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673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健推拿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

11.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

12.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环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

13.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

14.掐法:

用手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

15.弹筋法: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

16.拨法: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

17.理筋法: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

实验步骤:

1、先把手洗干净,2、指甲要修剪、操作部位不4、应带任何首饰;

5、先认真听老师讲解手法的操作方法,6、教师示范;

7、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手法操作,8、要体会手法的要领,9、教师指导;

4、完成实验报告。

5、实验总结:

指导教师评语和成绩评定:

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名称经穴推拿实验时间年月日

1、实验目的:

通过课堂学习和手法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和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穴位的解剖位置和主治。

穴位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手法功力的直接作用以及进一步由经络系统发挥的调节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可以通过具体手法操作让学生感受常见手法的功能及作用。

11、实验方法:

使用取穴方法,找到上下肢常用穴位

5、实验步骤

(1)找出穴位:

一是看老师如何取穴;

二是通过穴位模型人和挂图找出穴位的正确位置。

(2)两人一组相互取穴,(3)体会穴位按摩手法及力度,(4)教师指(5)导纠正。

(6)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自我推拿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保健按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人体经络穴位模型、挂图、按摩床、介质等

通过按摩这种良性的物理刺激,作用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提高人体各部位机能能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为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头颈部按摩

?

l.取坐(站)位。

2.头稍抬起,按摩颈部时拇指与四指分开,两掌分别置于胸锁乳突肌上向下做推摩,双手交替进行。

3.颈后用单手或双手指腹作推摩,自上而下推至外侧,然后作揉和揉捏。

(二)面部按摩

1.按摩者站或坐均可。

2.两手掌相对搓热后作干洗脸!

从下额正中线向两侧经面颊至太阳穴向上至前额,从前额沿面正中线向上至下颌正中线,反复约作10次或以感到发热为度。

3.左右旋转眼球,轻闭双眼将双手指腹擦热后轻贴在眼球上,使眼球上下、左右旋转各5次,移动时要像注视某一物体。

再以示、中、环三指指腹按压眼球(3~5s),再从鱼尾穴运拉太阳,重复三次。

4.刮眼眶。

用双手食指(或中指)中节,从内向外刮上下眼眶各8~10次。

5.运眉弓两手中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向外运到眉外侧蹁,分推运揉5~8次。

点揉眼周围。

6.推摩鼻翼。

拇指与示指成“八字”,余三指弯屈,拇指在颔下,示指从目内眦向下沿鼻翼两侧向下推摩数10次或以发热为度。

7.捋耳轮、耳舟。

用双手拇、示二指,拇指在后,示指在前,从上到下捋耳轮耳舟,反复8~10次。

8.揉耳根。

用双食指(或中指),在耳前根、耳后根作上下揉推各8~10次。

9.鸣天鼓。

取站或坐位,用双手掌将两耳向前压盖耳孔,余指在脑后枕骨结节处。

(三)胸、腹部按摩

1.取坐(站)或仰卧位。

2.两手指、掌从胸大肌斜向外下方分推、揉。

3.取仰卧位,屈膝屈髋,使腹肌放松、多用揉等手法,揉时以脐为中心向左至右慢速运揉15~20次。

揉搓两肋左右两掌分别从两肋部,向下推摩至小腹,反复推摩15~20次。

(四)腰骶按摩

1.取坐(站)位。

2.按摩时,微前屈,多用推,撩、揉、扣等手法。

3.双手握拳,以手背紧贴腰部棘突的两侧,作环形、上下揉搓20~30次。

4.在腰骶部可两手握拳,用手背或掌指关节的突起部揉搓,用力由轻到重,自觉有热感为度,一般持续2~3min。

(五)上肢按摩

1.手、腕、取坐(站)位。

一侧前臂支持在同侧的大腿上,多用推、撩、拉、揉等手法。

2.前臂体位同上,多用推、擦、揉捏等手法。

3.上臂取坐位,多用揉、捏、擦等手法。

(六)下肢

1.臀部。

取立位,被按摩的一侧稍屈膝,躯干略前倾,整个身体重量支持在另一侧肢体,用同侧手做推,擦、揉、揉捏、肌肉抖动等。

2.大腿。

取坐位,被按摩的下肢伸直,做股四头肌按摩;

然后膝微屈,同时大腿稍外旋,做股内、股后肌群按摩。

3.膝关节。

取坐位,被按摩的下肢伸直,用推、擦、揉等手法。

4.小腿。

取坐位,被按摩的下肢屈膝屈髋,另一大腿微外旋。

用推、擦、揉捏、肌肉抖动等手法。

5.足髁部。

取坐位。

按摩足背时,被按摩肢体屈膝、屈髋,按摩足底、足趾时,把小腿置于另一大腿上,用擦、推、揉和运拉等手法。

5、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消除疲劳推拿实验时间年月日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消除疲劳推拿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人体经络穴位模型、挂图、按摩床、介质等

通过按摩这种良性的物理刺激,作用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各部位机能能力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

(一)颈部

(1)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左侧(操作者以右手为例)或坐于患者头顶端。

(2)推法:

用双手虎口处或双拇指,沿颈椎两侧及颈椎,自上而下的推至肩部,重复3~5次。

(3)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自上而下拿至肩部,重复3~5次。

(4)揉法:

用单手拇指自上而下揉颈椎,拇指和四指揉颈椎两侧肌肉,重复3~5次。

(5)叩打:

用单手切击或双手合击自上而下叩至肩部,重复3~5遍。

(6)运拉:

用左手在前托住下颌,右手在后托住枕部,做颈部前届、后伸、侧屈、环转、拔伸等被动运动。

2.动作要领颈部按摩的方向应自上而下,运拉时切忌暴力。

(二)腰背部

1.方法与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操作。

右手全掌自腰骶先右后左推向肩部(也可双手同时从腰骶推向肩部),力量先轻后重,重复3~5次。

(3)擦法:

用掌侧小鱼际处,在脊椎处上下反复擦3~5次,然后在背部两侧用平掌擦摩。

先用单手在腰背部做大面积的轻揉,然后两手交又用双手小鱼际做较大面积的中等力度的按摩。

最后双手重叠用掌根加压做重点部位的按摩。

一般反复3~5次。

(5)按压:

在腰背部肌肉用双手并列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力量先轻后重,重后再轻。

按下后停顿3~5s,然后缓慢抬起。

若需加力按压可来用双手重叠,借助身体重心的力量,在所需按压的重点部位用掌根施术。

脊椎处按压可适当的采用冲击力或缓慢按下突然抬起的方式,这样可改善椎体间小紊乱的情况。

(6)点穴:

用点按点穴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或中指的指端由轻到重'点按穴位)委中、环跳、大肠俞、肾俞、天宗。

每穴点按一次,每次'点按20~40s。

(7)滚法:

单手或双手在背部自上而下,腰部两侧重点操作。

2.动作要领:

腰部按摩重点在腰骶部,宜用力重且时间长。

(三)胸腹部

1.方法与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右侧,熟练手法操作。

用四指指腹,自天突穴向下沿胸骨至剑突作推摩,一般做3~5次。

用双手拇指,从剑突向肋弓两侧分推上腹部,3丸5次。

主要作用于胸肋间,用分肋法(左手五指自然分开按压在肋骨上,右手顺分开的左指间隙在肋间反复擦动)。

两边各操作3~5次。

重点做腹部的圆形或螺旋的揉动,力度先轻后重。

(5)摩法:

在腹部以脐眼为中心,由右向左画“?

”号摩动。

点按、天突、鸠、中脘、天枢、气海。

2.动作要领:

胸部按摩力度不宜过大。

(四)下肢

(1)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右侧,术者右手操作。

患者下肢伸直,从踝部起到大腿的根部,先上、后内、外侧,不间断从下推向上端。

每侧面推3~5次。

重点在踝、膝、髋部韧带处做擦法,直到局部发热。

(4)揉捏:

膝关节屈曲,左手固定膝部有手做小腿后侧三头肌的揉捏,然后做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揉捏,每部位做5~8次。

(5)点穴:

点按、风市、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悬钟、昆仑。

(6)叩打:

用轻拍、切击手法自上而下各做3~5次。

(7)运拉:

按髋、膝、踝顺序做关节的各方位的功能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但力量要柔和。

重点做运动负荷比较大的肌群。

(五)上肢

(1)仰卧位或坐位

患者上肢伸直,术者先做远侧肢体,从手部起到启部,先上、后内、外侧及下面,不间断从下推向上端。

重点在腕、肘、肩部韧带处做擦法,直到局部发热。

从前臂向肩部方向做起,每部位做5~8次。

合谷、内关、外关、曲池、肩井。

(6)叩打:

自下而上用轻拍、切击手法各做3~5次。

(7)运拉:

按肩、肘、腕顺序做关节的各方位的功能活动,幅度要大但力量要缓。

实验名称运动中的推拿实验时间年月日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运动按摩的各成套手法,并能达到实践中初步应用。

人体经络穴位模型、挂图、按摩床、介质等3、实验原理:

利用按摩的手法不同变化及按摩时间、面积、强度、频率的调整,以求达到人体在运动或比赛的前、中、后身体处于适宜的状态,预防伤病,消除疲劳。

一、运动前按摩

(一)提高兴奋性的按摩

赛前使处于抑制状态的人利用按摩手法调节到适宜的兴奋状态。

(1)被按摩者取坐位,术者立于身旁。

(2)用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向上揉推攒竹、丝竹空、太阳穴等穴,接着点揉风池、大椎、内关、足三里等穴。

(3)用双手在受试者肩部两侧斜方肌处快速揉捏。

(4)拍击头、颈、肩部。

(5)迅速抖动上肢。

2.动作要领

(1)手法要干脆利索,要力量重、速度快、时间短,按摩面积小。

(2)按摩时间一般在准备活动之后,比赛之前5~8min。

(3)操作时间一般3~5miln。

(二)克服赛前过分紧张状态的按摩

赛前使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人调整到相对抑制状态。

(1)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或取坐位。

(2)头部从前到后做轻推、摩法5~8次。

(3)轻点揉印堂、太阳、百会、风池穴,各穴作10~20次。

(4)用十指指端从前额向后梳头约10次。

(5)对将要运动的大群肌肉沿向心方向进行轻揉捏。

(1)手法要轻柔和缓,要力量轻、速度慢、时间长,按摩面积大。

(2)按摩时间,一般在赛前10~20min前。

(3)操作时间,一般为15~20min。

二、运动中按摩

利用运动中的间歇来进行按摩,迅速消除肌肉的僵硬、疲劳和紧张状态。

(1)视不同情况而定。

(2)项目不同运用的手法和部位也不同,但需按摩的肌肉要充分放松。

(3)跑跳项目的运动员揉捏和抖动下肢的肌肉、擦摩踝关节及膝关节,拍打肩关节。

投掷项目的运动员用揉捏、搓和抖动等手法对上肢肢体进行按摩,撩摩和揉推肩胂部和腰背部。

篮球暂停休息在上肢做搓、抖等手法。

(1)重点做运动负荷较大的肌群。

(2)操作时间一般1~3min。

三、运动后按摩

帮助运动员迅速克服和消除由于运动或比赛所产生的疲劳。

1.方法与步骤具体方法与步骤参见全身按摩(实验三十五)。

(1)照顾重点,顾及全身。

(2)按摩时间,在比赛、训练后或晚饭1h后或睡前1h。

(3)操作时间,一般20~45min。

实验名称治疗按摩实验时间年月日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治疗按摩的操作手法并运用于运动性伤病的治疗。

主要通过纠正局部解剖变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病理变化等途径来达到治疗伤病的目的。

一、踝关节扭伤

(一)损伤原因及病理

多在间接外力的作用下,使踝关节发生超长范围的运动,使关节韧带受到过度的或猛烈的牵拉而造成损伤。

轻者可少量韧带纤维断裂,重者则是部分韧带纤维断裂或韧带完全断裂,甚至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在外踝,有明显的扭伤史,局部肿胀、疼痛,足内翻试验阳性。

1.准备手法疏通血脉,缓解痉挛。

时间约3min

(1)擦法:

先轻后重擦足部和小腿3~5次。

由足趾向小腿到膝,先前再后推3~5次。

(3)揉法:

先做较大面积的足、踝、小腿的放松搡及揉捏,然后做受伤局部重点按揉。

(4)点穴:

解溪、昆仑、太溪、悬钟、足三里、委中。

2.治疗手法对症处理。

时间约5min。

(1)瘀血肿胀,推、揉、切。

(2)组织粘连,揉、分筋。

(3)结构变位,理筋、弹筋、运拉。

3.结束手法缓解强手法的不良刺激。

时间约2min。

(1)局部按压。

(2)由远端向近端推至膝部。

(3)做足、踝部的抖动。

二、指间关节挫伤

(—)损伤原因及病理

手指受到侧向的外力冲击或手指受到暴力作用使关节过伸所致。

可引起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的捩伤或撕裂,一般多发生在第一掌指关节和其他各指的近侧指间关节,有时伴有撕脱性骨折。

急性损伤时疼痛剧烈,关节周围红肿,运动功能发生障碍。

局部压痛,若一侧韧带断裂,出现轻度侧弯畸形和异常的侧向运动。

关节脱位时,伤指向背侧屈折成畸形。

x光拍片检查,有时可见指骨基底部的撕脱骨片。

(三)方法与步骤

手指挫伤即刻若有脱位畸形可立刻纵向牵引复位,捏住受伤关节两侧防止出血,然后加压包扎,抬高伤肢,与健指固定。

此时严禁按摩,出血停止约3天以后再施按摩术。

1.准备手法

(1)推:

由手指向手腕部推伤指的不同侧面推3~5次。

(2)擦:

在伤指关节两侧擦3~5次。

2.治疗手法

(1)揉:

重点在伤处由轻到重揉2~3min。

(2)搓:

由伤指远端向近端搓5~7次。

(3)运拉:

用柔和轻缓的力量做纵向牵拉和各方向的运动。

3.结束手法

(1)轻推

(2)轻揉

三、落枕

多由体质虚弱、劳累过度、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式不良、经常低头工作、颈肌劳损、或肩部暴露当风、感受风寒所引起,造成肌肉痉挛或颈部小关节紊乱。

多见于酣睡醒后,颈部胸锁乳头肌或斜方肌痉挛僵硬,转动时活动受限,疼痛加剧,可向头部、背部及上肢放射,有时见于急性扭伤。

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旋转困难,头向病侧偏斜,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的上缘均有明显压痛。

由颈部上端两侧用双手向下推至肩部,3~5次。

(2)揉:

由上向下揉颈部肌肉,重点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1)点穴:

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2)滚法:

在颈、背部肌肉处反复滚动。

(3)弹拨: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4)运拉:

用手法对颈部进行牵引并向各方向运拉及搬动。

(1)轻揉。

(2)顺理。

四、腰背肌肉筋膜炎

该病是腰背疼痛的重要原因。

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清楚,文献中曾有腰背肌肉劳损、腰背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名称。

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按摩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腰部两侧肌肉不适,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式症状加剧,遇热或活动时痛减。

(1)摩:

患者俯卧,按摩者站在一侧,抚摩腰背部,以手掌紧贴在腰部皮肤上,用前臂带动手腕,做有节律的环形抚摩。

先从上至下,先健侧后患侧,缓慢而柔和地进行,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作30s。

(2)揉捏:

揉捏腰部诸肌,揉捏方向与肌纤维垂直,从上到下直至臀大肌,先轻后重,先健侧后患侧,重点要放在棘突两侧竖直肌和压痛明显处,反复揉捏约1~2min。

(3)点穴:

点按、命门、肾俞、腰眼、大肠俞、环跳、委中。

按摩者以掌根或小鱼肌着力,在病灶部位作环形揉推法,边揉边移动,持续约2~3min,再以掌根沿脊椎作鱼摇尾式推摩,反复推摩8~12次。

(2)运拉:

①腰部侧搬法。

患者侧卧,双手臂交叉于胸前,上面的腿伸直,下面的腿弯曲。

按摩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握住下侧的手腕,另一手推上侧的髋部,双手配合一前一后搬动,先轻轻晃动,然后再用力将臂部前推,另一手向后拽腕使肩关节固定,如能听到“嗒嗒”声响,则是手法成功的标志。

②单腿后搬法。

患者俯卧,下肢伸直,按摩者立于一侧,一手臂抱托患者一侧大腿的下1/3处,用力向上搬动(过伸),同时用另一手掌根按压腰部,搬按3~5次,再如此搬另一只腿。

③双腿后搬法。

方法同“单腿后搬法”,唯双腿同时后搬,连续搬3~5次。

推法。

患者俯卧,按摩者站在体侧,双手拇指在内,余四指并拢在外,自下而上以拇指进行推摩,拇指紧贴皮肤沿皮肤轻轻上滑,再紧贴皮肤进行下推,着力点在皮下深层组织,切勿摩擦皮肤以避免出现疼痛。

然后再点按肺俞、肾俞穴。

五、髌骨劳损

(—)损伤的原因及病理

髌骨劳损是指髌骨软化症和髌骨张腱末端病的总称。

这两种损伤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存在,损伤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于局部负荷量过重或局部慢性损伤的积累所致。

起初发病及症状不明显,逐渐感到膝疼膝软,症状严重时活动受限。

本病一旦明确诊断,除调整运动负荷外,可进行按摩治疗。

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小腿中端向上推膝关节上下左右至大腿中段。

先上后下,然后推膝部两侧,各推3~5次。

用四指抱擦膝内、夕卜侧韧带和髌韧带3~5次。

点按阳陵泉、血海、阴陵泉、双膝眼和足三里。

(1)按压:

取坐位伤肢伸直,髌骨放松,术者左手垫在伤膝掴窝下,右手按压伤膝髌骨,一按一松,改善关节内的滑液循环;

10~15次。

(2)刮法:

用左手固定膑骨并通过按压尽可能将劳损的病灶暴露出来,然后用右手的拇指端横向的刮动受损的髌骨部位,约2~3min。

(1)轻推。

(2)轻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