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36110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

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都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in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B.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是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D.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B.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C.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D.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B.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的传统。

这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Madein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伍员

与申包胥

友。

其亡也,谓申包胥曰:

“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

“勉之!

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及昭王在随

,申包胥如秦乞师,曰:

“吴为封豕

、长蛇,以荐

食上国

,虐始于边楚。

寡君失守社稷,越

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夷

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

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

“寡人闻命矣。

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

,下臣何敢即安?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

【注】

伍员:

伍子胥,其家被楚昭王之父楚平王陷害,逃亡吴国,立誓灭楚报仇。

申包胥:

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随:

诸侯国名。

封豕:

封,大;

豕,野猪。

荐:

多次。

上国:

中原各国。

越:

流亡。

夷:

指吴国。

所伏:

藏身之地,安身之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亡也亡:

逃亡

B.申包胥如秦乞师如:

前往

C.夷德无厌厌:

满足

D.秦伯使辞焉辞:

告别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打败、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

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勉之!

(3分)

(2)寡人闻命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C.“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E.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沁园春·

长沙>

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2)《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5)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父亲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

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

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

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

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

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

父亲却鼓励我:

“盛呀!

再吃一碗!

”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

“盛满!

”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

“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

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

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

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

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

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

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

”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

卖十斤莱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

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

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

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

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

“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

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

”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

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

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

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

“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

”又说:

“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

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

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

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

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

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

老大!

你太自私了!

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

根本没有弟弟妹妹!

你只想到你自己!

就算我白养大你!

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

我再也不会认你!

所有这些“!

”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

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

“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大概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

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

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

“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

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见过父亲。

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

我并不怎么后悔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

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

几经彻夜失眠,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元钱。

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

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

二百元整,电汇。

附言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

“不勾,久来电”。

(选自梁晓声《父亲》,有改动)

10.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我”是叙述者,又是小说的人物形象,既起串联故事的作用,又使故事显得真实。

B.“我”认为父亲会反对自己上大学,所以放弃了第一次被举荐上大学的机会。

后来又担心父亲不给钱供“我”上大学,所以“几经彻夜失眠”。

C.作者说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但是作者相比之下更感激父亲。

D.哥哥说:

”说明他懂得节俭,但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所以还是执意上大学。

11.小说题为“父亲”,父亲是主人公,却用整个第三段写母亲,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B.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C.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D.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②此次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一声令下,以及首都的示范效应,借读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应该指日可待。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一个经济体如果能以稳定币值为目标,拥有健康而稳定的货币政策,那么缓慢而持续的通货紧缩就是这个经济体的自然状态。

B.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

C.一个国家是否体面,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

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D.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

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唐朝军队分中央军和地方军两种。

,或驻扎京师,或戍守边疆;

地方军则由太守掌管。

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军

B.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军

C.中央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D.中央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1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B.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对于植物而言,土壤就像一个仓库,①。

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分太少引起干旱,②,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

土壤的含水量和通气状况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③,一些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农业上常用灌溉法来防治虫害。

五.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4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

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即是。

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

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附加题:

(2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

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勒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巧妙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束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2)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做简要的分析。

(5分)

2.下面是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长刘水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王老:

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

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不胜唏嘘。

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刘水顿首

2017.9.19

(1)

(2)

(3)

(4)

(5)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点评。

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某大学关于学生去图书馆目的的调查表

去图书馆的目的

人数

百分比

上自习

190

63%

查资料

51

17%

电子阅览

48

16%

其他

11

4%

(1)“调查表”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3分)

(2)点评(不超过20字)(2分)

 

语文答案

一、1.C以偏概全。

原文除“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的表述外,后文还有“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保障”“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等。

2.B张冠李戴。

原文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不是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3.CA项,无中生有,且“一直具备”这一说法缺乏依据。

B项,扩大范围,原文在第五段,是“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

D项,过于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全社会都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在文章最后一段。

二、4.D辞:

推辞

5.B注意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注意“而”字的顺承、修饰关系。

6.B他是自己主动去秦国,假托楚王之命。

7.

(1)努力吧!

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关键点:

勉、复、必)

(2)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

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

闻命、姑、就馆、图)

8.DE(D项中“正面衬托”错误,应该是反衬。

E项中“语言沉郁顿挫”错误,应该是“语言自然平淡”。

9.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10.A(B项,表述不全面,“我”“几经彻夜失眠”不仅仅因为“担心父亲不给钱‘供我’上大学”,还因为担心以后没有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C项,“作者相比之下更感激父亲”无中生有。

D项,“但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错,哥哥也能体会家庭的困难。

11.

(1)这段文字写了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了父亲严厉、强硬的性格。

(2)交代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

四、12.C13.D14.B15.C16.C17.B18.D

19.

(1)能够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和水分

(2)水分太多又导致涝害

(3)当土壤中水分过多、通气状况差时

20.略

附加题

1.

(1)AC(解析:

A项,“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家园已丧的悲情。

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是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2)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

(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

(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1分)

2.

(1)“荣幸地”应删去;

(2)“忝列”改为“屈就”;

(3)“唏嘘”改为“感激”;

(4)“务必”应删去;

(5)“刘水顿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或改为“北京某中学新蕾文学社社长刘水”,或删去“顿首”)

3.

(1)大多数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是上自习,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