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47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4Word格式.docx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水平分布规律:

2.垂直分布规律:

3.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4.分析弯曲状况:

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5.分析疏密状况:

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锋面处;

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

6.分析数值特征:

高高低低规律;

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

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点北陆北,点南陆南。

海洋相反,并借此判断月份

(3)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4)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反之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5)判断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

1.概念:

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

2.河流流向判断: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

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

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

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

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

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

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四)、其它等值线

1.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大陆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c)距海远近距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反之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2.等压线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及天气现象。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5.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

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专题

1、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详见总复习

2、流域面积的计算

在等高线图中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面积的范围。

3、时间的计算(大早小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同减异加)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平分夜半球经线)地方时为0时。

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4、日界线

(1)日界线的意义;

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2)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80°

经线x点,新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x/24;

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

0时经线在西经区,新的一天占一大半;

人文日界线180°

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晚(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早(加)一天

5、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

26’),昼夜差别最大。

②计算公式详见总复习

③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④某地最长白昼与最短白昼和为24小时。

6、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涉及问题:

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的夹角,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②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

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

23°

26´

和46°

52′之间,具体度量是:

当地纬度+23°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

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

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9、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

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③利用昼长确定:

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④确定直射点纬度:

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

⑤在天球图上,天极与地平圈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北天极的地平圈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北半球任何地点;

周日平行圈与地平圈的夹角为地理纬度的余角。

10、对趾点的计算

11、逆温现象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锋面活动、乱流混合等都可造成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随之降温。

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逆温现象。

日出前(黎明时)达最强(即逆温层厚度最大)。

日出后,随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逆温层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变薄,直至消失

13、其他计算

①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面积总数。

②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

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三、地球运动和太阳高度专题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昼长;

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③、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

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为何气温又低呢?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3.航天发射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4.注意区分地方时与区时,掌握太阳升落的方位和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光照图上的一线四点,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夜长的计算.

5.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

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寒带范围也增大,温带范围则缩小。

黄赤交角增大n度,则热带范围增大2n度(南北半球各n度)、寒带范围增大n度,温带范围则缩小2n度。

6.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

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

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

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

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

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

,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7.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其它知识点:

注意:

太阳周日视运动(多注意图形的阅读与绘制)

1、极点:

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º

到23.5º

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

全年昼夜等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

和66.5°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

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

(即为太阳直射纬度的两倍),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

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正好极昼的地点)。

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

,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

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

(非极圈)。

涉及季节的应特加注意的知识汇总

1、四季知识的考查,在各种资料和高考试题中是经常看到的.高考备考时应注意

天文方面:

从天文现象或从光照图上判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文四季的划分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等

气候方面:

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

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

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河海方面:

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

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

农业方面:

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其他方面:

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

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华北于原出现干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

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青尼罗河处丰水期(丰枯看其补给类型和所处地区)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

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

北极考察最佳时期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

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轮廓和风向)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

我国南方赛龙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北极圈附近国家有“白夜”现象

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吹西南风

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棉花收摘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开始落叶

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

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

我国常遭寒潮影响好望角一带炎热干燥舟山渔场出现带鱼汛

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

四、河流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2.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

流程长度与流域面积;

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及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

河道的宽窄、曲直;

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⑦水能资源;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⑨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①水系条件:

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地区);

水系庞大且通航河道长.

②水文条件:

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2).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人工运河的开挖,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效率,内河航运进一步扩大到国际。

7.

8.河流地貌

9.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10.气候:

降水多少、气温高低(是否结冰)

11.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

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五、地下水专题

1.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

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2.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

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

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3.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

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六、地质地形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七、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大气:

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②天气状况:

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

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季风

西风。

(3)、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山脉的走向----季风迎风坡与背风坡

(4)、洋流:

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

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

(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

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

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

4、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纬度、季节、地势、气候(天气状况)。

5、热力环流

6、季风:

1)、东亚季风环流2)、南亚季风环流

7、气候类型专题

1、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根据气温曲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