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99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一种Voice”

表现为其一:

口语交际只局限于个别学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大多数学生只能当陪客。

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不同个性的个体的存在,当个体与个体的交流在数量上得不到保证时,我们何敢说学生交际语言是“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

大部分学生充其量只是个传声筒而已,因为缺乏交流,言语的单调、贫乏、空洞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客观原因,主要有:

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不会说话;

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

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让部分学生牵着走,有些学生一连发言好几次,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

总之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口语交际易变成“一种Voice”,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其二:

现在的口语交际有这样一种现象:

课堂上热热闹闹、你来我往;

角色、布景、多媒体,眼花缭乱。

但师生仅仅是“装扮”和“表演”,而没有沉浸在角色中,即没有真正地互动,我们叫它“虚假的互动”,而“虚假的互动”只会造就“一种Voice”,使口语交际没有多大意义。

4、“一盘散沙”

表现为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调控和组织,课堂散而乱。

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教师作为言语交际的积极参与者,以被广泛认同。

可是口语交际由于它特有的生成性、互动性和交际性特点,更需教师能灵活驾驭课堂,切当好处地点评学生的发言,所以要求教师不仅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会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概念界定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设计

1、真实情景策略——“有话好好说”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交流,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析,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摒弃以往只单纯的进行听说训练,而忽略“交际”这个核心的错误做法。

要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安排给学生确定的交际任务,用任务带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审美感受。

(1)创设情境。

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

口语交际课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流。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李吉林语)创设情境训练说话的教法深受学生喜爱。

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可以扣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主动学习.如果配上合适的音乐,或者对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设计,效果会更好。

例如:

教学《伞花》时,我充分使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向学生描述了在雨中,学生来校给老师送伞,老师送学生回家的动人场景,同时,配上抒情流畅的钢琴乐曲进行渲染。

这样的情境创设,很快就使学生仿佛走进那春雨绵绵的校园,激起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

事先布局创设情境

有时候,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好的一个场面,诱导学生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进入角色。

以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

下面是我在上口语交际《借铅笔》的一个片断:

师:

小朋友,这节课我想请大家看老师画图画。

(老师在粉笔盒里找彩色粉笔,可是没有。

咦?

彩色粉笔没有了。

没有彩色粉笔,画出来的图画多难看呀!

(学生也跟着着急起来,逐渐入境。

生:

我去你办公室拿。

哎呀,不巧,办公室里的彩色粉笔被汪老师拿走了。

她在隔壁班上课,不知道哪位小朋友能帮帮我。

(生边举手边抢着说:

“我去,我去。

”)

(这时,学生已完全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而教师也可以自然地开展口语交际的训练了。

你打算怎样向汪老师借呢?

你们能先准备一下吗?

谁说得好,我们就请他去借。

……

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小品、相声、独角戏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表演形式,以此为切入口,容易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使他们在表演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了他劝爷爷戒烟,可是没有成功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机会,于是就和该生商量把那天发生在他家的事情,排成小品在班里表演。

爷爷:

(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烟,咳嗽。

小明:

(跑到爷爷身后,给爷爷捶背。

)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求你别抽了。

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

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反正抽烟一点好处都没有。

上学时间快到了,你该去学校了。

我呢,到公园去溜达溜达。

小品表演完后,老师让同学思考:

小明为什么没有说服爷爷?

由此引发讨论。

通过交流,大家明白了,要说服爷爷,就必须说清抽烟的害处。

于是,师生又共同归纳出抽烟的害处。

最后,让学生表演该怎样劝爷爷戒烟,大家假戏真做,言语十分感人。

(2)让话题与学生零距离。

以话题为纽带,在真实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密地联系到一起,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话题的确立应是多元的、开放性的,贴近生活。

既可选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延伸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充分表达一家之见,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又可选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激起学生兴趣。

让话题“原汁原味”

当有些话题的内容与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

这时,可以根据原先安排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呈现或者再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类似原教学内容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让学生直接面对“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生活,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

一次,我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出示了这样一幅图:

画面上画着有两个小女孩到邮电局去寄信,她们发现邮局门口的邮筒很脏,地上又有很多纸屑,于是她们便自告奋勇地从家里拿来卫生工具,一人扫地,一人擦洗油筒。

本以为画面内容简单,学生定有话可说,谁知,很多学生看到画面时,就像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纷纷问我:

老师,这是在哪儿啊?

老师,她们手中拿的白纸是什么呀?

更让人可笑的是,很多学生居然不认识邮筒,说是不是她们在擦洗垃圾筒啊?

的确,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告诉发展,原本在我们生活中占很重要地位的我们很熟悉的信件、邮筒等,以被现在年轻的大部分学生所渐渐淡薄,有很多学生几乎没寄过什么信。

二年级有那么多学生会不认识邮局、邮筒,也就难怪了。

既然图上提供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格格不入,为什么要拘泥于插图,为什么不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来代替图中发生的事呢?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学校搞大扫除,很多学生从家里带来了抹布、脸盆、扫把等,擦窗、扫地、擦楼梯,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何不把这次活动代替刚才的插图,让学生谈谈大扫除中同学们的表现和感受呢?

事实证明,只有当口语交际的话题更原汁原味地贴近学生生活,交际任务才更有实际意义,学生才更会产生倾吐的欲望。

给话题“添油加醋”

有些话题单从内容上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能没有距离,但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这种交际活动,学生无从产生说的欲望,有话不想说,距离便由此产生。

这时,我们可以给话题“添油加醋”,引发交际的需要,以消除距离。

如有一口语交际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

应该没有学生不熟知自己家乡的景物,就内容来说,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没有距离。

但是,对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是全体学生所共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都熟知的家乡景物,却不需要,这样的交际活动并不存在。

而适当给话题“加油添醋”,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引发学生口语交际动机。

因此,上课时,我告诉学生,自己有位表妹,是某地(是外地)某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家玩过。

这次她来信说,今年暑假要来我们这里玩,还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好看的景物。

老师想让同学们向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龄人,由你们介绍,在她听来更加亲切。

于是请学生先在小组里练说,然后在大组说,甚至煞有其事地把学生在大组里说的话录音,告诉学生要把录音带寄给表妹。

这样,由于给话题“加油添醋”,创设了虚拟的生活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

总之,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切合实际,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应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增添或更换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为他们喜爱的内容。

如:

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和他们一起吹泡泡、玩蜗牛、捏橡皮泥,让他们学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边玩边说,开展交友活动:

“让我和你交朋友”。

(3)承担具体的情境任务。

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

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造成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却、懈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

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既可以个人进行画面解说、自我介绍、演讲,也可双人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等。

2、授人以渔策略——听、说、交际“一个都不少”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

(1)悉心倾听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如“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

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

“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听记、听写、听说的训练,将会深化和巩固听的效果。

听优点

最初可以指导学生从说话的“轻重、速度、节奏、停顿”等较为简单的技巧方面去听,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再让学生尝试从“语气、感情‘等方面去听。

专门训练学生听优点的能力,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从听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

从说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友好的人际交往。

听缺点

如听辩语病。

引导学生听辨语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完整,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重复、颠倒,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从而及时纠正同学话语中的各种错误。

这是一种可以在课堂中常用的方法。

专门训练学生听缺点也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从听者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从说者的角度看,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气氛的形成。

听异同

让学生听差别不大的话语,比较异同,这能大大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组织言语表达

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为听,在“你”为说,二者密不可分。

“说”的教学与“听”的教学可谓逆向互补。

就是说,在训练学生“说”时,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设想自己如何说能让听者听懂,迅速打动听者。

在听的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首先要抓住主旨来“听”,那么在说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紧扣主旨来“说”。

主旨或者观点的提出要鲜明,提纲挈领,然后再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围绕一个中心用最简练的话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标题,最后在每一个小标题下,再想想如何组织这一段话。

这样说出来的一段话,才会条理清晰、纲举目张、通顺流畅,即所谓“理定而后辞畅”。

如果说话之前对要讲的观点不明确,游移不定,没有“主心骨”,那么言辞必然阻塞不畅达。

表达时,要有意识运用语音、语调、停顿、节奏、重音等加强表达效果,并与所说的内容有机配合,使语言显出层次美、变化美、个性美。

(3)强化交际角色

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的认同互动过程。

要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真正地认同、互动起来,不仅取决于交际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师生的角色意识。

实际上,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学生都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

一是他们的社会角色:

教师、学生;

一是他们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那个角色。

心理认同

心理认同就是交际双方相互追求心理行为的一种互动,其表现形式有潜性的,也有显形的;

有即时的,也有继时的;

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而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追求的是一种显性、即时、动态的心理认同。

它前提是感同身受。

例如在教学:

《学会祝贺》的“电话贺年”中,当看到其他学生纷纷向亲人、老师、同伴等人“电话贺年”时,一名学生再也坐不住了,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他突然走到我身边,说:

“老师,我想给医生打个电话,不过,我还没想好。

”我把他领到教室一旁的“电话机”旁,对他说:

“别紧张,慢慢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该学生略略思索了一会说:

“喂,是赵叔叔吗?

新年好!

我是你的小病人俞云鸿,上次我在河西公园玩时,不小心被一块大石头压伤了拇指,一直以来,我只能用左手写字。

不过现在好了,是你高超的技术治好了我的手指,我又可以用右手写字了。

我和妈妈都很感谢你,我祝你在新年里心想事成,心情愉快,不要有什么烦恼。

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在一阵掌声中,我也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说:

“是啊,别人帮助了你,只要有机会,就要表示感谢。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想来,这是我当时上这堂课时最出彩的地方,这是我备课中的非预设环节,也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一个情节,更是课堂上角色心理行为认同的动态生态生成。

在这种心理认同中,人与人的情感得到了交融,也使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受到感染。

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的前提是思想互动。

思想互动是求共识,求纳新;

而情感认同是求共鸣、震撼。

通过口语交际,引发人们长久的心灵共鸣、震撼,这才叫情感认同。

《学会祝贺》教学的“生日祝贺”片断中就有这样强烈的情感认同:

当看见小朋友带着自己的礼物,祝贺汪鑫雨生日的照片时,我请汪鑫雨说说当时的心情。

汪鑫雨说:

“我很高兴,很激动。

”我更进一步追问:

“怎么个激动?

”汪鑫雨回答:

“好几天一直都在想着这件事。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她内心深刻的激荡。

这样的口语交际对她一生都有用,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会运用祝贺去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这种情感的支撑与鼓励。

3、交互反馈策略——“孤掌难自鸣“

口语交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也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流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

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

反馈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

教学反馈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考察学生的语言是否连贯,思维是否有逻辑。

以“说”引说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作为桥梁。

因此,当学生说话不具体时、不清楚时,教师就要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模仿。

如在上口语交际课《卖文具盒》时,“销售人员”都无法把推荐的理由说充分、说具体,我就现身说“法”:

先是告诉学生必须把文具盒上的图案说得详细些、生动些,接着进行语言表达的现场示范,(手指屏幕):

我比较喜欢小奶牛图案的文具盒。

在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地,有一头快乐的小奶牛手里提着个小奶桶,正悠闲地散着步。

看它高兴的样子,仿佛在说:

“草原牛奶味道好极了!

”这就使学生在感性直观的语言实践氛围中,领悟到推荐的语言技巧,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有了教师的范说为导向,学生的练说效果自然就好。

以“启”导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是教师的传声机和应声筒,所以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思维障碍时,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而应多用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感悟。

如在教学《卖文具盒》时,在自我练习的基础上,我指名一学生做售货员。

那位学生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

“我选择米老鼠申奥的那款文具盒”。

我一听,反问道:

“是选择吗?

”该生意识到自己用错了词,连忙改正说:

“是推荐。

老师,我向您推荐米老鼠申奥的那款文具盒。

”当学生介绍好文具盒忘了说结束语时,我适时地提醒:

“推荐的最后一句话怎么说?

”学生才恍然大悟,连忙补上“希望你能采纳我的建议”之类的话。

在这里,教师的提醒适时又适度,起到了旁敲侧击的作用,既使学生明白了自己话语中的缺漏,又在教师的提醒、暗示中,自主改正错误,真正做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以“评”促说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甄别、选拔,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善于利用评价这一工具,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和动力源,好的评价一方面要善于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点、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为深入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指出学习中的饿不足之处,使学生有前车之鉴,并为说好提供努力方向。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几处评价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

当学生错用“选择”时,教师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委婉地说:

”当学生在成功介绍文具盒外形特点后,教师先用“说得很好”加以肯定,再用“还有理由吗?

”指出不足,指明方向。

学生正是在教师热情有加的赞扬声中,备受鼓舞,在委婉善意的批评声中,深受启迪,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国语文教育网》“口语交际”专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