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619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演出衍生品收入3.09亿元;

演出赞助收入22.51亿元。

(四)演出经营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包括:

剧场物业及配套服务收入14.77亿元;

演艺场馆票房外其他收入38.43亿元;

舞美企业非演出活动设备租赁及服务收入5.11亿元。

(五)政府补贴收入包括: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47.97亿元;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52亿元

国有演出经纪机构2.05亿元;

民营演出经纪机构0.57亿元;

专业剧场44.76亿元。

政府补贴收入分类对比

二、演出与周边行业融合加深

演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会辐射型产业,演出与其他周边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有效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新建、改建和在建的演出场所超过50个,总投资逾60亿元,拉动了建筑、设计行业及灯光、音响、机械等设备设施行业的经济增长。

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新创或新编剧目5700个,因此而带动的服装和道具制造行业的产值超过6亿元;

旅游演出观众逾5000万人次,因此而带动的景区、餐饮、酒店等旅游行业新增产值超过164亿元;

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观众达到1500万人次,因此而带动的交通、周边产品制造销售、餐饮及其他配套服务行业产值超过44亿元。

因演出项目巡回演出为交通运输、酒店餐饮等行业贡献产值超过25亿元。

同时,演出行业与金融、保险、咨询等其他行业之间的互动、渗透,出现演艺保险、演艺投资等新型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演出行业与网络平台合作开发网络演出产品,与银行、快捷支付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改变演出消费支付方式,这些改变都进一步深化了演出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加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演出产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包含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

优秀的演出产品走出国门在海外演出可以将中国文化进行生动的展示和传播,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演出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拓宽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路径,有助于提升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成为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演出市场转型

(一)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013年6月,文化部下发《关于做好取消和下放营业性演出审批项目工作的通知》,规定了自2013年7月1日起,外国文艺表演团体、个人来华在非歌舞娱乐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的审批,由省级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文化部不再受理相关审批项目。

《通知》还取消了文化主管部门对演出经营主体变更的审批。

演出审批权下放体现了文化管理部门简政放权的决心,加大了市场开放的力度,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提倡节俭完善市场规范

2013年对于中国演出市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反对公款消费;

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活动;

《旅游法》颁布实施,禁止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旅游演出门票销售渠道受限。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优化演出市场近10年来发展的行业结构,在用“挤泡沫”方式挤掉了部分依靠政府投入、公款消费的演出活动的同时,也对相关演出经营主体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尽管演出市场经济规模同比出现下降,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为演出市场发展营造了更加健康、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为演出市场理性消费和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进而促使演出经营主体转换经营思路和机制,更加顺应市场和观众需求。

四、2013年演出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演出市场面临转型

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逐步进入转型期。

演出经营主体在政策环境改变之后,迅速调整了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

据调研了解,2013年8-9月,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演出经纪机构未受到明显影响外,部分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和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和收入、舞美工程企业演出舞台工程收入亦受到影响。

面对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各类演出经营主体积极应对,以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推出演艺产品,到2013年11-12月,全国演出场次和收入均有明显回升。

这说明,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要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市场需求,中国演出市具有拓展更加开阔发展空间的潜力。

(二)演出市场结构调整

1.国有院团完成改制

2013年,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2103家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已完成改制任务,其中转企文艺表演团体1283家,占承担改革任务团体总数的61%,其余820家原国有文艺表演团体经改制后撤销或划转为其他机构。

除此之外,未承担改革任务保留事业编制院团共139家。

全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总数为1422家,这标志着国有院团转化为市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面向市场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已经形成。

2.民营院团和演出经纪机构作用日益显著

民营院团和演出经纪机构在市场转型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其能更快捕捉市场机遇。

针对2013年的整体市场形势,民营演出机构积极打造自主项目,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逐步改变依赖项目一次性收入的粗放型经营方向,逐步向树立品牌为主的集约型经营转变。

2013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收入111.06亿元,占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的58.6%,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收入100.53亿元,占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的88.6%。

3.中介机构及个体中介减少

近20年来,由于各类商业活动的快速增多,市场中出现很多中介类型经纪公司和个体中介经纪,这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没有自主产品,没有演出创作和营销能力,单纯依靠中介赚取项目差价,一段时间以来也由于中介佣金缺乏规范而出现演出市场项目价格混乱的现象。

然而这一现状随着2013年演出市场转型调整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发生改变。

政府晚会缩水使得中介机构生存空间压缩,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打造的演员经纪信息公共平台使得市场透明度逐步增加,因此一批个体中介从市场中消失,单一从事中介经营的经纪公司开始转型。

4.演出经营主体的专业化、连锁化趋势

继近年在演出市场出现的剧场连锁和区域性演出联盟之后,2013年,以剧场为轴心,演出营销单位与创作单位结盟的新的联盟形式引起演出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联盟形式在演出市场经营主体连锁化经营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以北京小剧场戏剧联盟为例,该联盟成员共52家单位,其中包括民营戏剧制作出品公司、剧场运营方、票务公司、策划营销公司,形成了小剧场戏剧演出创作与营销的联合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运营团队的专业化营销能力,也使创作团队的创作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主要艺术门类演出市场特征

1.音乐类演出

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32.8%,居各类型演出票房收入首位。

其中在专业剧场内举办的音乐类演出共1.51万场,票房总收入21.7亿元,大型户外演唱会1250余场,票房总收入16.86亿,大型音乐节约150场,票房总收入4.5亿元。

2013年音乐类演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小场馆演唱会风险低,成市场新亮点;

欧美来华演出增多,摇滚类演出增多,市场趋于多元化;

“粉丝”经济初成规模,有效带动演出周边产品的开发与增长;

交响乐演出因赞助和团购减少,市场遇冷;

音乐剧演出缺乏原创力,市场亮点仍以引进和改编为主。

2.舞蹈类演出

2013年在专业剧场举办的舞蹈类演出共6200余场,票房总收入为7.18亿。

舞蹈类演出平均票价为249元,上座率为59%。

与2012年相比,舞蹈类演出呈下滑趋势,总场次及上座率均有所下降。

与演出市场的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舞蹈演出市场发展依旧不容乐观,场次数量和所占比例均处于较低水平。

2013年舞蹈类演出总场次仅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的8.3%,位列最末。

在全国舞蹈演出市场下滑的趋势下,北京舞蹈演出市场2013年表现突出,演出场次比2012年上升35%,舞蹈类观众64.66万人。

北京舞蹈演出市场的升温主要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和舞蹈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加大了对舞蹈演出市场的培育力度。

3.戏剧类演出

2013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为1.12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的15.1%,平均票价252元,票房收入15.94亿元。

专业剧场内的戏曲演出1.53万场,平均票价181元,票房收入9.08亿元。

戏剧演出市场2013年主要特征:

大剧场话剧以复排经典剧目为主,全国巡演场次明显上升;

小剧场话剧主打特色牌,民营话剧社形成了各自的创作风格;

戏曲演出以传统经典剧目最受欢迎,名家名段上座率高;

农村演出市场仍以戏曲为主要演出类别。

4.曲艺、杂技类演出

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曲艺、杂技类演出总场次0.85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的11.4%,平均票价180元,票房收入6.22亿元。

曲艺演出:

全国目前登台演出的曲种约80种。

其中,除了苏州评弹、相声、二人转状况较好之外,其余曲种都只能勉强维持。

2013年,相声演出市场稳中有升,继北京地区多个相声剧社受到市场关注之后,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有市场影响力的民间相声表演团体,有效带动市场升温。

杂技演出:

仍然是旅游驻场演出的主角,全国80%以上的旅游演出项目均有杂技节目演出,为杂技节目的表演团体带来可观收益。

但是,大型杂技节目由于道具多、人员多等原因难以在国内剧场展开商业性巡回演出。

(四)演出营销方式的变化

1.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演出传统营销模式

2013年在演出行业出现的O2O(onlinetooffline)票务销售模式和演出营销众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演出运营方式,成为关注热点。

O2O票务销售模式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为观众与演出商建立线上支付平台。

基于真实用户关系链建立的交易方式不但能精准定位目标人群,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购票体验。

众筹模式与演出营销的结合开启了演出定制服务的新渠道,最大程度将演出受众人群进行精准划分,使演出项目的制作与营销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快速的资金聚拢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出运营的风险性。

2.国际化运营带动演出市场运作水平升级

国际化合作已成为演出经纪机构转型方向之一。

2013年,中国大型旅游演出创作团队入驻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等大型演艺项目聚集地,成为中国演出创作团队与国际演艺市场进行大型商业合作的重要开端。

以国内演出商与国际市场商业合作的舞剧《大河之舞2——舞起狂澜》以及百老汇驻场秀《极限震撼》演出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引入为代表,体现出国内演出经营机构逐步融入国际主流运营渠道的新趋势。

五、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二、三线城市剧场空巢现象有待改善

全国剧场总数为2132个,其中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个,约占剧场总数的60%,其余约40%的剧场中约20%改为旅游演出剧场或娱乐演艺场馆,20%转作其他用途或闲置。

在全国1279家专业剧场中,2003年之后新建或改建的约占46%。

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剧场的只占总数的35%,剧场的闲置和“空巢”现象有待更多更好的演出产品来填充,演出市场信息服务有待加强。

(二)演出票务市场观众权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演出票务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演出票务公司购买演出门票,但低价票难买、热门票炒高、黄牛扰乱市场的现象已成为阻碍市场良性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是屯票捂票现象,部分稍具人气的演唱会、话剧或是歌舞、戏曲演出,低价票在销售之初即显示为“售罄”;

二是暗中联合中间环节炒票现象,而部分演出商为谋取利益,将较好位置的门票加价出售给黄牛,再由黄牛二次加价卖给消费者,原价2000元的门票被炒至5000元甚至上万元,这一现象在2013年引起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

同时,票房不如预期的演出常会出现演出前低价抛售的现象,原价800元的门票经黄牛之手100元甚至20元售出。

无论高价炒卖还是低价抛售,这种倒卖有价票证的行为违反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严重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不仅伤害了消费者利益,有损观众对票务公司、演出商的信赖,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维护观众权益、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三)社会资助艺术类演出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与往年相比,2013年国内交响乐市场呈现大幅下降,受到较大冲击。

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音乐会市场主要依赖企事业赞助、包场或高端客户定制。

交响乐演出以及舞蹈演出市场目前的困境,实质上暴露了高雅艺术社会资助机制的不成熟。

对比艺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艺术团体的经费构成约40%来自各种社会文化基金的支持或社会捐赠,捐赠企业可享受抵扣税额等奖励。

我国政策法规中也有相关内容的规定,但是由于限制性条款较多,致使这些政策难以发挥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原创力量薄弱,节目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优秀原创作品的缺乏是近年来制约演出行业提升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3年演出市场上座率居第一位的话剧演出也是以复排与改编为主,话剧创作面临着院团编剧锐减、编剧岗位虚设、编剧人员老化、编剧能力下降等多种问题。

占演出市场票房收入32.3%的旅游演出也因制作趋同化严重,在2013年政策环境变化时缺乏市场吸引力而出现票房大幅下滑。

戏剧类演出难有优秀原创剧目,歌舞类演出创意和制作大同小异的现状凸显了演出行业原创力疲乏的问题。

六、优化演出市场的政策及市场环境需求

(一)探索建立剧场管理标准体系

为更好地解决新建剧场不断增加和现有剧场使用率较低的矛盾,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结合全国不同地区的剧场现状,整合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剧场管理标准,建立常态的剧场管理培训体系,逐渐引导和改变剧场空巢和闲置现象,避免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浪费。

(二)依法维护演出消费者权益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消费者调查,在参与调查的3147名观众中85%的人表示对演出票务市场的混乱不满意,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以整顿。

建议建立票务销售监管平台,健全演出票务市场从业规则,打击网络和现场倒卖票证的“黄牛”行为,三管齐下解决演出票务市场的混乱问题。

文化产业的终端是文化消费市场,只有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规则、信用管理的机制、社会化管理的模式,才能实现演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对社会资本赞助演出活动的政策激励

只有依靠社会办文化,才能真正达到文化市场的繁荣。

政府应当为社会资本赞助演出活动营造宽松的环境,出台有利的促进措施,从根本上既解决文化建设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的问题,也能促使文化企业完善自我造血功能。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结合目前演出市场的实际情况,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适当放开对文化基金的政策限制,非营利性的文化行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的文艺表演团体可设立公益性文化发展基金,可享受与其他慈善类公益基金相同的免税政策。

(四)加快演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以信用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

文化主管部门的审批、执法管理信息与行业协会的信用管理信息即时交互,演出从业单位及人员的从业信息与行业管理信息即时交互,是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的必要基础。

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利于使行业的优胜劣汰更符合市场规律;

有利于改善行政管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有利于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保护演出行业整体利益。

(五)加强原创人才与团队的挖掘与扶持

在当代青年创作者中不乏优秀创意人才,但是由于缺少广泛的推介平台,演出剧目仍以名导名作明星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青年人才难以获得崭露的机会。

以当前演出经营主体状况和演出消费需求现状而言,仅依靠市场本身,很难解决青年创作人才缺乏展示平台和演出机会的问题。

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原创人才和团队更多的关注与扶持,促进演出行业生产力的提升。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分类报告

演出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分析

一、文艺表演团体

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189.60亿元,比2012年同比下降39.6%。

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收入78.54亿元;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0953家,收入111.06亿元。

2013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收入情况

类型

收入

商业演出

114.70亿元

企事业包场

20.04亿元

政府补贴(含惠民演出)

52.45亿元

赞助

2.41亿元

2013年文艺表演团体收入情况对比

机构性质

国有

民营

25.47亿元

89.23亿元

2.47亿元

17.57亿元

50.06亿元

2.39亿元

0.54亿元

1.87亿元

(一)国有文艺表演团体

1.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

(1)政策冲击促进文艺院团转型

年初中央八项规定特别是五部委文件下发后,一些依靠政府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备受冲击,很多项目订单被取消,个别文艺表演团体短期业绩甚至下降90%,而那些不依靠政府资源早已投身市场、与市场充分接轨的国有院团,依靠受观众欢迎与青睐的演出项目,受政策环境影响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话剧团的业绩普遍好于歌舞剧院和交响乐团。

面对演出场次和收入急剧下滑的态势,一批国有院团开始改变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变换演出模式等方式,探索市场化运营新道路,业绩下滑的趋势得到扭转。

例如,中国杂技团与姚记扑克合作,让杂技剧《金小丑的梦》在创作阶段就获得了姚记扑克冠名,超过300万元的创作成本完全解决,以“姚记之夜”冠名的全球巡演所得收入全部归中国杂技团所有;

中国煤矿文工团歌舞团、浙江省歌舞剧院等院团则另辟蹊径,看到二三线城市基层演出市场的商机,针对市场调整战略,把原来70—80人的大团队拆成20—30人的几支小分队,轮流演出,演出频率的增加使演出收入保持稳定;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新模式,演出项目股份制,从创作之始就引入演出商参与投资,双方进行票房分成,由于演出商了解当地市场,对演出内容能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保证演出适应当地文化市场需求。

(2)九部委联合出台文件扶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

为保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政策连续性、稳定性,2013年6月,文化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和强化对转制院团的政策扶持、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强化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支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

从调研数据看,国有院团转制后比转制前年平均演出场次增加了20%至50%不等,转制时间越早,场次增加幅度越大。

2005年改制的德阳杂技团改制前年演出场次为400场,改制后达到2100场。

在抽样调研的2008-2010年改制的13家院团中,改制前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2家,改制后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50%,年演出场次最多的达到800场。

在调研的2011年-2013改制的45家院团中,改制前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以上的有6家,改制后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的有7家,变化幅度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转制后国有院团面向市场求生存,调动创作演出的积极性,提高演出场次需要有一个过程。

转制早的院团经过几年市场的磨练,探索出自己的经营方式,演出场次增加更多。

以宁波歌舞剧院为例,作为浙江省第一家改制的国有院团,坚持走市场路线,在制作多样化演出节目的基础上坚持品牌化经营,以精品剧目创剧团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市场开发,2013年共完成95场演出,收入2036万元。

2.转制国有院团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转制院团而言,胜任新的角色要求,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关键在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长为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演出市场主体,方可实现持续发展。

刚完成转制的院团自我盈利能力还比较弱,面临许多自身与市场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很多转制院团市场意识仍十分薄弱,向市场推作品的创作能力亟待提高。

创作意识还停留在为了评奖而创作、为了汇报而演出的层面,一些剧目演过几场便“刀枪入库”,即便放到市场上去演出,观众不买账,票房很不理想,演一场赔一场。

由于缺少走市场的剧目,一些院团为了获得政府对演出场次的补贴而免费演出,这样的做法不仅扰乱了演出市场,也使得政府补贴没有发挥鼓励创作、繁荣市场的作用。

二是市场营销和剧目包装的欠缺,这是很多国有院团的“症结”。

根据抽样调研,2013年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营销人员占院团总人数的7.0%,该数据与2012年的6.9%相比无明显改善。

欧美发达国家的文艺表演团体营销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约30%以上,相较之下差距明显。

优秀营销团队的缺位,包装和宣传手段的陈旧,使很多精品剧目在市场中“叫好不叫座”,反响平平。

3.关于国有改制院团的两点建议

(1)政府补贴不应单纯以演出场次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建立一个包含艺术水准、开拓创新、市场反响等多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将补贴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能够出好戏、出人才的院团,使他们能够拥有再创作演出的资金保障。

(2)加大对演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合理的创作、演员、营销人员队伍,重视营销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推行精品剧目的市场化运作。

(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1.2013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情况

相较于国有院团,民营文艺表演团体2013年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小。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增加市场活力,服务基层文化、传承传统艺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不乏一些佼佼者,如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建立了中国首家儿童剧演出院线,在全国已有20家连锁儿童剧剧院,其中北京、合肥、深圳的剧院每周都有丑小鸭的儿童剧上演;

上海绛州鼓乐团在2013年演出量比前一年翻了三倍,在美国的演出就超过了600场;

上海的现代人剧社在2013年启动了首个“海派戏剧演出季”,集中上演5部海派戏剧;

南京海豹幽默艺术团编排表演的《Dream餐厅》赢得“金菊奖”评委会特别奖。

2.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民营团体的发展一直被资金与人才两大瓶颈所制约。

(1)资金缺乏,融资困难

民营团体拥有着旺盛的创作力,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