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07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docx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剖析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大律》

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北魏律》

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

1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

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

1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经世大典》D.《元典章》

1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A.“谋叛”罪名B.“奸党”罪名C.“盗贼窝主”罪名D.“谋反”罪名

1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A.《武德令》B.《开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

2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内乱

2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

2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

2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1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

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

2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D.马君武

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

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

2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

3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至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A.刑与战争分不开B.兵刑同制C.刑与战争无关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E.兵起于刑

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赵盾制定《常法》B.范宣子制定刑书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D.邓析作“竹刑”

E.赵鞅、荀寅“铸刑鼎”

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A.各王B.侯C.丞相D.检点E.推官

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C.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取利

D.承租人在减租后,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E.承租人死亡而无继承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六礼

37.封守(秦律)

38.大宗正府

39.“天坛宪草”

40.“五四指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夏朝法律关于“昏、墨、贼”三种犯罪的规定。

42.简述“八议”入律。

43.简述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颁布的《解散所有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布告》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述唐朝《贞观律》的主要变化。

45.试述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参考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2.C3.A4.A5.C6.C7.D8.B9.D10.B11.C12.C13.C14.D15.A

16.C17.D18.B19.C20.C21.B22.D23.D24.B25.A26.A27.D28.D

29.D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D32.ABCE33.ABCD34.ABCD35.ABCDE

2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7.

(1)封,指查封财产。

(2)守,指看守家属。

(3)封守要详细记录财产的情况,并轮流看守家属。

38.

(1)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

(2)元世祖二年设置。

(3)审理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

39.

(1)1913年10月31日(仅答“北洋政府时期”亦可)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2)因委员会的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这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3)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故“天坛宪草”并未颁布。

(只回答“未颁布”亦可)

40.

(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简称。

(2)将抗战时期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土地政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

(1)“昏”,是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

(2)“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3)“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4)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刑。

42.

(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43.

(1)解散一切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不得再举行活动。

(2)会道门首要分子必须向公安部门登记,如与匪特勾结进行破坏活动,必须逮捕严惩。

(3)一般会员如停止参加活动,即不予以追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

(1)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

贞观初,确定用加役流作为宽恕死刑的刑罚。

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现实的办法。

(2)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

唐太宗认为反逆有两类:

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两者情节轻重不同,处理应有区别。

确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

(3)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以及类推、断罪失出入、死刑三复奏、五复奏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45.

(1)实行“不干涉原则”,又称“不干涉审理主义”或“当事人进行主义”也可称为“绝对的处分原则”。

(2)特定案件的法院调解制度。

①调解事件。

一是强制调解事件;二是任意调解案件。

②调解日期。

调解应于起诉前进行。

③调解组织。

由调解法官和调解人组成。

④调解方式。

不用开庭形式,得不公开。

⑤调解结果。

不能成立调解,转入诉讼程序;调解成立。

(3)规定琐细,文字晦涩。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B.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B.“乱政”、“疑众”C.“奸党”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B.晋C.齐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B.商鞅C.李悝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B.韩非C.商鞅D.李悝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B.春秋决狱C.秋审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3

A.《九章律》B.《傍章》C.《泰始律》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B.唐C.元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B.察举C.九品中正制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B.唐C.宋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B.《晋律》C.《唐律疏议》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