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88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程设计

1、课程的性质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的发展始终都与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工程实际问题。

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

高等职业教育中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课,共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部分,针对不同的机械类专业分为多学时和少学时,我选用的是鲍俊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课堂教学环节:

1)模块化教学:

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的研究为分析研究工程力学问题的主线,以平衡问题计算拉、压、剪、扭、弯受力变形的整体认识。

2)专题项目化教学:

注重归纳思维方法。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是,突出共性的归纳。

如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

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的共性等。

进行专题化教学,培养综合与归纳分析、求同与辨异等归纳思维方法。

3)课堂讨论教学:

促进学生对于问题、模型、假设等物理与几何意义及结论的正确性条件等的讨论与探究。

设置思考题讨论题,进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参与互动,深化认识,培养研究性思维。

3、课程的知识模块

课程知识模块按顺序六个方面组成:

(1)静力学基础及力系平衡问题模块。

(2)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模块。

(3)剪切与挤压及扭转变形模块。

(4)弯曲变形模块。

(5)组合变形模块。

(6)压杆稳定模块。

4、课外学习、辅导及考试等环节:

提供教学课件,习题模拟试题及授课教师的电子信箱并将辅导答疑、作业巩固落到实处。

考试中基本概念占40%,计算题占60%,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占30%,理论考试占70%,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少学时)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备注

物体的受力分析

8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

2

 

约束和约束反力

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

3

受力图

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

4

基本力系

6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

5

力矩力偶

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

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般力系

10

力的平移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

7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物体系统的平衡

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

9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摩擦与自锁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

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

11

构件的承载能力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

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1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

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

13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

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掌握虎克定律

14

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拉压实验

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

2验证型

15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理解许用应力概念

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剪切与挤压

16

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

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圆轴扭转

17

圆轴扭转的概念

扭矩和扭矩图

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

掌握扭矩和扭矩图

18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

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

扭转实验

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

19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直梁弯曲

20

平面弯曲的概念

梁的内力计算

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

21

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

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22

弯曲正应力计算

弯曲切应力简介

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

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

弯曲实验

了解实验设备,掌握σ的分布规律及y的测定

23

梁的强度计算

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24

梁的变形

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

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组合变形

25

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

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

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

26

弯扭组合变形

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

压杆稳定

27

压杆稳定的概念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

28

压杆的临界应力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

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

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

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30

动载荷概念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动载荷概念

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说明:

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68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多学时)

物体的受力分析 (项目化教学方法)

基本力系(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一般力系(项目化教学方法)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点的运动

矢径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掌握利用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求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

刚体的运动

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固定轴的转动

掌握刚体的平动特点和定轴转动的特点并求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

刚体的平面运动

掌握用速度瞬心法求点的速度

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理解并会应用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

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刚体的转动惯量

会应用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动静法

质点的动静法、质点的达朗伯原理

理解质点惯性力、动静法的概念、掌握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惯性力系的简化

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法)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模块化教学方法)

剪切与挤压(模块化教学方法)

圆轴扭转(模块化教学方法)

直梁弯曲(模块化教学方法)

组合变形(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压杆稳定(项目化教学方法)

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项目化教学方法)

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106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工程力学》具有抽象性强、空间性强、系统性强、知识面宽、概念多、计算类型多等特点。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数理基础,按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和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精心设计与课程内容模块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

将实践项目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力学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即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基础知识培养、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创造智能的开发,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我们的做法是:

(1)使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工程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工程力学》ppt动画课件,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采用讲述和实物相结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让同学们带着实际问题学习,建立力学模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的升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反过来,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促进了教学。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问题中心法、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法、现场体验法、综合实训法等。

全体任课教师都注重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任务驱动法

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通过真实工程项目分析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掌握完成工程任务必要的知识。

(2)、问题中心法

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不失时机的进行启发思维,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工程案例法

工程力学课程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其工程应用性强,结合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4)、现场体验法

让学生参与实验室承接的生产试验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通过综合实训练习强化知识的工程应用

对每一教学单元设置综合实训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和计算方面的问题。

(6)、提出了从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三方面考核学生工程力学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采用的多形式、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如:

笔试+口试、个人+小组相结合,课内+课外、作品+答辩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职业意识、他人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2)、课程网站建设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实训中心拥有的多台教学用计算机也为教学提供服务,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教学队伍阵容整齐,教学科研团结协作、有拚搏精神;

2、面向机械类专业,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突出主要内容,加强前后呼应,按照“静力学——材料力学”的授课体系将原《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综合;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积累了较完善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档案。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成果有:

进行了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方法研究、电子教案建设;

教学团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蒋红云

2010、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