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51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高三Word格式.docx

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②绿杨宜作两家春

③明月好同三径夜④可独终身数相见

(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首联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

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五)中留客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景只用了一句:

“光物态弄春晖”。

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

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晚次鄂洲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

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

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陡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紧扣题中“_________”,后四句,紧扣题中“”。

(2)三四句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

“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三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语言运用上却_____________。

(八)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更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这是一首赠别诗,但诗人从大处着眼,旨在_________,而不同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____。

(2)该诗用典贴切、自然,尾联用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立下卓越战功的典故,意思是

___________,这在语意上,又和_________二句遥相呼应。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___________的精神,感情_________________,语气_____________,读有气壮河之势。

(九)经五丈原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

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

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

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洲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试联系前面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

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十一)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

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事事幽

物态

人事

(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

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二)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诗中,诗人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形象,这些细节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身世。

(2)尾联,诗人面对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

阅读本诗,你所了解的当时的现实应是怎

样的?

请简要说明。

(3)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请简析这首诗抒情的特点。

(十三)早梅齐已

万木冻欲析,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首诗,首联即用_________的手法,描写梅花_________的秉性,同时又__________了诗题“早梅”。

(2)第二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已深为佩服。

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3)这首诗很有特色,首尾一贯,处处扣题。

请根据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上特色。

(十四)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七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3)第三四句,由____转入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第一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从王之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出,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抑郁凄冷的心情。

(2)次联承首联之意,选择了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简谈你对次联的理解。

(3)仔细阅读全诗,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十六)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从诗题中可知,全诗的情感主流是喜悦。

诗中最能表现喜悦之情的词语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颔联皆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3)颈联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诗人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十七)春阴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卓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

朱弁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邦。

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

这首诗为作者拘留金邦时所作。

(1)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

前两联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后两联直接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将”作“送”或“助”讲。

简谈你对这一联的理解。

(3)”绝域”指塞北,“东风”即春风。

请简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十八)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首联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思想性格的__________。

(2)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成为千古绝唱。

“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

“横斜”描绘了它的__________,“浮动”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

(3)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颈联则着意作_________的渲染。

颈联通过_________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__的趣味。

(十九)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帅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从诗人的用词看,这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诗的结尾,诗人发出谁能和以《出师表》名世的诸葛亮相比的疑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翻译

(一)宴子教太卜

景公问太卜曰:

“汝之道何能?

”对曰:

“臣能动地。

”公召晏子而告之,曰:

“寡人问太卜曰:

‘汝之道何能?

’对曰:

‘能动地。

’地可动乎?

”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

“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

”太卜曰:

“然”。

晏子曰:

“吾言之,恐子之死也;

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

子言,君臣俱得焉。

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

”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

“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

”陈子阳闻之,曰:

“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

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

晏子,仁人也。

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臣能动地动:

_________

(2)地固将动也固:

___________

2翻译中画线句子。

3联系全,说说太卜为什么说他能“动地”?

4.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戏于琬曰:

“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琬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

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以快也。

”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

“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

“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耶?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作事愦愦愦愦:

__________

(2)杨敏曾毁琬毁:

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所写的三事。

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

“可食乎?

”曰:

“可。

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臣问谒者,谒者曰:

‘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遏者操以人操:

________

(2)因夺而食之因:

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话概述本的内容。

4阅读这篇短,你有什么启示?

(四)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亦使知之,若何?

“言,身之也;

身将隐.焉用之?

是求显也。

“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个亦诬乎诬:

_________

(2)且旌善人旌:

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

(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

3.阅读短,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五)庄子·

秋水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苦’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间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黑饲语:

(1)秋水时至时:

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

________

3怎么理解“大方之家”一词的含义?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魏明帝时,少府扬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

吏守旧令,对曰:

“禁密,不得宣露。

”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

“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

”帝愈严惮之。

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

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

“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

”玄龄等拜谢。

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

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

惜哉!

《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杖吏一百杖:

__________

(2)君但知南牙耳知:

2翻译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把这两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七)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

“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近古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

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1)何兴之暴也暴:

___________

(2)自矜功伐伐:

_________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

(八)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

中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盍去诸盍:

___________

(2)弗食鸡则已耳耳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

(1)是非若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去夫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行:

___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意: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诸葛亮的《诫子书》流传千古,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但其中也许有你不同意的观点,请你找出,并说明你的现由。

(十)痀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耶?

曰: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

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1)仲尼适楚适:

___________

(1)犹掇之也掇:

(3)则失者十一十一:

____________(4)顾谓弟子顾:

3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诗歌鉴赏(答案)

(一)

(1)边塞寂寞、冷落、肃杀

(2)不准确。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杀敌卫国的意志和豪情。

(3)典型环境雄浑豪壮

(二)

(1)春天

(2)激愤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

(1)映衬反衬

(2)拟人(3)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四)

(1)③②④①

(2)你我是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3)自己卜邻之恳切。

(五)

(1)欣赏中的美景

(2)整体(整个面貌)满目生机、引人入胜(3)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虚实相间)

(六)

(1)夜晚住宿(次:

临时驻扎和住宿)借代

(2)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3)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

(七)

(1)写景,“望洞庭湖”抒情“赠张丞相”

(2)渡诗人有心入世却无人赏识的委婉之意,希望张丞相重用自己,好在太平盛世做一番事业(3)委婉含蓄

(八)

(1)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缠绵悱恻、凄苦悲切(或“儿女情长”)

(2)不要使燕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这是又一次激励友人首联(3)奋发向上豪放激扬慷慨悲壮

(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