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29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此诗描绘了

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

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

8.如右图所示,中国某地出土的陶俑,在服饰上呈现鲜明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下列哪一改革的特征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亲

D.王安石变法

9.观察《玄奘西行图》,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事件处于开元盛世

路线以长安为起点

此行承载文化交流

唐朝势力已达中亚

10.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这一看法

A.客观中肯,切中时弊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C.过于拔高,服务现实D.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11.造成右图中军费开支激增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应付清军入关

B.抵御英国侵略

C.发兵攻占台湾

D.加强西藏治理

12.右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下列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

特征

A.古典时代的雅典

B.古代伊斯兰世界

C.中世纪的西欧

D.东汉后期的中国

13.下列现象,出现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统治时期的是

A.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授权商人组建垄断贸易公司

C.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14.1498年5月20日,达·

伽马率领船队抵达卡里库特,从而正式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海上直通航路。

卡里库特位于

A.美洲B.印度C.中国D.非洲

15.在近代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的认识首先形成如右图所示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社会主义

16.在英国圈地运动中,许多中小贵族在所占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牧业,从而演变成

A.资产阶级B.世俗贵族

C.新贵族D.地方乡绅

17.霍布斯认为专制君主必须履行的职责有:

“保卫和平,防止外敌入侵,保护公民的权利。

如果不能保障和平与安全,就应该由新的统治者来代替他。

”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政治分权B.社会契约C.君权神授D.人民主权

18.在思想上激烈反对天主教会,倡导信仰自由,在政治上主张进行温和改革的启蒙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

19.到1786年初,美国全部债务合计超过4200万美元,而在1781-1786年间,各州一共上缴50万美元。

这反映当时须

A.推翻殖民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邦联体制D.维护国家统一

20.某政治文件规定: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并宣布“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该文件是

A.《法国民法典》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

21.“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这本著作是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国富论》D.《政府论》

22.在克里米亚战争败于英法之后有俄国开明绅士认为:

“文明现在正在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其意在

A.强化沙皇专制B.废除农奴制度C.实行民主共和D.推行君主立宪

23.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第一条: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此条文最终实现的标志是

A.王政复古,倒幕维新B.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C.召开议会,颁布宪法D.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4.右图“?

”处应填写

A.完善了精细分工的“手工工场”

B.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

C.形成了垄断资本的“钢铁时代”

D.开创了注重实验的“科技时代”

25.1840年3月,英国议员格兰斯顿说:

“我不知道·

·

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想使我国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此话表明该议员反对

A.中国闭关政策B.中国禁烟政策C.英国通商政策D.英国战争政策

26.西方国家曾以“为非正规雇佣军分队提供外籍军官的方式”参与反太平军战斗,由此出现了

A.湘军B.淮军

C.洋枪队D.新军

27.右图为上海《圣约翰书院院历》(1904年3月至1905年1月)所载书院放假节日,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上海开埠

B.教育创新

C.中西融合

D.西书翻译

28.右侧是清政府于1875年出具的“中英对照上海江海新关凭单。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条约依据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9.《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我们可以进入中国内地销售商品了

B.我们可以坐火车直接进入北京了

C.香港终于全部是我们的殖民地了

D.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

30.1911年10月12日,《申报》对武昌起义报道:

“其不畏杀戮,不惧艰难,勇往任事,则固中国难得之少年也。

”可见该报对于武昌起义的态度是

A.同情B.蔑视C.敬佩D.怀疑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l、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在雅典,富裕公民必须履行广泛的公益捐献义务,如与战争有关的负责装备战舰,负责与祭祀、举办节日庆典有关的各项活动,同时又将其剥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来,供公民中的贫穷阶层分享。

这深刻揭示了

A.财富分享推动了雅典社会进步B.富裕公民的捐献增强公民内部团结

C.公民的贫富分化造成城邦分裂D.集体意识是城邦政治的重要保证

32.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

“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

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

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

”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33.19世纪末,德国人提出“三B计划”,即建立连接柏林——君士坦丁堡——巴格达的铁路,“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

此事遭到英法俄的激烈反对,德国计划未能实现。

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

A.德国积极谋求争霸世界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尚未形成

C.列强瓜分世界矛盾重重D.英法俄重视中东的战略利益

34.“光荣革命”以后的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对此理解最完整的是

A.革命后的旧制度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

C.民主化和工业化在历史动态中交相前进

D.经济变革必须符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35.邮票的使用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征。

右侧大清国邮票如此使用,最能反映出

A.列强控制中国邮政

B.近代中国邮政起步

C.政权转换之间应急

D.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二、非选择题(75分)

36.英国《自由大宪章》(12分)

1215年,英国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胁迫横征暴敛的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

部分条款如下:

第14条:

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第30条:

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

王室不得强取他人木材建筑城堡等。

第39条:

任何自由民,如未经同侪(地位相当的人)的合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英国王权的认识。

(8分)

(2)从17-18世纪英国政治看,大宪章的历史价值何在?

(4分)

 

37.宰相与皇帝的博弈(12分)

(宋)英宗即位之初,想直接提拔进士及第的苏轼为知制诰,担任他的秘书官。

(在宋代,知制诰再进一步就是翰林学士,是精英中的精英,宰相与执政大臣多由此出。

)不过,皇帝的提案却遭到宰相韩琦的反对,认为这样提拔过快。

英宗又提议让苏轼担任记注,韩琦又反对,说这跟担任知制诰差不多,不如给个帖职。

即使是这样提议,韩琦也还是附加了条件的,让苏轼参加考试,英宗只得依从。

结果,苏轼考得还真不怎么好,勉强过关。

问题:

(1)依据苏轼经历,概括北宋中央官员的产生过程。

(2)通过宰相与皇帝的博弈,概括北宋政治的特征。

(2分)

(3)与唐相比,北宋的中央集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6分)

38.数据中的中英历史(12分)

18世纪的中英对比图

——刘瑞中《18世纪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估计及其与英国的比较》

(1)依据上图,对比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2)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

39.改造世界的世纪(14分)

有学者认为:

19世纪是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

请运用史实阐述这一观点。

(14分)

40.过渡时代

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而今则其停顿时代也。

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

中国自数千年来,常立于一定不易之域,寸地不进,跬步不移,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

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激,为十九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是不经营惨澹,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

故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

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

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

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过渡时代也。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1901年6月26日)

(1)欧洲的“过渡时代”与中国的“过渡时代”各指什么?

(2)概括梁启超所论的中国过渡时代的内容。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过渡时代”?

(15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

3分

1分

0分

31

32

33

34

35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1)水平1:

结合背景全面概括材料的历史信息。

(6-8分)

13世纪以来,王权的不断加强与社会各阶层形成矛盾冲突,通过大宪章,王权在各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造成了有限王权的现象。

这主要体现在:

征税权上,规定国王未经贵族组成的会议讨论,不得额外征税;

在个人财产权利方面,保护私有财产权,未经自由民同意,不得破坏其私有财产权;

在自由民权益方面,未经司法审判,不得破坏自由民的人身自由和正当权益。

水平2:

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得出结论。

(3-5分)

水平3:

脱离材料进行回答。

(0-2分)

王权加强;

有限王权;

等级君主制。

(2)水平1:

依据所学史实运用核心知识全面回答。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有限王权的政治传统,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挑战,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发动了英国革命。

2、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不能运用核心知识结合所学史实全面回答(2分)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能够依据材料进行直接概括(4分)

科举制度,内部选拔。

脱离材料进行概括。

科举制度

依据材料,挖掘出较深层次特征。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仅描述现象,表述不完整。

(1分)

(3)水平1:

运用核心知识简要阐述。

针对藩镇割据问题,形成内重外轻的重要方针;

中央官制由三省六部制发展为文官体制;

形成了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仅列举史实。

(2-3分)

比较完整概括材料信息。

中国的国民收入总值远超英国。

中国的人均收入没有明显变化,英国的人均收入急剧上升,增长速度远超中国,

叙述不完整,表述不清晰。

(2)思考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8分)

水平一:

能够从多个视角完整叙述。

视角:

中国因素英国因素

政治君主专制君主立宪

经济重农抑商工业革命

文化文化专制启蒙运动

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示例:

康乾盛世是中国社会在传统农耕文明框架内纵向维度的继续,绝非横向维度的主流文明或发展方向。

从纵向来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改变,而且君主专制制度之下潜伏着重重危机。

从横向来看,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相比较英国资本主义现代民主制度已经落后与腐朽;

经济上,依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则孕育着工业革命;

文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阻碍社会进步,而英国启蒙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引领思想解放潮流。

而面对日益明显的中英差距和英国对外扩张的态势,中国统治者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朝贡外交,这使中国丧失了最后了解并跟上英国的机会。

视角不全面,叙述不完整。

39.(14分)

水平1:

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全面阐述(10-14分)

工业化浪潮推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加速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经济: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现代工厂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与垄断资本的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相继通过改革或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

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为主导和中心的现代世界体系。

仅列举史实进行阐述(6-9分)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世界市场。

各国革命;

能准确回答问题。

欧洲:

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

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

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

能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归纳完整。

政治上:

专制主义出现危机,政治民主化运动兴起。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企业兴起

思想文化上: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兴起。

归纳概括不确切,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4分)

能够把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嬗变投放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曲折性等时代主题下进行看待和诠释。

深受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影响梁启超立足于近代中国面对的千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感受到了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性脉动,深刻认识到两种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与实质,识到身处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席卷中的中国社会变化的必要性与艰难性。

透析到了近代中国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历史沉珂而举步维艰地突破“停顿”,在体现了他对中国“过渡”的方向性选择与时代艰难性认知的同时,更凸显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爱国心切与切身求索。

能依据材料就梁启超的思想认识提出观点。

梁启超看到了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的不同道路和方向。

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与艰辛。

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评分项二:

史实(4分)

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势等史实建立联系。

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3分)

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5分)

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

(5分)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

组织(2分)

叙述成结构(2分)

叙述连贯通顺(1分)

参考性文章。

极富历史感的梁启超深受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影响,感受到了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性脉动,深刻认识到两种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与实质,意识到身处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席卷中的中国社会变化的必要性与艰难性。

欧洲各国近代二百年来,浩浩荡荡地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迈入工业社会。

同时又以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等手段进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天朝开始崩溃,中华民族出现危机。

西方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体系挟持着中国抛却数千年来建构的中华帝国的天下中心意识,被迫融入西方工业化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这也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中国逐步由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以西方为参照进行社会转型,走上“过渡时代”,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方向性。

但是,处于数千年来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帝国,在专制主义和伦理纲常禁锢下,历史的车轮徘徊不前。

“寸步不进,跬步不移”。

面对着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狂飙飞沙”的驱赶,被轰出中世纪,渐渐地进行“过渡”。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变革和转型,谈何容易,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于是梁启超所处的中国时代正是像一叶扁舟置于中流,两头靠不着岸。

在西学冲击下,梁启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从政治体制角度来说,人们已然愤恨于君主专制的愚民之深,但是民主化与法治化还未能确立;

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文化知识分子已然对脱离社会实际的空洞学问而深恶痛绝,但是新式的思想文化和教育制度未能确立;

从社会习俗与礼仪角度来说,人们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纲常和体现等级观念的社会礼仪心生厌恶,但是西方近代以来体现平等意识与进步观念的礼仪和规范未能取而代之。

上述三个方面都体现了近代中国的过渡时代特性,也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艰辛与困厄。

梁启超立足于近代中国面对的千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透析到了近代中国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历史沉珂而举步维艰地突破“停顿”,在体现了他对中国“过渡”的方向性选择与时代艰难性认知的同时,更凸显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爱国心切与切身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