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5699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B组培训说明Word格式.docx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变更测量电路时操作是否规范、有条理。

3.作为探究规律,应该变更测量对象或电源多测量几组数据,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测量一组数据。

待将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就可以方便的多次测量。

器材准备:

1.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

2.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3.实验前开关应该设置为“闭合状态”。

4.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5.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接触不良。

实验提示:

1.本实验的麻烦之处在于:

只用一个电流表,测量三次电流,需要反复拆线、接线。

但是,只要有条理,出错的可能性不大。

2.由于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串联,外电路是灯泡与定值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不会超过0.6A,所以,电流表应该选用0-0.6A的量程,读数时不作估读要求。

由于是两节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接通电源后,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够,但这不影响本实验的测量。

3.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

按照电路图,电源摆放在左手边或左前方;

开关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

电流表摆放在正前方,表盘面朝向考生自己,方便观察读数。

没有摆放器材直接连线的,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变更电路时,开关也要断开;

否则扣1分,但因为开关问题最多扣1分,不重复扣分。

(3)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否则各扣1分。

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的,扣1分。

若在检查电路时发现并改正者,不扣分。

(4)测量结束后,先断开开关,处理数据,最后再拆线。

4.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5.实验结论公式表示“

”或文字表述“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均可。

6.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出现各处电流的测量值不绝对相等是正常的,只要相差不多就行。

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验三:

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16分)

1.本实验与“测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相比,需要多测量一组数据,难度稍有增加,操作、记录、计算等都比原来麻烦一些,期望难度与“探究电阻上电流与电压关系”相当,与“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难度也相当。

2.通过比较才能得出规律,本实验应该多次测量,考虑到时间问题,本实验只记录其中两次的数据。

2.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4.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初始状态设置为“滑片在变阻器的中间部位”。

5.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6.灯泡选择2.5V的,亮度较高,亮度的变化也会明显。

7.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接触不良。

1.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的量程,电压表选0-3V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2.本实验是探究小灯泡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至少需要记录两组数据,两次灯泡的亮度变化明显就行,不一定要调到一次是正常发光。

本实验的数据不是唯一的,测量结果只要满足“功率的数值等于所测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并且功率大时亮度高”即可。

这样做的目的是:

(1)体现试题“来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思想。

试题答案有一定的离散性,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答案。

(2)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不一定调到正常发光,只要发光就行。

(3)可以避免电池用旧了,不能调到额定电压的麻烦。

当然,增加了教师监考的难度。

这样有利于连线,有利于检查电路,有利于减少连线中的错误。

在摆放器材时,电流表、电压表应该放在正前方,便于观察读数;

开关、滑动变阻器应该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

电源等不需要操作的器材,放在左手边或左前方。

在摆放器材时,电源的正极应该处于右侧,因为电表的正接线柱都在右侧,可避免连线交叉;

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一端。

连线前,摆放器材,是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

没有这一步,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电流表和电压表连线错误的,扣1分。

(4)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应该是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滑动端接入电路;

若两个固定端或两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达不到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重新分配的目的,扣1分。

(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

否则扣1分。

4.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5.读取电流值、电压值时,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电功率值的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也不作要求。

6.实验的结论是:

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亮度越高。

实验四: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6分)

1.本实验是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

将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或悬挂的乒乓球时,观察到水花四溅或乒乓球振飞的现象。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2.重在考查操作过程。

3.通过水花四溅或乒乓球被振飞,了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体会转换法的应用。

1.音叉一个,橡皮锤一个。

2.1000mL的大烧杯装大半杯水。

3.铁架台。

4.用细线系住乒乓球(可用透明胶带将线粘在乒乓球上)。

5.抹布一块。

1.使音叉发声:

手拿叉尾,用橡皮锤敲击叉股,使之发声。

2.可以选择盛水的烧杯做实验。

将发声的叉股接触水面,观察水花四溅。

也可以选择悬挂的乒乓球。

将发声的叉股接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振飞。

实验结束,用抹布擦干溅出的水。

其他器材恢复实验前状态。

实验五:

识别与变更电路(6分)

1.考查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以及变换电路的能力。

2.本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灯泡,可使两个分电压基本相同,总电压大约是分电压的2倍,便于监考老师判断。

3.只让读一次电压值,是为了便于监考老师的判断。

第一问是“总电压”,第二问“大约是1.5V”)。

1.两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都是2.5V的。

2.电路已经连成,位置摆放要合理,便于学生识别,且器材要保证完好,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会亮。

1.考虑到时间关系,本实验中,若原来电压表测量的是总电压,请转换为电压表测量分电压;

若原来电压表测量的是分电压,请转换为电压表测量总电压。

实验结束,保持变更后的状态不变。

2.转换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实验转换结束后,需要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以便于验证变更或第一问的判断是否正确。

4.教师在连接电路时,器材的空间位置关系一定要分明,串联的两个灯泡放在一条横线上,电压表在它们的上方。

学生转换后,若器材的位置摆放不合理,监考教师要调整为最佳状态,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5.电路转换完成后,闭合开关,若灯泡不亮,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系器材问题的,不扣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维持原状,不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实验六:

用刻度尺测量圆形金属片的直径(6分)

本题考查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的特殊方法测量金属片的直径。

三角板和刻度尺的摆放要求规范。

要求利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并读数,记录结果带单位。

1.测量对象是圆形金属片,大小与硬币相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金属片。

例如金属垫片等。

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金属片若干个。

考试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换测量对象,避免考生死记答案。

2.刻度尺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且零刻度没有磨损。

钢尺、塑料尺均可。

3.三角板没有磨损。

1.要会正确摆放器材;

刻度尺的使用要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用两个三角板的各一条直角边紧夹圆形金属片,另一直角边紧贴刻度尺。

(2)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要贴紧圆形金属片,即三角板的直角边。

(3)测量时,刻度尺的某一整刻线要与被测物体的左边缘对齐。

(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5)读数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带单位。

2.读数结果以cm为单位、以mm为单位均可。

实验结束,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化学

实验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6分)

实验器材准备:

需要鉴别的物质盛在细口瓶中,随机贴标签“A”和“B”。

评分说明:

1.倒入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扣1分。

2.胶头滴管不垂直,只要悬在试管口上方不扣分,若伸入试管或接触试管、吸液后平放或倒置均扣1分;

胶头滴管使用有错只扣1分。

3.如果选择了“A”和“B”两种药品鉴别,只要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并正确就给分。

操作正确,但记录现象和实验现象不符扣2分。

制作过滤器(6分)

圆形滤纸和漏斗要配套(可以根据当地的仪器配置情况选用)。

评分说明:

1.滤纸放进漏斗中,润湿后,滤纸不能贴在漏斗内壁上扣1分;

没有赶气泡动作:

过滤器内无气泡不扣分,有明显气泡扣1分。

2.用胶头滴管吸水或直接倒烧杯中的水润湿滤纸,但以水量不大量流出为准,否则扣1分。

蒸发饱和氯化钠溶液(6分)

1.铁架台上铁圈、蒸发皿要配套(可以根据当地的仪器配置情况选用),铁架台上的铁圈高度要事先调节好,蒸发皿放在铁圈上要平稳。

2.坩埚钳要灵活好用。

1.胶头滴管不垂直,只要悬在容器口上方不扣分,若接触蒸发皿、吸液后平放或倒置均扣1分;

2.蒸发时,先放蒸发皿后加热,操作顺序错误扣1分;

蒸发时不搅拌扣1分。

3.当蒸发皿中出现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

若等蒸发皿冷却后,再用坩埚钳取下,不扣分。

没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扣1分。

4.酒精灯灯帽不正放、用嘴吹灭均扣1分。

酒精灯使用错误只扣1分。

5.操作正确,得到固体不明显不扣分。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16分)

1.天平应处在游码回零的平衡状态,学生不用调零。

2.要事先准备好称量纸。

3.使用颗粒小的氯化钠,便于缩短氯化钠溶解的时间。

4.标有“2%氯化钠溶液”标签的试剂瓶,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容器,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1.要有使用前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的习惯,放称量纸前后检查均可。

化学上称量一般固体要有两盘放同等质量称量纸的习惯。

2.称氯化钠时,若一次添加量超过1g不扣分,同时老师要提醒学生,将多取的氯化钠放在指定的容器内,放回原瓶扣1分。

3.倾倒液体时手持量筒或放桌面上均可。

若倾倒液体超过所需量,可倒出部分或倒完重做不扣分。

倒回原试剂瓶中扣1分。

4.胶头滴管不垂直,只要悬在量筒口上方不扣分,若伸入量筒或接触量筒扣1分,吸液后平放或倒置扣1分;

5.搅拌后若有少量固体没溶完,不扣分。

6.不从量筒嘴或烧杯嘴倒出液体扣1分,搅拌时发出连续碰撞声扣1分。

7.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天平的平衡不能破坏。

探究碳酸钠的某些性质(16分)

1.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试管最好用干燥的试管,药匙要能顺利伸入试管中。

若试管潮湿,学生可以选用纸槽,纸槽要事先准备好,最好用较厚一点的纸。

2.澄清石灰水要用新制的饱和溶液。

1.粉末状药品从试管口直接倒入扣1分。

操作正确但药匙不够长或因试管不干燥,固体沾在试管壁上不扣分。

3.烧杯中的胶头滴管用过后余物应挤入废液缸,若挤回原瓶扣1分。

烧杯中的胶头滴管使用后不洗就放回烧杯扣1分。

4.取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扣1分。

5.

(2)和(3)取用药品的顺序颠倒不扣分。

6.操作正确,现象不明显不扣分。

实验探究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6分)

1.选择的铁丝要直且表面洁净,方便打磨。

2.粗铁丝可以反复使用,建议用12号铁丝,方便学生取用、打磨和取出观察现象。

建议选稍粗的水磨砂纸,3#或4#砂纸。

2.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表面出现紫红色(或红色)固体均给分。

生物

制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蚕豆叶等。

2.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4.其他:

纱布、镊子、解剖针、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

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等放在托盘中。

1.准备,2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的扣1分。

2.取材,2分。

取一片植物叶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对捏紧叶片,斜向用力,撕开叶片,用镊子取一小块下表皮(或直接用镊子撕取一块叶片的下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取上表皮的扣1分,材料超出盖玻片或明显折叠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清水吸干。

4.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叶片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显微镜的对光(6分)

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台的一角,目镜安装好,最小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的位置不作要求。

1.取镜与安放,1分。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取放显微镜时,考虑到学生中有左撇子的情况,不强调左右手,单手取镜扣1分。

显微镜放置的位置不易准确评判不作扣分点。

2.对光,5分。

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否则扣1分。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扣1分,用高倍镜对光扣1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视野昏暗扣1分。

3.整理器材。

转动遮光器使最小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到最低处,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6分)

显微镜,需要安装低倍和高倍两个物镜镜头。

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目镜镜头,考试期间由监考老师随时更换。

1.指认并说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指错一个扣1分。

2.分别写出目镜和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写错一个扣1分。

3.计算出该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计算错误扣1分。

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6分)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

将100mL清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5g蔗糖,用酒精灯煮沸后冷却。

将2-3g酵母粉倒入蔗糖溶液中,制成酵母菌培养液。

酵母菌培养液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2.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3.其他:

纱布、镊子、稀碘液(或亚甲基蓝)。

4.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

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等放在托盘中。

1.准备,1分。

2.取材,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酵母菌培养液,不滴的扣1分。

4.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5.推测,1分。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添加蔗糖等营养物质,由此可以推测酵母菌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

写错扣1分。

6.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6分)

1.大豆或玉米种子100粒放入烧杯(200mL)中备用。

种子选取完整、粒大饱满的,提前半天浸泡备用。

2.两个200mL烧杯,分别贴上标签甲、乙。

另准备一100mL烧杯,盛放清水。

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

26cm左右),将烧杯、镊子、滴管等放在托盘中。

1.设计并实施实验,3分。

各取不少于10粒且数量相等的种子平铺在两个烧杯底部,每个烧杯中种子数量少于10粒扣1分,两个烧杯中种子数量不相等扣1分。

将清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

一个加入适量水;

另一个加入过量的水,能使种子完全淹没在水中。

加入的水量应合适,两个烧杯中的水量应有明显差别,两个烧杯中水量都较多或两个烧杯中水量均较少扣1分。

2.分析实验,向老师指示出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水适量的为对照组,水过量的为实验组,指示错误扣1分。

在保证温度适宜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填写空气或充足的空气均给分,填写错误扣1分。

3.预期结果。

预期哪一组种子会萌发,并向老师汇报。

水适量的组会萌发,回答错误扣1分。

4.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种子放回原处(如果将种子扔掉不扣分),水倒入水池中,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6分)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目镜已安装好(建议使用16倍目镜镜头),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

每场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和观察。

实验前显微镜应放在实验台一角。

2.生理盐水浓度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稀碘液的浓度要配置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测染色效果。

3.生理盐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4.消毒牙签:

要准备一端尖,一端钝的。

可整包或整盒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己取用。

吸水纸放在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5.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6.其他:

纱布、镊子、一次性杯子、擦镜纸、污物杯。

7.为学生准备漱口用水。

8.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

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消毒牙签、一次性杯子放在托盘中。

1.准备和取材,3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不滴或错滴成稀碘液等的扣1分。

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不漱口或刮取部位错误的扣1分。

2.盖盖玻片,2分。

3.染色,1分。

4.取镜与安放,1分。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5.对光,3分。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扳物镜转动扣1分,用高倍镜对光的扣1分,对光或观察时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

6.安放玻片,2分。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玻片放反扣1分、不压扣1分。

7.调焦,2分。

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

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扣1分、玻片被压碎扣1分。

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

8.观察,2分。

视野昏暗扣1分,只要观察到细胞物像即可,看不到物像的扣1分。

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对物像的清晰程度、染色程度、是否有气泡等不作要求。

9.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牙签、吸水纸、一次性杯子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显微镜恢复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