作?

五问是否坚持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情?

六问是否带头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

只有问的好了,才能学的好,省的好,做的好!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做真功:

一是要真学,切忌走过场,让焦裕禄精神入脑入心,成为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是要活用,切莫照搬照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领导干部要学的是焦裕禄以民为重、以苦为荣、以书为伴、以身作则的精神,而不是60年代“原始”的工作方法;

三是要实干,做到学以致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即使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得非常具体、领悟得十分透彻,但理论上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那学又有何用?

  我是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平时的计生工作需要密切接触群众,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责任重大。

群众看我们,不是看我们说些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说到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自己当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和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情为他们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最后,让我用网民的话作为今天演讲的结束语:

  如若官员都如焦裕禄一样,何愁我泱泱大国不强?

“绿我涓滴”,我便能让祖国大地如兰考一样,“会它千顷澄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的群众路线

 

  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的今天,重温《焦裕禄》,重读《县委书记的榜样》,重新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感慨万千,泪水从脸庞滑过。

  从解救“小偷”,看焦裕禄的群众路线

  焦裕禄上任伊始,下乡途中,遇到村干部对一个五花大绑的壮汉棍棒相加,他立即上前制止,并了解情况。

“同志,娃娃饿呀,队里秋粮只分了老秤12两高粱,全家揭不开锅了呀”。

“揭不开锅就偷呀?

凭心而论,村干部做的没有错,在那个集体利益至上的年代,将“小偷”绳之以法,本无可厚非。

但是,焦裕禄能够看到是因为“一年只分了老秤12两高粱”的现实,逼迫人民群众不得不铤而走险,责任不在群众,在干部。

  联想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有多少人不是抱着村干部的观点在工作呢,僵化地执行制度、流程,因为一点点小问题,让基层的员工一次次无功而返,不愿多承担一丁点责任,甚至将制度、流程当作挡箭牌。

看似忠于职守,实则明哲保身。

  从挽留大学生,看焦裕禄的群众路线

  听说林场研究泡桐的大学生要走,他二话不说,一路小跑追到火车站。

“小魏呀,你走的急,我来不及准备,刚才我在那泡桐苗圃里抓了一把沙土,一呢,就算是我送你的小小的礼物,二呢,还希望你今后帮助我们研究研究这个土质。

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要忘了地图上还有兰考这么一个地方啊!

  知道小魏要离开兰考,焦裕禄心头在滴血。

但是,面对小魏,他没有一句责备,而是充满了关切,句句实在,暖人心窝。

在他的感动下,小魏打消了回老家的念头。

  相反,在我们身边,个别领导干部在人员流失问题上,就显得心胸不够豁达,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容易将矛盾激化。

不能像焦裕禄一样,首先反思自己,查找人员流失的真正原因,只会一味地埋怨,设置障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从深入基层,看焦裕禄的群众路线

  焦裕禄下乡,骑个破自行车,背一卷旧棉絮,径直走到了牲口棚。

“哎呀,老大爷,你这个牲口喂的好呀,我转了这么多地方,您的牲口棚算是头一份呀,您得给咱大伙介绍介绍经验呀”。

焦裕禄和人民群众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家常。

  人民日报3月31日刊登文章《官员下基层问了家里几口人后不知如何继续交流》。

报道称:

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

  几年前,有一次我到项目部找青年干部谈心,曾经亲耳听到基层员工描绘有些领导下基层,颇为生动。

“公司领导坐个车来了,项目经理、书记陪着转一圈,中午喝喝酒、吃吃饭,下午就走了,我们哪能见上面。

今天如果不是你组织我们开座谈会,我能开门进来说:

x部长,我能找你谈谈吗?

”尽管这可能只是个案,也无须放大,但至少说明一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观罢影片,我一直在沉思,焦裕禄的群众路线究竟是什么?

正如影片中焦裕禄说:

群众满意,才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对,这就是焦裕禄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焦裕禄观后感:

人民群众在他身边

  再次被感染的感觉很畅快淋漓。

  之前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感觉只是记住了这个人。

他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到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好县委书记。

  今天再看这部电影,其间从头至尾的震撼是那么让人揪心、让人内省、让人盼学。

  影片的开头,兰考人民把他抬回了黄河故道,那么多的人在为他的离去送别。

这是怎样的一种道别,兰考人民让他永驻兰考。

影片的结尾,病房前的院子里,站满了来看望的兰考百姓,可他却不能再为他们服务。

不论是他去世,还是他生病,他身边总是站着很多群众。

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让自己首先走进群众,在眼里他看到了群众的苦,在心里他想到了群众的盼,在身上他做到了群众的念。

他走进群众,在群众中找问题,在群众中找方法,在群众中找信心,在群众中找干劲,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需要救济,他把班子成员领到火车站一起走进逃荒人群,迅速做出了快发救济粮的决定,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亲民爱民;

拿着逃荒人员挤掉在站台上的菜糠团子,他率先交出了自己供应本,把特殊权利废掉,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干部队伍中因营养不良导致很多干部生病,他合计着“破坏粮食统购统销”规定受处分也要为干部解决好粮食不足吃不饱的问题,在上级来调查时,干部们集体站出来为他请愿,体现了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干部也为这样的领导负责;

大雨成涝,眼看着就要绝收的玉米,他走进绝望的群众,唤醒干群的干劲,让自己走在救灾的最前沿,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

防风固沙需要的是人才,他把想留住人才的渴望用一抔泥土寄托,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才是什么、人才能为事业提供支撑的前瞻眼光;

挡住妻子买肉的去路,把买肉的钱替群众交了住院费,把孩子的埋怨咽进肚里,告诉孩子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上窝窝头,让自己的心一直与群众连在一起,把自己的真完全教给家人,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对舍与得的价值判断。

  他走进群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愿吃别人嚼过的馍。

真知灼见只有在走进群众、亲身感受中才能获得。

  他走进群众,带着大家一起干,他深知,群众的力量需要领导的组织,群众的士气需要领导来提振。

  他走进群众,让群众在生病时止痛的办法都是喊“焦书记”的名字,他就是群众的止疼剂。

  他走进群众,见到问题随时解决,真正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在那辆自行车的轮子里。

《焦裕禄》观后感

  3月25日学院组织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观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还在于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通过观看影片,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更让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

通过观看影片,我对焦裕禄同志有三点感受:

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

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衣着简朴,轻车简从,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

当他第一次参加县委会议时,他提议与会同志先到兰考火车站看一看,当看到鹅毛大雪中静静等待的饥民无奈的眼神、当看到火车来临时饥民争先恐后逃离家园的情景,众人被深深震撼;

当他听说政府的救济粮没有及时发放时,他震怒了;

当得知养牛老人被牛角撞伤,生命垂危,想见他一面时,他不顾自己已经被病魔折磨十分脆弱的身躯,深夜冒雨前去探望;

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还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民情怀!

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

在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富国之路,人民生活富足,再没有旧日兰考饥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景象。

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生存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干部,我们代表的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是否拥有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果一名党员干部连最基本的党性、道德修养都不具备,又如何能够公而忘私,干好本职工作,又如何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真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

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

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疾病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没有责怪,没有批评,只是交待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为解决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一句的肺腑之言,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

在困难面前,我们就应该学习焦裕禄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培养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

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

在为解决干部因饥饿浮肿而影响工作开展时,他冒着政治风险,主动拍板决定购买议价粮;

当地区公署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当老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鲤鱼、孩子们高兴得说要吃红烧鲤鱼时,他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不劳而获;

当孩子们因为没有吃到红烧肉而将窝头扔到地上时,他的心在流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

作为兰考县的父母官,他的女儿却连一件体面的棉袄都没有……对比焦裕禄同志,在当今社会有多少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的改造,又有多少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迷失方向。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焦裕禄同志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在当今社会经济稳步推进的大好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这片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世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以焦裕禄为榜样,为学院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XX年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1.以焦裕禄为镜,就要像焦裕禄那样一切为了人民,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党与人民的关系是共产党始终要认识和处理的根本的关系,这个关系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与生死存亡。

共产党对这个关系的回答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人民服务,简称“为民”。

“为民”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

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

焦裕禄认为,共产党的干部不是老百姓的父母,而是老百姓的儿子,不仅如此,还要做听人民话的孝子。

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忍受病痛的折磨,风里来、雨里去,真正把老百姓当做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遇到的生产生活难题。

“为民”就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精神。

焦裕禄在治理“三害”的过程中,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那里学习经验,然后在全县加以推广。

实践反复证明:

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人民中去,虚心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为民”就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

任何人都会非常在意人们对自己人品和行为的评价,干部更是如此。

如何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

不能是上级说了算,也不能仅看数字,而是要倾听老百姓的意见,这样就不会出现只对上边负责而不对老百姓负责的现象。

焦裕禄在兰考只有475天,在他去世49年后,老百姓仍然怀念他,这足以说明,焦裕禄是人民的儿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仍然是我们今天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2.以焦裕禄为镜,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求真务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务实”是“为民”的基本要求。

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

“务实”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在“求真”上下工夫。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要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必须在“求真”上下工夫,不求真,不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

不求真,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陷入盲目决策,就难以真正务实。

焦裕禄有一句名言: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只有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自己心里才踏实。

为了摸清兰考“三害”的规律,他走了120多个大队,查风向、探水流,终于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办法。

这与现在一些干部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弄虚作假一害自己,二害群众。

老百姓对弄虚作假深恶痛绝,学习焦裕禄精神,要同假冒伪劣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务实”就要像焦裕禄那样为老百姓办实事、求实效。

当前妨碍务实的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四风”的要害是价值观错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焦裕禄是务实的典范,为了让县委常委们了解灾情,他在兰考火车站召开常委会,为了摸清“三害”灾情,他带领干部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正是因为他深入第一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才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对策。

“务实”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干部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

老百姓把权力赋予我们,就是让我们承担责任。

焦裕禄具有为人民利益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品质,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都敢于站出来,敢于明确表态:

出了问题我负责!

这与那些相互推诿、久拖不决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来自高尚的责任,没有了责任心,就难以克服求真务实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3.以焦裕禄为镜,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清白做人

  权力具有为公与为私两重属性。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基本特征。

“清廉”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很多腐败分子往往把公共权力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这种权力观的颠倒,就是混淆了公与私的边界。

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我是这个地方、这个单位的官员,那么这个地方、这个单位的一切都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种颠倒是最根本的颠倒。

公与私是绝对不能混淆的,在这方面,焦裕禄要求自己非常严格。

他的女儿焦守凤要找工作,很多单位把招工表送到家里,焦裕禄都把表一一送了回去,后来守凤自己到邮电局报了名,被录用了,焦裕禄却让守凤到酱菜厂工作,并亲自帮助守凤挑着担子送酱油;

他的儿子看戏没有买票,说是焦裕禄的儿子,工作人员就让进去看了,焦裕禄对这种“看戏不拿钱”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在焦裕禄看来,当干部不仅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而且还要有甘于吃亏的精神,能吃亏、常吃亏、善吃亏,群众才能跟随我们,如果自己处处占便宜,那就会失去群众。

古人云: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似水,不遏则滔天。

现在一些贪官,动辄贪污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就在于心中只有私利,贪欲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

“清廉”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正确认识“义”与“利”的关系。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义”,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奋斗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里的“利”就是个人的利益。

共产党人应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反对见利忘义。

焦裕禄是正确处理“义”与“利”关系的楷模,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家庭困难,组织上要给他补助,被他坚决退回;

他多次资助困难群众,正是他的“大义”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清廉”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正确认识“主”与“仆”的关系。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公仆的本质就是为主人——人民服务。

焦裕禄身为县委书记,却丝毫没有书记的“架子”。

正是公仆的情怀、公仆的责任使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扑下身子,废寝忘食地为群众服务。

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焦裕禄患肝癌,肝区痛得直不起腰,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焦裕禄的事迹告诉我们:

对广大干部来说,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须通过正确行使权力得到体现。

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自己。

现在有少数干部把公权视为私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铁的事实证明:

主仆关系一旦颠倒,必然迷失自我,失去方向,跌入腐败的泥潭,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为了避免权力的异化和变质,对掌握各级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就应当像焦裕禄那样,自觉做人民的公仆,抵制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各种诱惑,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公仆观,才能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