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698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二编第1讲 古文化常识题如何快解巧解Word格式.docx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选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

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3.(2017·

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选B 速览4个选项所考查的古文化常识,其中“下车”可联系教材《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京师”可联系历史以及教材《张衡传》中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直接判断解释正确。

这样就排除A、D两项。

“收考”通过语境还是不好确定,但是“车驾”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就是加点处“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第二处是文末“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很明显“车驾”用作了帝王的称呼,所以使用正确,由此可判定“收考”理解错误。

B项,“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

这里的“收考”指拘捕拷问。

“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4.(2016·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选C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

“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5.(2016·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选D D项,“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6.(2016·

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见C项。

选A A项,“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

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

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

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

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选项提到的“土地”“户籍”都不属于礼部职责范围,而应归户部掌管。

题型二 创新考查方式

7.(2018·

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选D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

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中空,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精灵盘丝任翻飞”说的就是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抖空竹”活动。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杨仲愈的《美人风筝》。

风筝需要巧手剪裁制作,也需要风才能高高飞起上到瑶台。

这两句诗说的就是做风筝和放风筝。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出自方回的《次韵张慵庵观予弈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要“设机关”;

以围地多者为胜,所以“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出自王泠然《寒食篇》。

荡秋千高低往复,正像是“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8.(2017·

江苏高考)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选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①“庐岳”指江西庐山,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

②“十年幕府”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符,并且杜甫曾在蜀地居住,所以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③从“狂”“杀”看,与杜甫的形象特征不符,此联写的应是李白。

④“春水”“群鸥”照应杜甫《客至》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命题分析]

由近几年高考题对古文化常识的考查以及高考改革的方向可以看出:

1.命题原则

古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文化常识,兼顾较为生僻、不常见的古文化常识。

熟悉的古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为熟悉的。

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中某些古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2.考查趋势

随着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高考命题的不断成熟,以往依托文言文本考查的类型,有可能被真正体现语文素养的创新型古文化常识题所取代,独立于文言文本之外,考法更灵活的命题趋势日益明显。

    

二、古文化常识题常见“7设误”

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

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

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

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如2018年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

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

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如2016年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

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如2017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

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如2015年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中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错误的。

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

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

如“‘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为进士,科举会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中的“会试”是错误的,应是“殿试”。

7.打乱典籍对应搭配

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

如“《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中的“叙事详细”是错误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三、古文化常识题解题“4技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

如“陛下”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

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2)联想教材所学知识。

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

如“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可联系《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的课下注释来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

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

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

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如2017年全国卷Ⅰ中的“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结合文章“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可以判断是正确的。

4.遇生判对灵活断

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4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典例示范]

(2018·

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演示]

选 项

技巧运用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此选项是生僻的专用名词,按照“遇生判对”的原则,初判为对。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选项前半部分“‘阙’原指……代称”,可采用“调动积累”法判断。

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知天上宫阙”(《水调歌头》)可知,选项前半部分表述正确。

后半部分“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可采用“结合语境”法判断。

结合语境“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可知,选项后半部分表述合理。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选项中“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表述错误。

本选项可采用“结合语境”法判断。

“武帝践阼”是武帝登基的意思,根据前后文语境“诞平,(鲁芝)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推断,语境中体现不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选项前半部分“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可采用“剖析词语”法来判断。

“逊”的意思为“谦逊、谦让”。

那么“逊位”译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就很好理解。

选项后半部分“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就需要“结合语境”法来判断。

根据语境“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可知,“逊位”是鲁芝因年老而谦让的行为。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

“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

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

元嘉三年,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

七年,遣彦之等北侵。

及还,凡百荡尽。

文帝收彦之下狱,免官。

九年,复封邑,固辞。

(节选自《南史·

到彦之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选D A项,“篡”,臣子夺取君位,“虐”,残暴狠毒,“篡虐”即做事残暴有夺权的言行。

前文“入奉大统”即登上皇位。

综合分析,A项正确。

B项,“朝”,有朝见、朝廷、拜见、聚会等意;

“服”,服装。

据此可判断“朝服”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朝服”狭隘地理解成上朝穿的衣服,从而缩小了它的意义。

C项,拆分“开府”,“开”有开创、建立等意思;

“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

综合分析,“开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

选项正确。

D项,从“复封邑,固辞”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种封赏、赏赐。

拆分“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

“邑”指城镇。

由此判断,“封邑”的意思是朝廷赐给领地等。

再联系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权特点,可知选项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所有权力”错误。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

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

彦之说:

“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

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

”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

元嘉三年,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

七年,派彦之等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

文帝抓彦之入狱,撤职。

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宗皋,字君弼。

嘉靖八年进士。

擢御史。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坐夺俸两月。

寻进兵部右侍郎。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节选自《明史·

郭宗皋传》,有删改)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或关押钦犯的牢狱。

文中指后者。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领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选D A项,①从“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的整体意思和“下(到……去)”字分析,文中“诏狱”是监狱的意思;

②拆分“诏狱”,“诏”,皇帝下命令;

“狱”有案件和监狱的意思。

B项,①从“杖四十释之。

坐夺俸两月”的语意分析,“夺俸”是一种处罚方式;

②拆分“夺俸”,“夺”,剥夺,“俸”,俸禄。

C项,①“右侍郎”是职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门机构,即官署;

②拆分“兵部”,“兵”有兵器、军队、军事等意思,故“兵部”是有关军队的部门。

D项,①拆分“存问”,“存”有慰问、省视的意思,“问”有问候、慰问的意思。

②从前文郭宗皋以自己年老请求退休,并得到准许判断,朝廷只是通过慰问表示关心,所以选项中的“进行请教”“虚心纳谏”的表述错误。

嘉靖八年的进士。

提拔为御史。

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

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

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

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

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

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准许他的请求。

万历年间,(皇帝)两次慰问(他),每年供给粮食、奴仆。

[微积累] 清单四 记练结合串记5类古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

一、“古文化常识”对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选A 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选A 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选B 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选C 刺史,又称刺使,官职。

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选C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选D 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选A “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