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36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生物学历年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耳蜗毛细胞、gender 

identity、突触可塑性、谷氨酸转运体、neuron 

stem 

cells(NSCs)神经干细胞、脑电图、神经突起、视野、motor 

unit、情感障碍、神经性厌食、牵张反射、突触可变性、LTP、neurites、钙波、EGG、牵张反射、中心-周边感受野拮抗、neural 

induction、

大题

1.兴奋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2.LTP的分子机制

3.牵张反射的反射弧和过程

4.睡眠的作用

5.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6.下丘脑分泌的作用在垂体前叶导致促激素释放的下丘脑激素

论述题

1.星型胶质细胞对神经递质(Glu)的作用

2.皮层如何感受外周伤害性刺激

3.兴奋性突触传导过程

4.精分多巴胺假说

5.睡眠三个功能

6.垂体前叶激素

问答

1.哪种胶质细胞具有调节细胞外钾离子功能并写出机制。

2.利用Wernicke-Geshwind模型说明复述这个过程的机制。

3.大脑皮层对外周刺激性伤害的感知途径。

4.兴奋性突触传导的过程。

5.视杆细胞对光反应信号的转导及对双极细胞的活性的影响。

6.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

Tips

1.英文40题毫无用处orz

2.今年没考段院长的钙波和K+调节

3.睡眠的作用连着考了,还有LTP、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都是常考的

13级期末考试

1、名解

1.钙波

2.中央-周边感受野拮抗

3.突触整合

4.HPA轴

5.神经诱导

6.REM睡眠

7.神经性厌食

8.LTD

2、论述

1.神经胶质细胞中那种维持神经细胞外环境钾离子浓度稳定,简述其机制。

3.轴突诱导

4.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5.视觉传导活动的步骤

6.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

12级期末考试

1.眼优势柱

2.突触整合

3.谷氨酸转运体

4.神经干细胞

5.neurites

6.精神分裂症

7.性别认同

8.痛觉

二、判断

1.垂体前叶的激素

2.LGN腹侧第一层

3.基本味觉

4.神经元染色

5.同卵双胞胎脑结构一样吗?

三、选择(课件上有的选择题)

1.神经胶质细胞

2.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

3.瘦素

四、简答

1.哪种胶质细胞调节细胞外K+浓度?

机制?

2.昼夜超昼夜次昼夜节律解释举例

3.Glu门控通道AMPANMDA比较

4.HPA轴杏仁核海马调节

5.气味分子机制?

6.为什么要睡眠?

11级神经生物学回忆

一、名解:

(3*8)

1.钙波:

神经元-胶质细胞信号交换

2.Insommia失眠:

是一种与不能入睡有关的疾病isasleepdisorderassociatedwithinabilitytofallasleeporstayasleep.

3.anorexianervosa神经性厌食症:

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

4.synapticintegration突触整合: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包括EPSP时间和空间的整合、IPSP和分流抑制的整合。

5.oculardominancecolumn眼优势柱:

优先从一只眼接受信息的纹状皮层区。

6.neuralinduction神经诱导:

外胚层中的多能干细胞被诱导转化为神经外胚层的过程称为神经诱导。

位于中胚层中的组织者释放多种因子,在神经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7.?

mechano-transductionchannel机械传导通道

8.neuralstemcell神经干细胞: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能自我复制更新、分化成大脑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类专能细胞。

二、论述

1.为什么医生相信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为什么我们必须谨慎地对待精神分裂症与过量多巴胺之间简单地划等号的做法?

氯丙嗪作为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对于治疗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有效哦,但是对于阴性症状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没有效果。

苯丙胺在正常人身上的效果是刺激释放多巴胺,过量则导致阳性症状。

多巴胺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2.LGN传导的分子机制

1)在LGN,来自两个眼睛的输入保持分离。

右侧LGN,右眼(同侧)轴突在第2、3和5层与LGN细胞形成突触。

左眼(对侧)的轴突与第1、4、6层细胞形成突触。

2)LGN各细胞层所接受的视神经节细胞输入。

6个主细胞层的腹侧都有一层颗粒细胞层。

腹侧层(1和2层)含有大神经元,而靠近背侧的3-6层含有小细胞。

腹侧细胞被称为外侧膝状体核大细胞层,小细胞称为外侧膝状体核小细胞层。

3.胶质细胞中有调节钾离子功能的以及简要机理

1)当附近神经元活动导致大脑细胞外K+浓度增加时,K+通过膜通道进入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网络的延伸作用有助于K+的大范围内消耗。

2)神经元兴奋时K+外流,使细胞外K+浓度增高,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膜电流可使星形胶质细胞将K+从膜电位释放,形成电位差。

由此而成的膜电流可使星形胶质细胞将K+从释放部位摄入到胞内,以保持细胞外K+浓度的平衡,而进入的K+可以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很快的扩散,从而使细胞内的K+浓度降低。

GHK公式的计算

4、指出外侧腹内侧下行脊髓传导束有哪些?

分别在调控运动中的功能。

1)外侧通路包括:

参与对四肢远端肌肉的精细调节。

①皮质脊髓束;

②红核脊髓束;

2)内侧通路包括:

维持姿势并调节近端肌肉的粗略运动

①前庭脊髓束;

②顶盖脊髓束;

③网状脊髓束;

3、判断

1.酸甜苦咸鲜的英文,考题里是sour,sweety,bitter,spicy,salty,所以应该是错误的

2.精神分裂跟线粒体损伤的关系什么的(并没有找到,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3.精神分裂是多基因遗传病(应该是对的)

四、选择

1.脑内组胺主要由以下哪个区域生产?

(英文)

A.前额叶皮层B.蓝斑核C.中缝核D.下丘脑结节乳头核E.海马

2.HPA-axishyperactivitymaybefrequentlycausedbythefactorsbelowexceptfor

(A)GRandMRSNPs

(B)Nicotine/DESduringpregnancy

(C)Strokeoftherighthemisphere

(D)Childabuse/neglect

(E)Stressorsinadulthood

10级期末考试

一、简答:

5*10

1.pleasedescribethemainconceptsandtheformationoftheprimaryemotionandthesecondaryemotion

1)初级情绪指婴儿可表达的情绪,基本是基因决定的。

母亲面部表情是婴儿处理不确定的,新的经历时的指导。

包括:

惊讶,恐惧,厌恶,气氛,快乐,悲伤。

2)次级情绪与根据道德做出判断有关,产生较晚,与语言、抽象推理和社会意识相关。

羞愧,骄傲,负罪感等。

2.脑内哪类胶质细胞对维持外环境钾离子浓度平衡起重要作用,简述其机理

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质膜上的钾泵在其胞质中富集K+,它们同样也存在钾通道。

当外环境K+浓度增加时,K+通过钾通道进入星形胶质细胞,导致胶质细胞去极化。

K+的进入增加胞内钾浓度,继而被延伸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网络系统分散到一个很大的区域,从而对胞外钾离子有立体缓冲作用。

3.pleasedescribethedefaultmodel(沉默模型)ofneuroninduction

外胚层细胞获得的神经或表皮特征取决于BMP信号的存在或不存在。

当外胚层细胞聚集体暴露于BMP信号下它们分化成表皮组织。

当BMP信号被封锁,无论是分解外胚层组织成为单个细胞或加入BMP抑制剂抑制外胚层细胞聚集体,细胞分化为神经组织。

4.pleasedescribethepathwayforsynapticvesicarecycling

胞内Ca2+使得SNARE相关蛋白复合物的构象发生改变,增加诱发已经锚定的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及储备囊泡从细胞骨架释放并锚定到活性带。

此后囊泡膜将被胞吞重新形成囊泡,再循环的囊泡重新载入神经递质。

5.以帕金森为例论述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病因和分子机制

皮层下区域病变导致帕金森病,多巴胺减少失去了对纹状体输出通路的双重调控。

2、名词解释:

3*8

1.calciumwave钙波:

三种模型:

①通过gapjunction;

②PLC转换成IP3/Ca,IP3/Ca溢出,激发下一个细胞的PLC;

③一下子释放很多的IP3/Ca,激发很多的之后的细胞,实现对脑微循环的动态控制。

2.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由兴奋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这种去极超过阈值时,就产生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亦即产生动作电位。

3.bipolar-Ⅱ:

轻度狂躁而非典型狂躁发作,至少又一次抑郁发作。

狂躁的程度未到达极端。

4.restingmembranepotential:

处于静息态(拥有可兴奋膜的细胞不产生冲动的状态)的神经元,相对于外表面而言,其细胞质沿着膜的内表面分布着负电荷,这种跨膜电荷分布的差异为静息膜电位。

5.lewybody:

路易小体,是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路易体病患者脑内的特征性标志物。

显微镜下为圆形粉红色均质状结构。

其前体被称为Palebody(灰体)。

而α-synuclein是Lewybody及其前体Palebody的主要成分。

6.神经诱导:

外胚层中的多能干细胞被诱导转化为神经上皮的过程称为神经诱导。

7.Illusion错觉:

一种歪曲的知觉,即吧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合的另一事物。

对此种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诊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为错觉。

8.addition成瘾:

09级期末考试

一、选择:

1.DBS的作用部位(丘脑底核)

2.Parkinson的主要症状:

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以及运动迟缓。

运动迟缓包括起动缓慢,冻结、小步、慌张步态,自发动作减少,写字过小、坐位起立困难、发音困难、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等。

一般姿势不稳是晚发的症状。

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等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addiction的特点,主动寻求帮助不是的;

4.通过g-protein阻断神经传递的药;

5.FAS:

FasL是能够结合到死亡受体的细胞因子,在T-cell发育中介导其由于细胞毒性引起的凋亡;

6.Ranvier'

snode(郎飞氏节);

7.属于视觉系统的神经核团:

SC

8.多选神经研究的几个层面;

二、名解:

1.brainplasticity脑可塑性: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脑可塑性的机制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化学和神经电等因素有关。

2.anterogradeamnesia顺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是发病之后经验记忆的丧失,不能回忆记忆缺失之后一段时间的经历。

对于顺行性遗忘患者来说,有一个完好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只是缺少了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能力。

顺行性遗忘所致原因包括疾病和药物。

3.addiction成瘾:

即药物依赖。

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

现在成瘾的内涵已经涵盖了物质(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

成瘾的核心特征是患者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却无法自控。

4.noceboeffect反安慰剂效应:

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

性质与安慰剂效应完全相反,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5.criticalperiod(大脑发育)临界期:

哺乳动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其未成熟的大脑能够根据生活环境发生结构性改变。

实验: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新生儿,如果一只眼睛被遮挡一段时间,那么即使遮挡物被移开,新生儿大脑皮质视觉区的神经细胞也不会对这只眼睛传回的视觉信号发生反应。

也就是说,这只健康的眼睛弱视了。

 

6.quantalrelease量子式释放:

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乙酰胆碱,ACh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7.sensation知觉:

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感觉中枢的一种印象。

8.glutamine谷氨酰胺:

学名2-氨基-5-羧基戊酰胺,英文Gln。

是谷氨酸的酰胺。

L-谷氨酰胺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符号:

Q。

谷氨酰胺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及胃酸过多,也用于改善脑功能。

三、简答

1、临床上中风导致的失语症,对你有什么启发?

目前认为,失语症发生的机制可能系疾病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或由于远隔效应,即病变间接影响语言功能区,或二者同时作用引起。

远隔效应是由于阻断皮质语言功能区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联系,损害传入纤维通路的输入,引起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量降低或低代谢。

启发:

...

2、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活跃时,细胞外局限性K+浓度升高的机理。

3、神经干细胞的来源、特性以及在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1)来源:

胚胎全能干细胞。

2)特性:

①自我更新:

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从而保持干细胞库稳定。

②多向分化潜能:

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③低免疫源性:

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④组织融合性好:

可以与宿主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3)应用:

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和修复受损神经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横向分化的发现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可望从自体中分离诱导出神经干细胞,有可能解决神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

4、在发育早期中形成的性格和疾病易感性,请举例。

5、当你“对黑暗产生适应”时,视网膜发生什么变化?

你在黑暗里为什么看不见颜色?

黑暗的时候,cGMP浓度较高,维持Na+通道的开放,产生暗电流,使得膜电位在-35mv,光子被色素层吸收,激活光感受器中的外段中的视紫素R*---R*激活G蛋白,激活下游cGMP降解作为第二信使,cGMP降解导致Na通道关闭—是一种超极化的反应,引发视觉信号。

不同的是视杆细胞的外端膜盘较长,色素较为密集,感光能力强,在暗的时候作用,只有一种色素,不分辨颜色;

视锥细胞三种色素可以分辨颜色,在白天作用,原理和视杆细胞一样。

08级期末考试

1.inside-outorganization?

2. 

trisynapticcircuit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始于内侧嗅区皮层,这的神经元轴突形成传通回路,止于齿状回颗粒树突,形成第一个突触联系;

齿状回颗粒细胞轴突形成苔状纤维与海马CA3锥体细胞树突形成第二个突触联系;

CA3区锥体细胞轴突发出侧支与CA1区锥体细胞发生第三个突触联系,再有CA1锥体细胞发出向内侧嗅区的联系。

3.placeboeffect安慰剂效应:

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4.BipolarII躁郁症第二型:

此疾患属于较轻微形式的第二型双极性疾患,伴随着时常在欢欣鼓舞与低落沮丧之间徘徊的情绪波动症状。

5.neurondoctrine神经元学说: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发生,遗传,结构,营养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神经通路、神经回路和反射弧都是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连结或排列而组成的。

6.calciumwave钙波:

指某些情况下(如病理状态缺血或细胞内钙负荷增高等)细胞内钙在局部自发性释放增加并伴以传导的现象。

7.illusion

8.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指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并扩散到整个神经元细胞的电紧张电位。

2、简答

1.从解剖学、组织学、电生理、心理学、药理学等方面解释对于现代神经生物学的贡献?

2.大脑受伤后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增加的原因?

3.以谷氨酸为例,解释神经递质的循环

1)酶运输谷氨酸到轴突终末,转运体蛋白浓缩谷氨酸进入突触囊泡并存储;

2)动作电位→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激活(胞内[Ca2+]i0.0002mM→0.1mM)→囊泡释放(胞吐)→谷氨酸释放入突触间隙,谷氨酸结合到通道胞外区的特异性位点——递质门控离子通道→EPSP,或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激活小G蛋白→效应分子;

3)谷氨酸简单扩散远离突触或者重摄取(氨基酸类和单胺类递质可以通过扩散被捕之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摄取(突触前膜特殊转运蛋白,被酶降解或重新载入突触囊泡)

4.解释getusedtodarkness的机制以及为什么不能再黑暗中辨别颜色的原因

1)暗适应机制:

从全视锥的明视到全视杆的暗视的转换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20~25min时间适应,在这个阶段中对光的敏感性实际上增加了100万倍。

暗适应可能与瞳孔的放大,未被漂白的视紫红质的再生,以及视网膜功能回路的调节有关,以使每个神经节细胞可以接受更多来自视杆的信息。

2)在晚上很难辨别颜色,因为在暗淡的光线下,只有具有单一视色素的视杆是活跃的。

视杆的敏感峰值波长大约为500nm

5.初级情绪和次级情绪的定义以及形成

1)初级情绪:

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个体对环境最原始基本的情感反应

2)次级情绪:

经常是对于更基本的情绪或者是想法思考再次做反应,是反应性的情绪。

6.CM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腓骨肌萎缩症)

【诊断】

1.多在青春期隐袭起病,男性多见且症状较重。

2.发病初期双足无力,活动不灵,麻木,腓骨肌开始萎缩,后逐渐扩展至骨间肌、小腿屈肌,最后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

萎缩肌肉可有肌束震颤。

跟腱反射早期减弱或消失。

因足背屈无力常呈马蹄内翻畸形。

3.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

但萎缩一般不超过肘关节以上。

4.肢体远端呈套式感觉减退,常有肿胀、紫绀、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

偶见视神经萎缩,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及三叉神经痛。

5.肌电图为神经源性合并肌原性改变,可有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6.家族成员中可有类似患者或弓形足者。

7.早期需排除脊肌萎缩症、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治疗】

可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有足下垂或马蹄内翻畸形者可作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并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

注意肢体保暖和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7.神经肌接头的连接

最重要的特征:

机体最大的突触之一。

突触前末梢含有大量活性带。

突触后膜(也叫运动终板)有一系列浅皱褶,在其上面密集有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前神经带有这些皱褶精确排列,保证了许多神经递质分子被集中释放到一个大的化学接受性膜表面。

突触传递快而可靠,运动神经元轴突的一个动作电位可在其支配的肌肉细胞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8.海马的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支持长时记忆机制:

第一个突触联系:

始于内嗅区皮层,这里神经元轴突形成穿通回路,止于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

第二个突触联系:

由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轴突形成苔状纤维与海马CA3区和锥体细胞的树突形成。

第三个突触联系:

CA3区锥体细胞轴突发出侧支与CA1区的锥体细胞发生第三个突触联系。

再由CA1锥体细胞发出向内侧嗅区的联系。

9.老年痴呆的病理变化:

突触后膜AMPA受体数目和功能异常

10.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

电突触(缝隙连接)

结构

细胞与细胞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交互;

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介质特异性的结合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分子,在后膜上形成继发的瞬时电流。

结构和功能不对称;

存在突触囊泡Synapticvesicle(关键特征),内有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为20nm;

有突触后致密物质PSD

突触前膜和后膜的间隙很窄,每一侧膜上都有多个连接子,两侧连接子对接成缝隙连接通道。

六个connexins形成一个通道,称之为connexon,两个connexon(各来自一个细胞)形成一个gapjunction通道。

特点

可与电突触共同存在;

滞后性;

孔有选择性;

传递单向

可与化学突触共同存在;

缝隙连接通道的孔径比电压门控的离子通道(voltage-gatedionchannel)大

电突触功能:

①双向等效通过;

②电耦合③快速无延迟,如是大的电突触则从不出错,因此一个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几乎同时会产生一个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作用:

使一组神经元的电活动同步化;

协同分泌激素;

胶质细胞间信号沟通。

11.中枢神经细胞和周围神经的髓鞘构成:

中枢神经:

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

雪旺氏细胞

一、名解:

1.放射性迁移:

神经元沿垂直与脑表面的方向迁移;

是发育期端脑和小脑中投射神经元的主要迁移方式,一般形成椎体神经元。

2.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特化的连接,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如肌肉或腺体细胞)接触和交换信息的部位。

神经元间信息单向流动,或从神经元流向其靶细胞。

前者为突触前(presynaptic)后者接受信息的靶细胞称之为突触后(postsynaptic)。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

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如梨状皮层、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脑岛、颞极、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以及乳头体都属于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故此得名。

边缘系统内部互相连接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也有广泛的联系。

它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4.CMT1A

5.直接通路:

感受野中心的光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