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557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 历史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冬学学科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青西新区胶南一中2017级“冬学”历史学科竞赛测试题

2017年12月24日

第I卷(选择题)

1、选择题:

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5分

1.《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关系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图7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据此说明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神权为王权服务                                              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

3.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

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                                      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                                      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

4.李零在《绝地天通:

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

“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

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

”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5.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旧贵族               C.实现以法治国          D.废除分封制

6.《史记》载:

丞相臣斯昧死言: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这说明李斯认为

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7.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8.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9.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10.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说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11.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12.“唐代台谏分职:

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

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

谏官之任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

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

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的设置分割了皇权                                  B.台谏分职不利于加强皇权

C.台谏分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D.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3.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一省制

14.周振鹤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写道,“元代幅员十分广阔,即使小省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之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又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中书省直辖地又称‘腹里’,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而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

”元代这样划分行政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                              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避免不同地区利益之争                                  D.强化地方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15.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愈益民主化”开始于

A.希波战争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改革

17.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雅典陪审法庭通过民主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临刑前,苏格拉底说:

“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率和权威。

”材料最能说明(  )

A.苏格拉底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的局限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导致权力泛滥

C.苏格拉底的反叛精神和蔑视法律的态度

D.雅典政治民主是法律公正的保障

18.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制度,即公民投票来决定对意欲独裁的城邦最高公职者进行放逐;伯利克里宣称: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均享有立法权和决策权                B.具有现代民主观念

C.法律针对意欲独裁者而定                    D.重视维护公民利益

19.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

“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

”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

A.反对罗马法                                            B.赞同君主制

C.批评了民主制                                        D.主张扩大公民权

20.下列内容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

①2009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③2011年上半年,英国议会就有关利比亚问题进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D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23.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万民法需要权威人士的解读                B.统治者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