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化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什么是数字化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数字化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38年柏林的KonradZuse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
后来命名为Z1。
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
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
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
1939年加利福尼亚的DavidHewlet和WilliamPackard在他们的车库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计算机。
名字是两人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的。
包括两人名字的一部分。
1939年11月美国JohnV.Atanasoff和他的学生CliffordBerry完成了一台16位的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
1939年Zuse和Schreyer开始在他们的Z1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Z2计算机,并用继电器改进它的存储和计算单元。
1940年Schreyer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个10位的加法器,并使用了氖灯做存储装置。
1943年到1959年时期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作第一代计算机。
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序都是用机器码编写,使用穿孔卡片。
典型的机器就是UNIVAC。
1943年1月Mark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
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重5吨,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
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
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年4月MaxNewman、Wynn-Williams和他们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
HeathRobinson"
,这是一台密码破译机,严格说的话不是一台计算机。
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逻辑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学装置每秒钟能读入2000个字符。
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
RelayInterpolator"
,后来命名为”ModelIIRelayCalculator”。
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
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
其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3年12月,最早的可编程计算机在英国推出,包括2400个真空管,目的是为了破译德国的密码,每秒能翻译大约5000个字符,但使用完后不久就遭到了毁坏。
据说是因为在翻译俄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
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1947年Bell实验室的WilliamB.Shockley、JohnBardeen和WalterH.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年剑桥大学的Wilkes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
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
这台机器是JohnvonNeumann提议建造的。
1950年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Nakamats发明。
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
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年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Turing说:
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1951年GraceMurrayHopper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4年IBM的John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TRANslation),1957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年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学院召开。
1957年IBM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57年FORTRAN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一.数字化技术在当前工程领域应用
以在冲压模型中应用为例: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应用到了模具制造的全过程。
由图1分析得知,模具数字化技术是制约冲压模具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模具的数字化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或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总结国内外冲压模具企业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成功经验,根据冲压模具制造流程,数字化冲压模具技术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冲压成形CAE技术在产品设计同步工程的应用
同步开发中冲压工艺贯穿于新产品的全过程,从了解产品的工艺,到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再到模具的开发都需要冲压工艺人员的全程参与。
冲压CAE技术是从冲压成形过程的实际物理规律出发,借助计算机真实地反映模具与板料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板料实际变形的全过程。
随着非线性理论、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板料冲压成形过程的CAE分析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使用阶段,并形成了一些通用或专用的软件,如AutoForm/PAM-STAMP等。
这些软件提供以下分析和模拟结果:
材料的流动、厚度的变化、破坏、起皱、回弹,以及残余应力和应变。
利用CAE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就可使模具企业对产品每一个零件的成形性、工艺性提出迅速、准确的预见。
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零件的外形提出评估意见,给出准确翔实的分析报告,包括数模修改依据、修改方法以及对后续工序的影响,作为结构设计部门对产品进行改进或方案确定的依据[1]。
2
基于模块化的快速设计系统
对于冲压模具来说,结构设计往往占了设计工作量的很大一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冲压模具CAD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依靠模具设计人员的经验,在通用CAD软件系统上进行交互绘图和造型的层次上,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缺陷,延长了模具的设计周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设计质量。
基于UG/PROE等一系列计算机数字化造型软件使模具的参数化模块设计让“模具快速设计”成为可能。
要进行模具的参数化模块设计,标准件库和模板是基础。
通过软件,将导柱、导板、冲头等一系列的标准件统计入库,以便设计时调用;
同时,根据不同的零件把其相应的模具结构参数化制作成模板,同样入结构库。
在拿到模具设计任务后,预先消化任务要求(生产厂家要求、冲压要求);
其次结合现场实际生产经验,调用模具结构库,进行初设计;
再次进行模面设计,再进行调用标准件库,组装标准件;
最后合装成一套完整模具[2]。
通过参数化模块设计实现典型结构模板化和重复工作智能化。
(1)典型结构模板化。
基于模板化的思想,将冲压模具各种典型的结构进行分类总结,提取其中可实现参数化控制之处,生成智能化模板在整个设计的建模过程中予以应用。
(2)重复工作智能化。
将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工作,通过载入智能化模板和二次开发工具来达到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
3
参数化程编实现模具的高速加工
随着模具制造节奏的加快,数控加工已由单纯的型面加工发展到型面和结构面的全面加工,由中低速加工发展到高速加工。
高速加工技术应用于模具制造业中主要有如下优点:
(1)小切深、高进给;
(2)改善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减少打磨;
(3)精度提高,减少试模工作量;
(4)使用小刀具加工模具细节,减少刀具规格。
降低使用费用;
(5)以高精度、大进给的方式完成淬火钢的精加工,且达到很高的模具表面质量,可以减少传统加工因精加工后再淬火引起模具变形,从而替代某些工艺。
高速加工技术应用模具制造主要涉及机床、刀具和数控编程3个方面,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要实现模具安全、高效的加工,更安全的走刀轨迹和合理的加工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使用的刀具和机床设备按实物尺寸做成刀具库和机床库,再将不同零件的技术要求罗列成库(零件库),3个库的数字参数值整理整合到程编软件中做成CAM加工模板,数控程编就会更安全、快速。
4
数字化装配技术在模具调试中的应用
模具的装配方法一般分为4种:
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
最早,模具在加工中心加工完后,现场的装配多采用分组装配法:
工人直接参考2D零件装配图精导柱导板零件进行分类,然后按先装导板后装导柱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模座其他零件的装配,装配好后直接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后也没有对单件状态的导柱精度/导滑面位置度没有进行有效对比和检查,这样,在单件精加工完后,上下模座合模,发现上下模座导向偏差很大,导致导柱导板拉伤,标准件损坏。
现在,将模具单件进行精加工后在线测量(OMV)的测量结果(比如上模座的导柱导向数据和下模座的导柱导向数据)在软件里面进行记录和统计,进行对比,发现超差马上进行更改。
图3为某项目发动机引擎盖内板拉延模上下模座在加工完后的测量误差分布图。
根据这样的测量结果就可以对上下模座合模之前误差较大区域进行整改,保证导向间隙,并保证模具合模质量。
目前,一些欧美国家的模具制造可以直接采用修配装配法(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的预留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修配法)进行模具的装配。
他们通过测量数据,直接配磨导板或其他零件保证导向间隙或装配质量的方式进行合模装配。
这种方法提高了模具的合模进度,为后续模具的调试赢得了周期。
以测量数据为依据,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这种修配装配法的方式应该会成为以后模具发展的趋势。
四.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为现代制造系统的并行作业、分布式运行、虚拟协作、远程操作与监视等提供了可能。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如下:
(1)制造信息的数字化,将实现CAD/CAPP/CAM/CAE的一体化,使产品向无图纸制造方向发展,如产品CAD数据经过校核,直接传送给数控机床完成加工就是一例;
(2)通过局域网实现企业内部并行工程,通过Internet建立跨地区的虚拟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使制造业向互联网辅助制造方向发展;
(3)将数字化技术注入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无论从工业装备和人民生活需求都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在我国,国家在数字装备和数字制造的基础研究方面应加大资助力度,建立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
与数字地球、数字流域、数字城市等数字技术相适应,大力发展和应用适合我国国情和国防建设的数字制造技术和精密、重大数字装备;
特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思维活跃、立足国内的从事数字制造基础研究的高科技人才;
积极开展数字制造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尽快提高我国数字制造的研究水平。
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跃式发展。
1.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个人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及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
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
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
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
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
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后可以将数据压缩至10到几百倍;
图像受到干扰变得模糊,可以用滤波技术使得变得清晰。
这些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得到得结果。
不过在声音处理方面就见仁见智了。
有人认为对声音数字化就是把声音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声音的连续美。
所以CD的音质即使使用电子管放大器也比不上黑胶唱片。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
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变化。
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DVD等等,现在通信网络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要学好数字化技术并应用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