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06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传记,指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又单称“传”。

一类是史学传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记述生平的,称“自传”。

另一类是文学传记。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

《文心雕龙》说:

“赞者,明也,助也。

2、文学常识:

陶渊明:

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

《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3、人物欣赏:

(1)五柳先生的形象: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

一是: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

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

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是与民同乐。

4、名句及成语:

(1)不求甚解:

现指:

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

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5、重点词理解:

亦不详其姓字(古义:

根据人名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义:

文字)

每有会意(古义: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

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亲旧知其如此(古义:

旧交,旧友今义:

过去的,过时的)

因以为号焉(古义:

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

认为)

赞曰(古义:

传后所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

称赞,赞美)

如:

晏如也(……的样子)亲旧知其如此(像)

言:

闲静少言(动词,说话)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话)

得:

家贫不能常得(得到)忘怀得失(好处)

以:

因以为号焉(用)以此自终(凭,靠)以乐其志(用来)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做动词,详细地知道)

性嗜酒(名词做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省略句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7、理解背诵:

《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8、全文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23、马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基本观点)。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

作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径的嘲讽和抨击。

注解1选自《韩愈文选》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一、作者作品:

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

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字词理解: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显现)

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

有时今义:

或者)

故虽有名马(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表转折)

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

怎么今义:

安全,安定,安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

同样,相等今义:

等候)

策: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策,驱使)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食之不能尽其才(通“饲”,喂养)

其: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它)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其实)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才能)

四、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

(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本文段意:

一段:

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

三段:

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作用:

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

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

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

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全文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如《易序》、《太史公自序》。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简介,如《送薛存义序》。

第一段:

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

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

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

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

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

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好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思考:

(1)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

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字词理解: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秀(被通“披”,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

借今义:

与“真”相对)

走送之(古义:

跑今义:

走路,步行)

右备容臭(古义:

原指各种气味今义:

难闻的味道)

穷冬烈风(古义:

深今义:

贫乏)

日再食(古义:

两次今义:

又一次)

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若:

哗然若神人(好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至:

礼愈至(周到)至舍(到)

手自笔录(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

腰白玉之环(名词做动词,腰挂)

主人日再食(名词做状语,每天)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弗之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未尝稍降辞色

则又请焉

25、诗词曲五首

自将磨洗认前朝(古义:

拿起今义:

即将,将要;

将领)

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义:

为什么今义:

什么事情)

似:

到乡翻似烂柯人(动词,像)何似在人间(动词,比得上)

经:

辛苦遭逢起一经(名词,经书)伤心秦汉经行处(动词,经过)

照无眠(动词做名词,不眠的人)

低绮户(形容词做动词,低照)

同步练习题:

与朱元思书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

(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五柳先生传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每有会意会意:

②期在必醉期:

③援疑质理质:

④无从致书以观致:

⑤走送了走:

⑥俟其欣悦俟:

2、翻译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相同点是: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异:

马说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

3.翻译:

4.《马说》是一篇,作者(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二、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呜呼!

5.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在文中A,B两处填上原文的内容。

A:

B:

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故虽有名马,抵辱于奴隶人之手

D.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负筐曳展行深山巨谷中D.腰白玉之环

(l)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不敢稍逾约”表明作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读到更多的书,如果去掉

“稍”,此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6.文中是怎样写“同舍生”的?

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同舍生”,并说说为什么要写“同舍生”?

7.作者在文中谈了他求学的经历。

①请你用文中的字词概括其求学的特点。

②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1.B2.写山的“奇”:

写水的“异”:

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第一问: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

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1、

(1)“阙”通“”缺,空缺;

(2)即使;

(3)凭借或依靠;

(4)平息或停止2、A3、

(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评分:

“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

(1)湍急、清澈;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领会书中的意旨②期在必醉期:

希望

询问④无从致书以观致:

得到

跑⑥俟其欣悦俟:

等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