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76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实行联邦政体

B.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

C.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D.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这表明

A.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1787年宪法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种族歧视

C.1787年宪法完全体现了主权在民

D.1787年宪法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8.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铁血政策的实行

C.它适应了经济的发展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9.洛克在其著作《政府论》中强调:

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管理不当,“他们就会因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完全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就会被移交给人民,人民有权恢复自己原先的自由”。

洛克要表达的意思是

A.违反政治契约的统治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B.统治者要有管理臣民的超强能力和智慧

C.人民掌握着对统治者生杀予夺的绝对权

D.臣民的权力是自封的而非统治者授予的

10.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

”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制内阁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1.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

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

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

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12.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

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

“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13.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特点不包括

A.是间接民主

B.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C.基本框架较中世纪发生了根本变化

D.内阁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14.有学者认为:

“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15.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

B.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

C.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

D.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6.“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17.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8.“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

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

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19.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

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

”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

其原因不包括

A.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歧视的意味

B.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对付英国

C.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

D.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20.2013年3月1日,一个月前才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C.三权分立并互相制约 

D.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

21.某中学一兴趣小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世界”为研究课题,得出以下四个结论,表述准确的是

A.彻底消除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B.缓和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C.暂时协调了主要列强之间的矛盾

D.英法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

22.观察右图漫画,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

A.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B.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C.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

D.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

23.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

2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25.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6.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

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27.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

“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

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和平演变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8.杜鲁门说: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发表上述言论主要是因为

A.二战后美国的强大

B.西欧的衰落

C.苏联军事力量的上升

D.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9.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B.逐渐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30.下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反核运动为中心B.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C.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D.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1.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32.下图是创作于1947年的美国漫画,篮球上写“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篮框上写着“European 

Recovery”(复兴欧洲)。

按照篮球术语,球员斯大林在这一局势中的应对“战术”是

A.接力传球 

B.发出篮球

C.接球投篮 

D.防守反击

3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苏联的参加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3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主要原因是

A.苏联需要美国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35.“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些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

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36.美国曾经大规模地深度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也曾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

由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A.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37.右表反应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

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75%

英国

25%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欲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攫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8.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39.“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A.分区占领德国 

B.北约组织建立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

40.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4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知”国际研讨会上,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谢·

卡拉加诺夫承认,现在的俄罗斯虽然名义上从冷战的泥沼中挣脱出来,但是苏联时期为冷战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至今没能使俄罗斯缓过神来,“原本我们以为自己赢了,实际上却是输家,因为变化花费的成本太大了”。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并没有结束,但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转型。

就美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而言,在90年代之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带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东方的社会主义阵营一争高下;

90年代以后则是要称霸世界,带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追击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转型国家,遏制中国、朝鲜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

在手段上,如果套用约瑟夫·

奈的观点,那就是美国在前一时期重点依靠的是由经济、科技、军事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在后一时期则不仅凭借硬实力,而且还凭借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表现出来的“软实力”。

这样,现在的美国一只手挥舞着超强的武力大棒,另一只手打着美式的自由民主大旗,试图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世界,推行它的新帝国主义政策。

——孔寒冰《冷战并没有真结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俄罗斯人认为在美苏冷战中俄罗斯是“输家”。

(5分)

(2)据材料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继续进行冷战的目的是什么?

与以前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冷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

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

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

4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意大利)阿奎那(1225—1274年)

材料二霍尔巴赫(1723年~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

此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危机四伏,进步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从事启蒙活动。

1748年,在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同时,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尔的物理学和英国经验论者的唯物主义思想。

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

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

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

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阿奎那和霍尔巴赫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思想产生的影响。

(6分)

1-5CADAA6-10ABCAC11-15ADCBC16-20CACCC

21-25CABDA26-30CDAAD31-35BDCDD36-40BDDCC

41.

(1)苏联为与美国进行冷战,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被美国拖垮,导致解体,直至现在俄罗斯的建设仍然受其所累。

(2)目的:

推广美国的价值观,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世界独霸世界。

变化:

美国由“与苏联争霸世界”到“要称霸世界”;

由“依靠的是由经济、科技、军事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到“不仅凭借硬实力,而且还凭借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表现出来的‘软实力’”。

42.

(1)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

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美国与英国围绕援助与国家利益关系问题的矛盾;

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问题的矛盾。

(任写其中两对矛盾及焦点问题,即得6分,“矛盾”1分,“焦点问题”2分)

主要结果:

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

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

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43.

(1)阿奎那:

13世纪,城市的大量兴起和世俗社会力量的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3分)

霍尔巴赫:

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受自然科学成就和唯物思想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阿奎那:

“君权神圣”将君权置于教权之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权的权威地位。

(2分)

抨击了教会和神学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

对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有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