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82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这些内容是前面已经掌握的四则运算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突出的作用。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写上有一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练习生活经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而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最后抽象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等运算顺序。

2.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题和习题都是学生日常所熟悉的一些情境,并且要用四则混合运算所解决的事例。

这样学生能体验到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3.在练习中学以致用。

在习题的设计中,计算和实际运用的题目比例相当,体现了编者不但重视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也重视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及综合应用。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生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并熟练的计算。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用四则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

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但仅限于同级的混合运算,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已经掌握;另外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对四则混合运算方法、算理的理解,在探究新知中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实际计算中总结出“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安排,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同时出现,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区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3.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的情境,并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4课时

课题

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课时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时

练习十五

1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

买过。

师:

买过什么文具?

生:

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

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

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

5元。

师:

你怎么算的?

生:

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

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

出示课题:

加减法与乘法的

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

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

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

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

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

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

就是42+55=97(元)

师:

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

可以写成:

6×7+55

生:

还可以写成:

55+6×7

师:

这两个算式对不对。

(小组讨论)

生:

第一个对。

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

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

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

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

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

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

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生:

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

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

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6×8=48

20+15=35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

1、536、12、20+3×56×8-18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

(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

1、912、16+40×8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

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

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

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

1、49、232、1、453、37页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例1:

分步:

7×6=42(元)42+55=97(元)

综合:

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课亲切、富有生命力。

教学混合运算,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问题引入,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

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

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

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学生活动热烈)

(二)教学资源包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减法,我们称之为一级运算,乘除法我们称为二级运算,运算顺序如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资料链接

小熊卖鱼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

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

“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

”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

“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

”小熊满脸堆笑:

“便宜了,四元一千克。

”老狼摇摇头:

“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

”小熊面露难色:

“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

“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

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

"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

”狐狸眼珠一转,答道:

“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

”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

“好,就这么办!

”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

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

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60---61页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材例题仍以购买文具为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由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来理解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答题纸,小白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说运算顺序。

生:

当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

先通过回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温故已学知识,然后开门山的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解题思路,列出算式。

师:

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明确题意。

生:

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生:

足球每个45元,买2个篮球用70元。

师:

根据买2个篮球用70元这一数学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

生:

可以得出1个篮球的价钱。

师:

例2的问题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