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04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答案 A

解析 新月形沙丘在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坡度较缓,中部前凸;

背风坡重力沉积坡度陡,风因受阻力、继续携带后再沉积形成沙丘的两翼,向内凹进。

3.我国西北地域辽阔,景色奇特。

有碎石满地的戈壁滩,也有细沙涌动的连绵沙漠。

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颗粒大小悬殊性很大,为什么?

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搬运走细沙,大块碎石存留在原地形成戈壁;

细沙被搬运至另外地区,风速下降后,细沙沉积,形成沙丘。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

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

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是克罗地亚一高原名称;

以此命名的地貌分布在较高的地面上。

(2)溶洞内石柱是海水入侵而形成。

2.下列地貌中不属于喀斯特的是(  )

A.石窝   B.石钟乳  C.石笋   D.石柱

解析 石窝是风蚀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都属于喀斯特溶洞中的地貌。

3.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形态。

发育在岩层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水位特别深的地区。

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

提示 以石灰岩为基础的岩层,在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下,缝隙、裂隙等持续扩大,形成地下溶洞;

溶洞顶部坍塌,形成上下贯通的天坑。

任务探究

 风沙地貌

材料一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

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材料二 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

漫漫黄沙悠悠古道。

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

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

(3)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4)流动沙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成果展示] 

(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雅丹地貌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

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3)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4)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力侵蚀

2.常见沙丘地貌

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图一所示地貌为(  )

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D.风蚀地貌

(2)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科学思维

风沙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

(1)题,图一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2)题,图二为沙丘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风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 

(1)D 

(2)C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中等高线(单位:

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  )

A.三角洲B.风蚀蘑菇

C.江心洲D.沙丘

答案 D

解析 根据等高线形态,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答案 B

解析 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利弊有哪些影响?

[成果展示] 

(1)桂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

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

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暗河。

(4)有利:

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

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

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2.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

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

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

(1)~

(2)题。

(1)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2)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形相对较平坦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

D.人类活动频繁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思路

(1)题,从石钟乳的形成过程来看,其体积和长度不断变大,石钟乳的形成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属于流水堆积作用。

(2)题,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在常温下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溶于水。

[答案] 

(1)D 

(2)A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示意图,完成1~2题。

1.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石灰岩广布 流水堆积作用

B.石灰岩广布 流水溶蚀作用

C.大理岩广布 流水堆积作用

D.页岩广布 流水溶蚀作用

解析 天坑是在石灰岩地区形成的,主要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2.下列地区最不可能形成天坑的是(  )

A.新疆B.贵州

C.广西D.云南

解析 新疆降水稀少,石灰岩分布较少,最不可能形成天坑。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34页“思考”]

点拨 根据地貌名称即可得知其成因。

风是动力,蚀是侵蚀为主的过程,积是沉积为主的过程。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其包括的类型。

答案 风蚀地貌是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包括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是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包括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蜂窝状沙丘等。

[教材第35页“思考”]

点拨 结合教材或联系生活阅历,分析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种类。

答案 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

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教材第36页“活动”]

点拨 从教材文字或图片中识别冰川地貌。

它们的形成、形态与冰川运动密切相关,从冰川位置、运动方向等推测其成因。

答案 冰斗是三面陡壁包围、向坡下开口的洼坑,外形如围椅状,为周围冰川下滑时重力下切而成。

角峰是金字塔形的尖峰,因周围有三个以上冰斗相背发展,中部的峰顶显得突出成尖角。

刃脊为刀刃状的山脊,或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又称“锯形脊”,因两侧冰川下滑侵蚀或磨蚀形成。

[教材第37页“思考”]

点拨 再现教材可知风蚀地貌的类型。

再搜索风蚀地貌图片材料、展示即可。

答案 风蚀地貌有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

石窝是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小洞穴和凹坑。

风蚀蘑菇为孤立突起的岩石、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风蚀柱为孤立的柱状岩石。

雅丹地貌为不规则的土墩和宽浅沟槽组成的支离破碎的地面。

[教材第38页“作业题”]

点拨 1.从地貌所在环境、地貌形态等,判断地貌类型。

2.

(1)从形态上描述,比较两地差异。

(2)从岩石性质、岩层中化石等方面判断。

3.根据位于海岸附近的位置、直立海面的形态等分析。

答案 1.a溶洞,b河谷,c海蚀柱,d风蚀蘑菇。

2.

(1)重庆小寨天坑为深陷的井状(桶状)轮廓形态,外口形态不规则;

四壁陡峭而封闭,还存在环环嵌套特征(不同时期形成的塌陷)。

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外口为规则的碗状,外缘有环形山,坑底形态较为复杂。

(2)外形景观上相似的地貌,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是区别地貌的重要依据。

如重庆小寨天坑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而美国亚利桑那州陨石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海蚀柱在海岸附近,风蚀柱在干旱地区,溶洞内石柱贯通溶洞上下部等。

3.“石老人”为海蚀地貌。

组成海岸的岩石有软硬差异,较软的岩石被海水强烈侵蚀而消失,较硬的岩石保留下来,成为耸立在海面上的石柱。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归纳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常见地貌的表现形式。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查找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组成,并在地图上标出其位置。

4.找出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歌曲或歌词,说明歌词中描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探究点

题号

风沙地貌

1、2、3、4、5、6、13

喀斯特地貌

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属于风积地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读图可知,①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②是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

③属于海岸侵蚀地貌;

④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2.图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微风吹过,蘑菇拔地而起

B.潺潺流水,缓慢沉积而成

C.风力上小下大

D.风力上大下小

答案 C

解析 图中地貌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力上小下大,下部不断变细。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准噶尔盆地

解析 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4.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D.气温年较差小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

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图一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二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

解析 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两项错误;

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

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故B项正确。

6.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

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解析 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故D项正确;

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故B项错误;

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较远,故A、C两项错误。

7.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  )

A.峰丛、石林、石笋B.峰林、石柱、石林

C.孤峰、残丘、石幔D.峰林、孤峰、残丘

解析 峰丛、石林、孤峰、残丘、峰林等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笋、石柱、石幔等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8.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③降水越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高温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故①②③正确;

一般情况下,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的关系不大,但个别地方也可能有生物活动的参与,故排除④。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闻名海内外。

读图完成9~10题。

9.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海岸地貌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D.风沙地貌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10.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

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

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解析 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多漏斗发育,不适合建水库,故C项符合题意。

读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是溶沟B.②是残丘

C.③是峰丛D.④是峰林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地貌名称依次是溶沟、孤峰、峰林、洼地。

12.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解析 地表喀斯特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一组风沙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冬春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

在中游宽阔的河谷中水流分叉成辫状,出现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景象。

(1)判断材料一中地貌的名称。

(8分)

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

丙是_______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一中地貌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6分)

(3)完成材料二中沙洲的形成过程。

流域内的山地由于冰川侵蚀、风化作用覆盖有一层厚厚的风化壳;

雨季通过流水________、搬运作用把泥沙带到雅鲁藏布江,在中游宽阔的河谷中,河流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形成沙洲。

(4)完成材料二中沙丘的形成过程。

在冬半年少雨季节,宽谷中泥沙沉积物出露水面,强劲的西风影响下泥沙被________;

随着风力________,泥沙在河流沿岸和山坡上________,形成奇特的沙丘景观。

答案 

(1)风蚀蘑菇 风蚀柱 雅丹 风蚀城堡

(2)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3)侵蚀 减缓 淤积

(4)搬移 减弱 沉积

解析 第

(1)题,根据地貌景观图即可判断风沙地貌名称。

(2)题,图示地貌为风沙地貌,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中沉积形成沙洲。

第(4)题,沙洲在枯水季节裸露,在风力吹拂下,在两岸山麓沉积,形成沙丘。

14.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三个省区的名称。

(9分)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答案 

(1)云南、贵州、广西。

(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

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3)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

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重)。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省区主要有云南、贵州、广西。

(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与岩石类型和气候有关。

第(3)题,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