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9232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真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

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

故选Co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

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

【答案】A

【解析】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

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

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

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

故选A。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7.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

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B7.C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6.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X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o读图判断即可。

7.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

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乂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拓2〜3二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更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2019-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8.图示区域

B.②地有大雾出现

D.④地寒暖流交汇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答案】C

【解析】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

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

③地在未来儿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

④地为日本

暧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

故选C。

(201&

新课标二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50N

A-河流、湖泊

-1000-等高线/rrt

9.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1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1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答案】9.A10.C11.D

【解析】9.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

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

10.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偉的沉积物;

LI询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

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

H.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

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

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

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

故选D。

(2018-新课标二卷)澳大利亚(如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乙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

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2)。

12.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3・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14.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

【答案】12.B13.D14.B

【解析】

12.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拓气温可达50二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

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

故选Bo

13.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

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14.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

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黃土高原的窑洞。

故选B。

(2018-江苏卷)(双选题)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

的古河道。

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S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16.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答案】15.AD16.BD

15.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

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

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

16.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询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

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

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氏江以北,A项错误;

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

(2017-新课标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

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图2

17.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亳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1&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19.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7.C18.A19.B

17.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

题U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18.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拓,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

且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送植物蒸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19.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

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

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

故正确选项为B。

(2017-新课标卷III)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

21.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22.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20.D21.C22.A

20.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21.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C.

22.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

因泥沙屋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20-山东卷)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

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

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釆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

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

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

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

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

(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农业活动优点分析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考查等知识点。

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业活动安排的优点回答。

(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

W.7-8°

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

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

(2020-浙江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新课标第二位;

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新课标第三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

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F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讣图。

材料二口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

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统计指标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14

2017

森林覆盖率(%)

37.9

52.7

58.0

62.0

62.3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625.9

634.1

589.7

618.6

614.3

稻谷播种而枳(万公顷)

230.2

210.0

209.4

202.6

192.3

甘谯种植而枳(万公顷)

50.9

74.8

106.9

108.2

93.5

甘蔗单产(吨/公顷)

57.8

69.0

66.6

73.5

81.4

(1)说岀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1)特征:

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

条件:

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

年内降水集中;

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

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西江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输沙量的因素及影响甘蔗种植的区位因素,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

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

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

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

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

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山37.9%大輪度提拓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2019-江苏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15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3分)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4分)

(3)分析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3分)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

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

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

提供水源不利:

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

加强区域合作;

节约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解析】考察水循环相关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恒河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

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去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

布拉马普特拉和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印度四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

(3)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

有利影响:

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有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

提供了便利的水源。

不利影响,要结合去的气候特征去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留两方面去谈。

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

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

提拓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